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下浙西与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
时间:2025-11-26 |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学习平台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向东南敌后发展的战略部署,1944年1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确定第一师抽3个团,组成第一批南下部队,会同第十六旅执行南进任务。
依照中共中央华中局的部署,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特务一团和特务四团,以及由中央、华中局、苏中区党委调集的地方干部300余人,由第一师师长粟裕率领,作为首批部队从苏中南下长兴。
基于南下人数多,一师确定分东、西两路行动。12月27日晚,粟裕率领由第一师师部、第三旅七团以及地方干部组成的西路南下部队,从兴化以北的沙沟出发,选择仪征、东沟之间的沙窝子渡过长江,到达南岸的龙潭码头。接着,在地方党组织的接应下,穿越了京沪铁路等多道封锁线。12月31日,西路部队顺利进至茅山地区。经过短暂休整后,部队继续南下。1945年1月6日晚,西路部队在长兴仰峰岕与第十六旅会师,胜利完成了进军浙西的任务。
东路部队特务一团、特务四团及部分后勤人员,在师参谋长刘先胜、三旅旅长陶勇、政委阮英平的率领下,从江都的大桥地区渡江,经丹(阳)北、句(容)北南下。1945年1月4日,东路部队抵达丹阳西南的延陵地区,随后进至长兴,于1月15日到达槐坎与粟裕部会合。
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安全渡江,顺利南下,在长兴仰峰岕会师,这是大部队南下进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粟裕率师南下的消息一经传开,根据地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粟裕
1月13日,新四军军部转发中央军委电令,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未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统一指挥苏南与浙东部队。
4月,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叶飞率部南下,与苏浙军区会合,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后又任命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华中局还委托粟裕以华中局代表的名义全面领导苏南、浙东两个地区的党委工作,以建立全面统一的指挥。
苏浙军区成立后,立即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整编:
第十六旅编为第一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参谋长陈铁军,政治部主任刘文学,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共8000余人。
苏中首批南下部队编为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阮英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德清,政治部主任韩念龙,辖第七、八、九支队,约8000人。
浙东游击纵队编为第二纵队,司令员何克希,政委谭启龙,参谋长刘亨云,政治部主任张文碧,辖原浙东游击纵队所属部队,番号不变,共7000余人。
苏浙军区还下辖2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辖独立一、三团及江宁等7个地方武装总队;第二军分区辖独立第二团及太湖、长兴等7个地方武装总队。
2月5日下午,苏浙军区在长兴槐坎乡温塘村大操场隆重举行成立大会。粟裕司令员发表讲话,强调了京沪杭三角地带的重要性和在反攻中的地位。3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京沪杭三角地带成立苏浙军区》的报道,阐述了成立苏浙军区的重大战略意义。
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下浙西与新四军苏浙军区的成立,展现了新四军要“与江南全体军民共同担负抗战救国之责”的坚定决心,新四军“将竭尽一切力量,完成准备反攻,驱逐敌寇,争取抗战胜利的重大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