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义勇队在浙江的抗日救亡活动

时间:2025-11-25 |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学习平台

九一八事变以后,不断有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活动。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给台湾同胞的抗日活动带来了希望。流亡丽水的台湾籍爱国人士李友邦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朝鲜义勇队的启发下,决定组织台湾义勇队,动员和组织散居在大陆各省(以福建为重点)的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战。

1938年夏,李友邦向曾经的浙江陆军监狱的难友、浙江省委文委书记骆耕漠表示“当此民族危亡之际,应为抗战救国而贡献力量”,“闽北崇安县有不少从台湾被迫流亡回祖籍的台胞,其中有志士仁人,或可动员组织”。骆耕漠当即向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汇报,决定协助李友邦先到崇安去了解情况,试图开辟一个抗日救亡的新阵地。浙江省委指示骆耕漠和张一之(中共党员,后化名张毕来)协助李友邦筹建台湾义勇队。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国民党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把集中在崇安的台胞分批带到金华参加义勇队。

台湾义勇队附设台湾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

1939年1月,李友邦从崇安带回第一批台胞30余人,其中包括6名儿童。2月22日,台湾义勇队在金华县城内酒坊巷18号(今酒坊巷84号)宣告成立,李友邦任队长,张一之任秘书。与此同时,还组建了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其成员都是台湾义勇队队员的子女,团长由李友邦兼任,刚从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归来的中共党员夏云任指导员。张一之还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谱写了队歌和团歌,贺绿汀和牛光祖分别为队歌、团歌谱曲。队员臂章上的“复疆”二字,表达了台湾同胞渴望抗战胜利、两岸统一的心情。

台湾义勇队深入前线与抗日部队一起生活、一起战斗,用演讲会、歌咏会、座谈会等方式讲述亲身经历的日军暴行,激励官兵奋勇杀敌,还创办了抗日救亡的进步刊物《台湾先锋》,明确要把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血的斗争史实“呈现于祖国人士之前,并且向全世界爱好正义者报道我们的斗争”。

队员们发挥精通日语的优势,深入对战前线和沦陷区,手记敌伪情报,翻译日军文件,仅1943年到1944年,就收集敌伪动态179份文件交给新四军。他们参与审讯、策反日本俘虏的工作,教育转化日本俘虏,还利用电台或者深入前线,进行对敌喊话,动摇敌人信心。台湾义勇队还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开展生产报国工作。

1939年3月,台湾义勇队在金华成立医疗所,义务救治军民,后又相继在衢州、丽水和兰溪等地开设台湾医院。协助浙江省政府恢复和设立樟脑制造厂和药品生产合作社,生产麻拉利亚药水、疟疾丸、胃散等战场急需药品,多数直接送往抗日前线。

随着台湾义勇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中共党员的发展,队内秘密建立了中共支部,直接受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毓领导。

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后,台湾义勇队奉命从金华转移到福建龙岩,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台湾义勇队及其少年团以浙江为主要活动基地,活跃于东南各省,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和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祖国抗战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