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云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8-12 | 来源:综合自江苏交通、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主塔塔柱施工全部完成
8月10日,随着最后一段重达167.5吨的钢塔节段在208米高空中精准就位,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主塔塔柱施工全部完成,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航道桥北主塔塔柱高达208米,采用门式钢箱结构,共划分23个节段进行施工。除首节段采用单块体外,其余22个节段创新采用“分体式双块体”设计,总用钢量达1.5万吨。面对高空强风、昼夜温差大等极端工况,项目团队运用8300吨·米级大型塔吊,结合BIM数字孪生技术对吊装过程进行全维度模拟,成功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
项目团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自主研发的智能吊装系统集成多项先进技术,构建起全方位智能监控体系;数字孪生系统同步模拟钢塔吊装全过程,为操作人员提供最优决策指令;布设压力环、应力计等智能监测设备,对钢塔受力、变形等关键参数进行24小时自动化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可控。
【山东】投资约91亿!青岛港将新增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近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获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批复。该项目是列入《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水运项目,项目新建1个7万吨级(水工结构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1个10万吨级和1个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设计通过能力315万标箱/年,计划投资约91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青岛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四大港的地位,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港口强不强,关键看集装箱。”随着港口资源的不断开发,前湾港区集装箱作业能力的增长受空间限制的情况愈发明显,港区集装箱作业泊位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不利于港口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功能的开发和发挥对于保障青岛港的持续发展愈发重要。根据《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董家口港区作为青岛港重点发展的两大港区之一,集装箱功能也是其重点发展功能之一。未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将成为前湾港区以外的第二大集装箱作业港区,是青岛港集装箱运输的接续性港区。
该项目是青岛港继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之后,在董家口港区建设的又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采用“堆场垂直码头布置+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端装卸”组合作业方式,通过无人集卡车上的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智能完成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集装箱装卸船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以码头智慧化运营串联港口运营全流程、覆盖生产作业各环节,同时项目充分运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能,真正实现了智慧高效、安全环保、绿色节能、低碳排放的建设目标。
根据分析预测,2030年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约755万标箱。该项目建成后,对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功能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有效提升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功能和通过能力,进而促进青岛港整体港口集装箱功能的发展,增强青岛港在山东港口群中的龙头地位和发展带动作用,为加快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夯实港口硬件基础。
【河南】兰封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合龙
近日,由中铁工业旗下中铁九桥参建的兰(考)原(阳)高速公路兰考至封丘段黄河特大桥主桥合龙。
兰原高速公路兰考至封丘段全长约30.3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黄河特大桥位于兰考东坝头,全长约9.1公里,主桥为钢混组合梁三塔斜拉桥。
【黑龙江】夏季攻势丨智能系统助力精准落梁,哈尔滨都市圈北环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中跨贯通
8月8日,经过建设者18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北环永源至双井段松花江特大桥建设迎来重大节点工程——其主航道桥中跨桥面系精准落梁贯通。这一关键节点不仅打通了后续引桥架梁施工的运梁通道,也为主跨拱肋拼装提供了作业条件,标志着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中跨桥面系采用同步控制步履式整体集中顶推工艺施工,顶推长度385米,落梁高度3.8米,落梁高度远超常规,为常规工艺的2至3倍。施工过程中,主航道桥中跨桥面系下方布置5组临时支墩、20套三向千斤顶,通过智能同步控制系统,让20套千斤顶共用“一个大脑”,智能计算机系统管控,实时收集各个支撑点数据并发出指令,保证各套千斤顶下落速度同步,下落高度同步,受力协同的“三同”控制。
落梁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装配式组合落梁钢垫块,通过千斤顶顶升、回落,循环作业不断抽离垫块,使中跨桥面系缓慢下落至设计位置,单次落梁动作最大可下降10公分。落梁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双向控制原则,落梁实施组控制台实时监测千斤顶顶升力,监控组通过传感器实时复核中跨桥面系受力状态,协同配合保证中跨桥面系落梁结构安全;测量组采用高精度自动追踪全站仪进行偏位及高度控制,测量精度可达0.6毫米,监控组通过位移传感器进行复核。通过管理职责精确到人、实时监测精确到秒、测量精度精确到毫,保证落梁施工精准到位。
【云南】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省水船闸主体结构封顶
近日,由云南交投集团主导承建的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省水船闸主体结构完成封顶,为后续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作为国内首座高水头带独立省水池的省水船闸,其主体结构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闸室与两侧省水池、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组成,建设规模为2×500吨级船队兼顾1000吨级单船,有效尺度为130米×12米×4.7米(有效长度×闸室净宽×门槛水深)。
在船闸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迎难而上,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在攻坚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工程时,深达60余米的防渗墙要穿过深厚的淤泥层并扎根在稳固的岩石基础上,成槽作业如同在烂泥地上“绣花”。面对这样的挑战,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解决方案。先用冲击式工程钻机打出主孔,用成槽机抓出孔间土料成槽,再用黏土和膨润土调配后的泥浆循环清走残渣,加固槽壁,然后采用“导管法”将塑性混凝土稳稳注入,采用“接头管法”将槽段连接,最终完成这项工程。在高空悬挑结构施工时,面对40米的高度落差,施工团队精准研判,采用高大悬挑模板替代脚手架搭设支撑工艺,不仅减小了高空作业风险,还实现了一次安装就能分层浇筑,效率大幅提升。在1:1的坡度、最大高差15.7米的复杂条件下,团队则采用无轨滑模替代有轨滑模,有效降低了边坡人员走动的风险,同时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船闸主体结构的封顶,不仅见证了项目团队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智慧,更承载着对生态保护、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执着追求。下一步,百色公司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坚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准则,全力以赴完成后续各项建设任务,确保船闸早日投入使用,为区域交通发展和经济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