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山东四川湖北西藏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8-06 | 来源:综合自广东交通集团、乐山发布、蜀道集团、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广东这一高速服务区升级完成,美到不想走!
广东又有超赞的服务区
等你来打卡~
日前,怀阳高速罗董服务区
完成升级改造并正式投入运营啦!
此次升级改造延续了路段旅游通道的属性,以助力路地文旅融合发展为理念,打造展示地方特色文旅资源的“交通名片”,同时也希望在功能上进一步发挥服务区的助农平台作用。
△鸟瞰罗董服务区
怀阳高速串联沿线贺江碧道、龙山景区等旅游资源,2020年底通车后,肇庆市“千里文化生态旅游大环线”正式形成了高速通道环线,该项目也成为带动旅客沿着高速出行游玩的重要通道。
为展示“贺江画廊”主题,罗董服务区服务楼的建筑外立面以流线型白色铝板勾勒水波纹造型,搭配飘逸挑檐,远观如江波荡漾,近看似轻舟掠影;室内则以“贺江百里画廊”微缩景观为核心,结合雾森系统、叠水装置与本土绿植,打造沉浸式休憩空间,让旅客体验“人在画中游”的园林诗意。
△服务楼外立面采用流线型水波纹造型设计
△打造一步一景“园林画廊”景观
在服务楼内还新增浮雕墙文化长廊,以陶瓷浮雕再现贺江与广信塔的壮丽画卷,并展示五马巡城舞等非遗项目。互动信息屏让旅客扫码即可了解封开文旅资源。
△浮雕园林景观
“服务区的设计很有特色,尤其是文化长廊,让孩子了解了封开的历史文化,还能扫码看景点介绍,很方便!”正值暑期,一位带着孩子自驾游的旅客表示。
此外,怀阳高速还在服务区开展助农展销特色农产品活动,联合地方政府,在服务区内设置“古道新韵·封开非遗驿站”,推出“线下体验+线上购物”模式,杏花鸡、麒麟李等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扫码购买就可以一键直达,送货到家。
△游客扫码选购当地特产
【山东】青岛:补链强链激活国际枢纽新动能
塔吊林立的码头昼夜不息,跨境班列的汽笛划破长空,国际货机的引擎响彻云霄……行走在青岛的陆海空铁枢纽节点,处处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向“国际航运中心”全速迈进的澎湃脉动。
日前,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的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结果出炉。在12个支持城市(群)中,青岛市以第二名的成绩荣膺A档评定,全额斩获2025年度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3333亿元。
过去一年,青岛锚定“三核引领、三群联动、三链协同”总体战略,以补链强链为抓手,推动综合货运枢纽实现功能、模式、网络的系统性跃升。
枢纽集群“织网提速” 货畅其流实力硬核
“货物从青岛港卸船后,通过海铁联运直达郑州,比原来节省了 12 小时!”这是青岛“333”体系协同发力后,企业感受到的最直观变化。过去一年,青岛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基石,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纽带,以运营机制一体化为动力,让综合货运枢纽的“骨骼”更壮、“血脉”更通。
聚焦陆港、空港、海港三大核心枢纽,青岛精准布局30余个重点项目,全方位补强运输“短板”。2024年,11个项目顺利开工,年度完成投资21.2亿元,新增仓储面积28.6万平方米,7.1公里集疏运公路建成通车,425套先进设备投入使用,中欧班列集结、海铁 / 跨境班列衔接及航空货运转运能力显著提升。
打破单一枢纽“各自为战”的格局,青岛深化陆港、空港、海港集群协作,创新推出“前港后站”“船铁直转”“空海联运”等高效模式。2024 年,海铁联运线路激增至83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突破250万标箱,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6大交通物流枢纽经济区加速崛起,总产值达5374亿元,形成“枢纽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枢纽”的良性循环。
沿着黄河流域、上合组织国家、RCEP地区三条关键链路,青岛正编织一张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运输网。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共建“枢纽对枢纽”合作格局,全力打造服务上合、辐射亚太的陆海贸易新通道。2024 年,新增9个国内外合作城市,中欧班列线路扩展至22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达202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各8条,让“青岛制造”“山东特产”更快抵达全球市场。
“青链通”智管资金 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不用跑部门、不用递材料,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在‘青链通’上一目了然,这效率真是太高了!”青岛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青岛在财政资金管理上的创新突破。为管好用好中央奖补资金,青岛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模式。
青岛出台《青岛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构建起“四梁八柱”式的制度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首创《奖补资金监管协议》(范本),明确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要求,实现动态跟踪与穿透监管,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全国首个“青链通”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的上线,彻底改变了传统资金管理模式。该系统整合项目入库、进度提报、资金管理、绩效反馈全流程,借助银证安全、票据核验、AI 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奖补资金申请、下达、使用的“全透明”。
