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聂司令员嘉勉平山团 号召平山青年永远保持并发扬平山团的光荣》

时间:2025-11-21 | 来源:学习强国、“北京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这份珍藏于河北省档案馆内的《抗敌报》,出版于1939年5月20日。在它的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颁发的《嘉勉平山团 号召平山青年永远保持并发扬平山团的光荣》嘉勉令。

《军区聂司令员嘉勉平山团 号召平山青年永远保持并发扬平山团的光荣》嘉勉令(河北省档案馆馆藏)

“平山团历来作战勇敢,素有盛名”,嘉勉令说,“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是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正是因为聂荣臻对平山团的称赞,子弟兵这一亲切称谓由此成为人民军队的代称,迅速传遍了中华大地。聂荣臻为什么要专门嘉勉平山团?子弟兵这一称谓,又有着怎样的来由?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3日,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王震率部来到平山县洪子店镇,号召平山县的共产党员组织平山人民参军抗日。

共产党员带头参军,革命的洪流在平山县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短短一个月零三天,就有1700名平山子弟报名参军。1937年11月7日,这支队伍告别家乡奔赴抗日战场,被整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因为这些新兵全部来自平山,所以718团又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平山团”。平山团和别的队伍不一样,都是用村名点名。东黄泥、西黄泥、南庄、北庄、西柏坡……这些村多了,一口气数不完。

1939年5月,平山团在山西五台山地区的上下细腰涧与日军展开斗争,激战七昼夜后,我军完胜,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俘敌11名,此次战斗创造了359旅对日作战以来最光辉的范例。为此,聂荣臻专门发布命令嘉勉平山团。

抗战期间,仅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陆续输送1.2万余名子弟参加八路军。这些平山团子弟兵拿起枪杆能打仗,扛起锄头会种田。抗战太行山,他们被嘉奖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垦荒南泥湾,平山团战士一直保持着全旅领先的开垦记录。

千里征战人未还,铮铮铁骨英雄团。这些在外征战的平山团战士大多都没能魂归故里,但他们前赴后继、兄终弟及、铁血奋战的精神,是一座永远耸立于人民心中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燕赵儿女砥砺前行。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