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抗战大事记——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迁到开化库坑
时间:2025-08-13 |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学习平台
在反“围剿”斗争中,赣东北根据地逐步扩大到闽北、浙西。经中共中央批准,1932年年底,中共赣东北省委改名为闽浙赣省委,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
中共闽浙赣省委成立后,一方面投入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反“围剿”的作战行动,加强根据地建设,一方面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6月29日,闽浙赣省委发出《空前紧迫的民族危机和我们党当前的紧急任务底决议》,呼吁“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国民党无耻投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满蒙、掠夺华北,积极开展民族革命战争,彻底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开化库坑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1935年下半年,闽浙赣省委所在地的赣东北地区遭国民党军的残酷“清剿”,游击战争形势日趋险恶。7月下旬,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在江西德兴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认为省委活动中心必须转移到皖南。会后,关英一行向皖南转移。在转移途中,得知皖南形势恶化,而浙江开化形势较好,决定改变去皖南的计划,转战至开化五祥乡库坑,与当地游击队会合。
关英决定省委机关就设在开(化)婺(源)休(宁)中心县委所在地库坑村。自此,浙西地区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党组织和游击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关英等人分头深入乡村,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号召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关英还亲自给群众教唱自编的革命歌曲,鼓舞群众的革命斗志。
通过宣传发动,各地纷纷建立贫农团、妇女会、青年团和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广大群众支持红军游击队战斗的热情高涨。凭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红军游击队村村能游击,处处可住宿,提高了战斗力和机动性。在经受住国民党军“清剿”的同时,游击区反而有所扩大。
1936年春,各游击区游击队先后在江西上饶鄣公山会合。4月,闽浙赣省委在鄣公山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将闽浙赣省委易名为皖浙赣省委,组建直属省委领导的皖浙赣独立团,作出了“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大力进行抗日宣传”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