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重温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时间:2025-09-12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是毛泽东于1940年3月11日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提纲,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篇文献提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的鲜明论断,为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和处理各类复杂关系提供了斗争方法论。

1939年12月,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军事进攻与政治施压,国共合作如何继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何继续维持?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要“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因为在此时的国共关系之中,“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采取自卫原则。在复杂的斗争局面中,要强调战争的防御性,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让人民群众与各派势力看清楚是非对错,在斗争中赢得人心。斗争的自卫原则中包含着辩证统一思维:一方面绝不主动出击,甚至某些时候可以收缩退让,使顽固派的蛮横无理充分暴露,使我方维持大局、遵守道义、恪守原则的立场充分彰显;另一方面绝不放弃防御,绝不被动防御,而要坚决防御、主动防御。对于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之”。不主动出击以赢取道义支持、彰显团结立场,坚决还击打痛来犯之敌以令顽固派心生忌惮,避免更大范围的摩擦冲突。这就是毛泽东总结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坚持胜利原则。所谓“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在国共力量对比较为悬殊的局面下,要做到“斗则必胜”,关键在于将斗争控制在局部范围,并且做好充足准备。为实现“斗则必胜”,要对顽固派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和利用顽固派的内部矛盾,在顽固派中分出程度差别,从而“择其最反动者首先打击之”,或是选择最具击败可能的派别集中力量打击之。这样,在与此派别斗争时,可以与彼派别缓和关系,在与彼派别激烈斗争时,可以与此派别达成部分合作。要实现“斗则必胜”,还需要做好充分全面的斗争准备,“绝不可举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不仅要考虑军事上的反击,还需要在思想上提出符合历史潮流的革命理论,在政治上制定符合形势要求的政策策略,在统战层面分化顽固派、团结各派势力,在宣传层面塑造抗日、民主、进步的政党形象,形成应对顽固派进攻的全方位计划。

坚持休战原则。此时国共双方同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能任由斗争持续扩大,而要有所节制。因此,在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一轮进攻之后,要适可而止,“使这一斗争告一段落”。此时,要主动和对方讲和,签订和平协定,使斗争呈现出暂时性与阶段性。“决不可无止境地每日每时地斗下去,决不可被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使斗争呈现出暂时性与阶段性,实际上是要把握斗争的主动权,控制斗争的节奏、烈度和范围。

在斗争中争取多数、反对少数

以斗争求团结,不仅要努力团结斗争对象,更重要的是在斗争过程中团结中间派与旁观者。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为此,要争取多数,反对少数,把大多数力量团结在自己周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争取多数”意味要将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过程,转变为孤立国民党顽固派、争取更多同盟者的过程。为此,毛泽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观察,对国内各个阶层和各派势力展开了分析。

毛泽东观察到,当时国内的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动表示了不满。毛泽东将这些派别归为中间势力,迅速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整体策略。毛泽东认为:“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实力;第二是尊重中间势力各自的利益;第三是要让他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有一步一步取得胜利的希望。在此策略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联络各派中间势力,主动与他们建立长期联系。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成功团结了一批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知识分子,有效争取了中间势力。

对于国民党,毛泽东将其划分为顽固派、中间派和进步派。他强调,尽管国民党屡造事端攻击中国共产党,但这不意味着国民党就等于顽固派,甚至“它的大多数党员并不一定是顽固派”。只有明确认识到国民党内存在不同派别,并对国民党不同派别的实际情况与具体人物做细致分析研究,才能有效利用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取得与国民党中间派和进步派的合作关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孤立国民党内的顽固派。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共关系,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开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将抗日根据地建设成为模范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对国民党展开坚决而灵活的斗争,有力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特别指出:“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这段简要论述,既是对全面抗战期间国共斗争的经验总结,又对中国共产党开展新的伟大斗争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近些年来,美国推行对华遏制打压政策,以各种理由挑起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面对美国持续不断的挑衅与霸凌,退让和妥协换不来尊重,只有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艺术,才有可能真正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毛泽东对斗争方法论的思考,对处理复杂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