部重大科技专项黄金水道技术研究大纲通过评审
时间:2012-03-26 | 来源:中国交通报
“通过该重大科技专项的研究,长江干线可平均提高航道水深1.0米,三峡船闸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到2个闸次/天;长江航运安全应急反应速度提高20%以上,长江黄金水道通行能力提高20%以上;西江长洲枢纽船闸闸室利用率提高20%以上,提高船闸通过能力30%以上,百色升船机通过能力提高15%,减少大藤峡下游非衔接段II级航道建设工程投资20%,提高对西江船舶、船闸、航道等的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扩大西江黄金水道的通过能力。”3月14日,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专项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研究大纲评审会在京召开,专项牵头单位长江航务管理局向评审专家介绍了该项研究的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预期目标,评审专家经过质询和评议,一致通过研究工作大纲评审。
据专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重大科技专项由13个相关项目构成,安排部拨经费总计7900万。研究针对制约长江和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的普遍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重点突破通航及船型标准、航道系统整治、枢纽通航、信息服务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先进实用成果,并在工程建设和航运管理中转化应用,为进一步提高航道和通航建筑物的通过能力,进一步提升黄金水道航运安全保障及船舶防污染能力,进一步提高航运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据了解,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内河水运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显著提高,水运优势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2011年6月,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长江高等级航道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干线航道提前5年基本实现规划目标,长江船舶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600吨,到2015年,基本建成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长江水运体系,基本适应流域经济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国家战略和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的宏伟目标昭示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也预示着内河水运在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上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内河水运现代化发展,交通运输部设立了 “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长江、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中的重大科技攻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