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重庆湖北陕西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8-07 | 来源:综合自广东发布、南方网、“粤学习”APP、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面向世界!从枢纽、通道、网络三方面支持南沙深化发展
8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本场发布会是“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九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邓鸿介绍,国务院于2022年6月正式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三年来,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蓬勃生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7.8%和75.9%,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南沙港区去年集装箱吞吐量
占广州港全港77.5%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级干部田碧峰表示,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等项目已建成通车,狮子洋通道等加快建设,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强化了与珠江东岸的联动;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铁路等稳步推进,广珠(澳)高铁正开展前期工作,助力构建“半小时大湾区交通圈”;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码头等深水泊位投产,国际通用码头等加快建设,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049万标箱,占广州港全港的77.5%,助力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第十三,且开通170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成为双循环重要节点。
接下来,省交通运输厅将从枢纽、通道、网络三方面支持南沙发展。聚焦战略机遇,提升南沙港区综合服务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大湾区东西两岸交通一体化,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放大南沙区位优势;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承载能力,优化对外高快速路体系,提升通行效率,更好服务大湾区互联互通与联通世界。
【重庆】祝贺,顺利贯通
8月2日,经过中铁十二局建设者683天的艰苦奋战,西渝高铁缪家梁隧道顺利贯通,至此,西渝高铁康渝段隧道贯通已达28座,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缪家梁隧道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境内,全长1285米,隧道纵贯秦巴山脉东段,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密集分布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区及高地应力段,隧道最大埋深达265米,Ⅳ级围岩占比67.3%。施工过程中面临突水突泥、断裂带、瓦斯、岩溶、顺层偏压、危岩落石等高风险地质难题,加之隧道出口段紧邻居民区,对环水保、施工安全管控提出严苛要求,极大考验着施工团队的技术储备和管理水平。
据中铁十二局西渝高铁项目部现场负责人苑晓旭介绍,为应对不良地质,施工单位通过构建立体地质预警体系,整合地质雷达、TSP地震波探测等技术,建立“长距预报+短距验证”动态监测网络,实现风险提前预警。同时,创新动态施工工法,针对软弱围岩段采用“微台阶+临时横撑”组合工艺,依托围岩变形实时监测数据优化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
西渝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渝高铁康渝段正线全长478公里,线路自安康西站起,经陕西省安康市,重庆市城口县,四川省达州市、广安市,重庆市合川区、北碚区,引入重庆枢纽重庆西站。
西渝高铁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与重庆多条高铁线路连通,推动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湖北阳新八一大桥通车
8月1日,由阳新交建集团投资建设、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八一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原八一大桥始建于1968年,1994年在旁加建新桥,形成了新旧双桥并行的结构。2023年,为满足富水河航道升级需求,当地决定拆除这两座桥并在原址重建新桥。新建八一大桥线路全长1.12公里,宽34米,设双向6车道。大桥沿既有莲花湖大道布线,在老桥位置跨越富水河,向南顺接351国道,并设置互通匝道连接兴国大道与环湖南路。
主桥采用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设计,长约600米,跨度130米,并成功实现“一跨过江”,彻底取消了河道中的阻航墩柱。这一设计将通航净高从老桥汛期最低仅0.5米大幅提升至8米,通航标准跃升至1000吨级。新桥建成后,彻底结束了以往因通航高度不足导致每年约130天无法通航的历史。同时,桥头区域创新采用上下分行的立体设计,将有效缓解莲花湖大道、兴国大道等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
面对大跨度钢管拱结构复杂等施工难点,项目团队在钢管拱制作环节,采用高精度数控设备确保切割与焊接质量;在安装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测量与监控系统实时跟踪标高、里程和轴线,精细调整吊点位置与轴线偏差,保障了安装精度达标。
为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与系杆的抗拉性能,项目团队在材料上也下足了功夫。“我们反复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并创新性地加入钢纤维。”项目技术负责人高龙说,“这不仅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水化热,还显著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项目采用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配合泵送顶升法浇筑工艺,确保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后期工程质量,提前8个月完成项目建设。