为确保项目质量与资金效益,青岛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穿透审计,组织行业专家开展现场核查与功能性评审。从资金流向到项目实际成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关,且所有审计、评审费用由财政承担。
海陆空铁“四维发力” 国际通道越拓越宽
集装箱巨轮穿梭不息,全货机直飞北美,中欧班列奔驰欧亚…… 依托补链强链的强大牵引力,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综合交通网络韧性持续增强,国际枢纽地位日益稳固。
青岛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超230条,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2024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4.2%和7.3%,双双位列全国第四,成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胶东国际机场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27.9万吨,其中国际货邮 12.05万吨,领跑山东省。全国唯一定期中加货运航线“青岛—多伦多”稳定运营,首条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成功开通,与世界最大货运枢纽孟菲斯建立直通渠道,让青岛与全球的 “空中桥梁” 更宽广。
跻身全国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后,青岛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首次突破千列大关,累计开行超4000列,成为全国首个年开行破千列的上合组织国家物流枢纽。“胶东特产朝发午至中原” 成为现实,货物从青岛出发,最快12小时可达中原腹地,3天可抵中亚,15天可至欧洲。
新开行中吉乌、中俄TIR线路后,青岛国际公路运输(TIR)持证人达14家,数量全国第一。青岛实现至泰国曼谷、越南河内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全国首发,2024年上合国家TIR与 GMS国际道路货运量合计4507吨,同比激增100%,让“公路运输” 成为连接东南亚的新选择。
乘势而上 擘画国际航运中心新蓝图
站在新起点,青岛正以更大的魄力推动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再攀高峰。董家口至五莲铁路、胶新铁路扩能改造等骨干项目加速推进,将进一步畅通“港口—铁路—腹地”通道;青岛港氢能智能网联装卸、前湾港区近零碳绿色堆场等项目深化实施,让港口更智能、更绿色;胶东机场综合邮件处理中心即将建成,低空物流新场景有望落地。
机制创新也在同步发力。“青岛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即将设立,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长期规划—储备项目—入库重点”三级项目滚动机制建立,“青链通”系统持续升级,为枢纽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通道扩容方面,青岛正把握新版港口总规获批契机,加密国际航线,打造沿黄流域最佳出海口;巩固中韩及跨太平洋门户地位,做大航空经济规模;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扩大海铁联运与中欧班列规模,深耕“一带一路”、中亚、中东欧市场。
港口的塔吊仍在不停转动,班列的汽笛还在继续鸣响。青岛正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为支点,撬动城市能级全面跃升。一座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奏响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强音。
【江西】荷载总重240吨!南昌九洲高架首次迎来全面“体检”8辆后八轮
荷载总重最大达240吨
8月6日凌晨南昌九洲高架开展桥梁荷载试验
通行近10年的九洲高架
首次迎来全面“体检”
此次荷载试验由江西交投咨询集团天驰公司承担,该公司技术人员模拟实际通行场景,通过荷载试验精准测量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挠度变形等关键指标,所得数据将为桥梁结构安全性能提供权威评估依据,为后续科学养护及安全通行筑牢技术根基。
除传统动静载测试方法外,本次试验采用国际前沿的微波雷达测试技术,与传统测量手段协同发力。微波雷达技术具备非接触式测量、毫米级精度及全天候作业优势,可实时捕捉桥梁细微形变。新老技术交叉验证,形成强大技术合力,全面保障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先进性,为桥梁安全状态研判注入“双保险”。
【四川】全省首创!黑竹沟服务区投用,高速桥下还能这样“玩”
近日,位于峨汉高速黑竹沟互通桥下的峨边彝族自治县亥子坪农产品展示中心暨黑竹沟服务区正式建成投用。作为全省首创运营高速公路底层架空空间保护性利用示范工程,不仅填补了峨汉高速黑竹沟站出口及S309线长期缺乏规范服务区的空白,也是交旅融合的生动缩影。
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部的黑竹沟景区,因其秀美而神秘的风景和人文,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但作为前往黑竹沟景区的重要一站,黑竹沟站的高架桥下,却有着8152平方米的“沉睡空间”,过去长期被闲置。
如何破解高速公路桥下空间保护性利用难题?峨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省交通执法总队、高速交警、川高公司、乐汉高速公司等单位,深入论证安全方案,仅用45天,便完成从政策突破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审批,较常规时间缩短60%。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黑竹沟互通桥下空间从过去灰蒙蒙、光秃秃的桥墩,如今华丽变身为集基础服务、农产展销、文旅体验于一体的“桥墩画廊”网红驿站。作为全省首创,不仅是一次桥下空间的“物理重构”,更是一场“产业重构、价值重构、精神重构”的深刻革命,为全省高速公路桥下空间保护性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峨边经验”。
有限的空间,怎样实现功能最大化、效益最优化?项目科学设置了44个停车位(含6个大车位)、22个厕所蹲位、充电设施等,满足司乘人员停车、如厕、休憩等基本需求,成为过往旅客的温馨“港湾”;精心打造4169平方米道路及3983平方米绿化,融入熊猫主题彩绘、彝族文化元素、精致绿篱景墙,让桥墩变身“生态柱”与“文化画板”,成为黑竹沟旅游的“活广告”和“引子”。
同时,创新嵌入“亥子坪农产品展示中心”,让本土老腊肉、乌天麻、嫩竹笋、野蜂蜜等山珍“C位出道”,成为农民家门口的“直销窗口”。如今,灰蒙蒙、光秃秃的桥墩已被开创性盘活,过去的“沉睡空间”华丽变身为集基础服务、农产展销、文旅体验于一体的“桥墩画廊”网红驿站和新地标,实现了桥下空间的“再生”与价值跃升,也成为峨边深化“四公一农”建设的生动缩影和成功典范。
下一步,峨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还将持续探索交通与旅游、产业、生态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让“交通流量”持续转化为“经济增量”,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湖北】半年投资破千亿创新高 湖北交通擘画新图景助力支点建设
国内首个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铁水联运项目——湖北武穴铁水联运综合码头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5#泊位进行带货调试;
世界最大跨度公路斜拉桥——观音寺长江大桥江陵侧首节钢-UHPC组合梁顺利吊装就位,向突破1160米大关发起冲刺;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顺利合龙,正式进入大桥附属工程施工阶段,大桥建成通车后,武汉新洲到鄂州的通行时间将由90分钟缩短为5分钟。
双柳长江大桥合龙。
这是湖北奋力实现交通投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一个个缩影。湖北交通紧紧围绕“畅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强化大联运”目标定位,重点聚焦高速公路提质扩容,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推动普通国省道提级提标,开启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交通支撑。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41.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1.9%,同比增长1.8%,投资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在7月31日召开的2025年半年工作会上2次表扬湖北交通运输工作。
高速公路扩容引领
专班专人专项督导破解难题
繁忙的宜昌水运。
7月15日晚,新的京港澳高速大悟北、小河溪收费站投入运营。至此,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改扩建工程已有5个收费站投入运营,改扩建项目按计划全力冲刺2025年底建成通车目标。
项目高效推进离不开良好的建设环境。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坚持秉承“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店小二”精神,厅机关处室和各单位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主动收集并想方设法解决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的梗阻问题。
“改扩建项目遇到与既有高速公路交叉建设中的梗阻问题,交叉部分到底由谁出资、谁建设,项目公司协调不了,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严重迟滞项目建设进度。”京港澳高速湖北段改扩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坦言。
“这不是个例,全省众多新建、改扩建项目普遍存在类似问题。”接到反映后,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迅速行动,召集相关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和市州交通主管部门,成立专班、明确专人,按照“高效、科学、合理”原则,厘清了新建(改扩建)高速与既有高速交叉建设的权责归属,规范了交叉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管理流程,有效破解了责任不明、影响进度的难题。
针对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耗时长、项目难开工、假开工等问题,省交通运输厅前移督办管理关口,将建设模式确定、投资人招标、用地预审手续办理等立项审批前置工作,纳入跟踪督办范围。同时,创新性地采取“提前介入、平行推进、交叉作业、容缺办理”原则,加强前期工作调度和协调,着力突破土地组卷报批、部委审查审批等关键环节。
“专班专人专项督导”模式正成为推进项目的关键引擎。湖北重点推进沪渝、福银、京港澳、二广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及繁忙拥挤路段的提质扩容,针对37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2159公里)和13个计划新开工项目,省交通运输厅实施清单管理和挂图作战,每季度开展的“红旗”和“蜗牛”项目评比形成强力激励,二季度已评选出11个“红旗”项目、5个“蜗牛”项目。