八一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于阳新连接内外、联通黄石南部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意义。“以前去县城要绕行40分钟,现在几分钟就能到达。”富河南岸村民李先生兴奋地说。作为阳新“南大门”,大桥的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方便富河两岸群众出行,成为连接城南城北的快速通道。
【陕西】今晨合龙!西兴高速渭河特大桥刷新纪录,135吨钢梁架出“交控速度”
8月7日凌晨,西兴高速改扩建项目控制性工程渭河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渭河特大桥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曹家寨村西,沿渭河冲洪积平原横跨渭河,左幅为原桥加固后利用,桥长996.5米,右幅为新建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箱梁+波形钢腹板连续梁+钢混组合梁,桥长1085.0米。年底项目建成后,对有效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增强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加快交通提质增效升级,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咸一体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实”字托底强根基,严守底线筑牢防线
管理处严格落实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筑牢工程安全防线,构建了“预防为主、全程管控”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组织专家论证并优化9次,累计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20余次,组织开展涉水作业、防汛应急等安全演练,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圆满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绿”字当头抓进度,节点倒逼高效推进
管理处严格按照“消断点、抢完工、保通车”的工作思路,抓早动快、超前谋划,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和严格的节点考核奖惩制度,日碰头、周例会、旬通报、月考核,制定钢梁架设、合龙段浇筑等专项考核节点目标。现场投入旱烟净化器50余台、环境监测仪3台、桥位周边采用智能喷雾降尘系统、拼装焊接区域采用“移动焊接棚+焊烟净化器+环保吸尘焊枪”等流程化处理系统,实现扬尘、噪音、有害颗粒物同比降低90%以上。
“新”字赋能促提升,数智驱动模式创新
管理处以数智化管理平台、信息化集成技术为抓手,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四新”技术。投入自动养生机器人、泥沙分离器、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高性能新设备,大大提升施工效率;深水基坑钢围堰采用光电图像监测系统+压力式水位计实现自动化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围堰施工通过增设“水刀”加快围堰钢板插打;在水下承台开挖过程中,将传统的长臂挖机开挖改为泥浆泵抽砂,加快施工进度;旧桥上部结构加固创新采用“增梁法”工艺,显著提升梁体承载力。
“精”字为要提品质,细琢工艺零缺陷
管理处持续加强钢筋绑扎、波形钢腹板安装、块段施工、钢混组合梁安装、混凝土养护等各环节精细化施工。在进行钢梁架设时,作为省内最大跨度60米钢梁,单片最大重量135吨,创新采用“分段加工+模板化运输+二次拼装”的施工方案,使用320吨-132米架桥机,通过改造架桥机前支腿横移轨支垫方式,在防震挡块及盖梁中心处对横移轨进行加固,保证架桥机横移时的稳定性,仅用123天便高效完成了11孔钢梁的架设。二拼场建设永临结合,首次采用盘扣支架作为拼装胎架,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更大程度节约了施工时间和工程成本。
“盯”字发力保落实,全程督办部署生根
管理处加强施工管理,狠抓细节管理,紧盯问题导向。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坚持工作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已成为项目工作常态。面对土地交付缓慢、征地拆迁难度大、建设环境复杂、环保新形势日益严峻等不利因素,实行“问题清单销号制”,联合属地政府成立“现场环境保障工作专班”驻扎一线24小时专人值守,清除施工断点;全面落实 “六个 100%”“七个到位” 要求,加强扬尘污染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 “双国三” 达标监管及固废(含危废)合规处置工作,坚决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属地环保标准,打造环保文明示范工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西兴改扩建管理处将以此次渭河特大桥合龙为新起点,以精益求精的施工标准夯实工程根基,以科技赋能的智慧建造提升产业能级,持续深化全链条管控与绿色低碳实践。全体建设者将凝聚攻坚合力,聚焦陕西交控集团“7613”战略蓝图,加速构建现代化“5-5-3”基建产业体系,以实干实绩谱写交通强省建设新篇章。
【福建】厦金大桥首个预制墩盖梁成功吊装
8月2日10时许,在金门湾海域施工现场,随着2500吨浮吊主钩精准下放,由厦门路桥投资建设、中铁大桥局参建的厦金大桥(厦门段)A3标93号墩盖梁完成精准对位安装。这也是全线安装的首个预制墩盖梁,长21.6米、宽4米、高6.5米,重约1107吨。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起于厦门本岛,终点设互通接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并同步建设翔安支线,路线全长约19.6公里。其中,中铁大桥局负责施工的A3标段涵盖大嶝西航道西侧非通航孔桥(部分,2160米)、大嶝西航道桥(630米)、大嶝西航道东侧非通航孔桥(1890米)等重要工程内容。
厦金大桥(厦门段)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厦门综合交通网络效能,为深化厦金融合发展提供战略性基础设施支撑。项目建成后,将与翔安国际机场、厦金航线紧密配合,共同构建起海陆空立体交通新格局,为海西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同进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