“我们对滞后项目亮黄灯预警、亮红灯警示,通过电话督办、约谈、专题通报等方式强力推进。”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机制成效显著:上半年全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576.7亿元,同比增长8.6%,武松高速武汉段、蕲太高速蕲春东段等2个项目60公里建成,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184公里。
水运建设同步发力。随着首仓混凝土浇筑完成,汉江首座2000吨级二线船闸正式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汉江崔家营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标志着汉湘桂内河水运大通道湖北段取得新突破;汉江雅口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前期加速推进。
“两重”政策加力
干线公路改扩建提速升温
大悟县G346金鼓茶马驿站。
盛夏时节,“两重”项目的G106通城县隽水镇至马港镇段扩建工程提前完成全年目标、G318罗田县城至骆驼坳镇段改建工程已完成路基4.9公里、路面2公里。
这是湖北“两重”交通项目建设的火热一隅。如何督促在建的27个“两重”项目加快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坚持每周对“两重”项目调度督办,动态更新重要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赴现场开展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将国债项目进展情况,纳入省纪委监委“推动全省交通物流枢纽建设2025年专项监督任务清单”,指导各地各部门规范实施项目,对已开工项目及时开展“回头看”,避免虚假开工。
“‘两重’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资金和用地往往成了工程进度的卡点难点,我们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与各市州联动,千方百计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协调解决要素保障,优化组织施工方式,真正让项目动起来、活起来、快起来。”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湖北交通建设气势如虹:200多个亿元以上普通国省道项目全面铺开,1500公里骨干网提升工程紧锣密鼓。改扩建热潮聚焦路网提档升级——路面拓宽、环境美化、安防加固,更有绕镇改线工程,意图避开拥堵,激活沿线新产业。
统计显示,14个国高项目累计获得国债资金388.6亿元,其中今年获得69.92亿元。襄阳绕城高速东南段延长线(襄阳至南漳)、G4223武汉至天门高速城市圈环线至随岳高速段等2个项目已经建成,其余12个项目进展顺利。
13个普通国道项目累计获得国债资金36.9亿元,其中今年获得5.68亿元,13个项目均实质性开工,9个项目完成超时序进度目标。
一切围绕项目转。各市州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工作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一条条延伸的国省干线,不仅织密着区域交通网,更将产业布局、城市更新、旅游勃兴、乡村振兴紧密串联,为荆楚大地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省纪委监委亮剑
专项监督打通物流枢纽“中梗阻”
8月1日通车的G351阳新县八一大桥。
7月21日,武汉至咸宁出口公路天子山大桥工地,首座主桥承台已进入关键养生期,其主体结构已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项目建设成功实现从水下基础施工向地上墩身施工的阶段性跨越。
天子山大桥,这条规划了18年却迟迟无法动工的“断头路”,曾是湖北交通“硬联通”的最后一块硬骨头。省市区扯皮、责任“空转”,让沿线群众望眼欲穿。2023年,湖北省纪委监委将天子山大桥纳入交通物流枢纽建设专项监督重点项目清单,列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省纪委监委分管负责人亲自领衔,相关“室组地”协同监督,组成联合督导组直插一线,召集省交通运输厅、武汉市、江夏区等各级负责人现场“会诊”。一场场协调会开在项目指挥部,甚至开到村民家门口,把“省直怨基层、基层等省直”的皮球彻底踢开,厘清了堵在哪、卡在谁。项目迅速启动,建设进度按下了“快进键”。这条承载着群众多年期盼的“民心桥”,终于从图纸走向现实,成为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打通发展堵点的生动注脚。
省纪委监委负责人点题督办两次“蜗牛”项目的武汉港江夏港区金水作业区,组成专项监督小组,直接“嵌入”项目一线,与项目方、职能部门同坐一条板凳,把脉问诊。厚厚的项目资料被摊开,一项项梳理,一个个环节过筛子:环评卡在哪个环节?用地指标怎么协调?征迁补偿方案哪里不合理?资金缺口如何补上?
在纪检监察机构穿透式监督和强有力的协调推动下,沉睡的“蜗牛”被唤醒。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提速,建设引擎重新轰鸣,昔日的“后进生”正奋力追赶工期。
如今,项目负责人指着进度表,语气带着如释重负的兴奋:“最难的时候过去了,现在按计划推进,年底就能见大模样!”
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纳入湖北省纪委监委监督清单的全省71个重点交通项目已开工53个,整体开工率74.7%,累计完成投资50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1%。
“四好农村路”兴业富民
无人车驶入“最后一公里”
远安“四好农村路”成马拉松赛道。
群山叠嶂的崇阳县,6辆银色“智慧骑士”每日穿梭于蜿蜒山路,将万件包裹精准送达。这些无人车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180公里,月运营成本较传统模式锐减30%,悄然替代了4名司机的人力。
沙坪村电商达人艾素芳的直播间里,手工粽子的订单激增30%。“上午打包,下午无人车取件,上海、广东的顾客次日就能尝鲜!”崇阳县依托2500公里硬化农村路织就的畅通网络,率先实现无人车进山村,“农资下乡”与“山货进城”的双向通道被打通,山乡百姓踏上“双向奔富”之路。
团风县牛车河环库路获评2024年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吸引了全国同行参观和央媒报道;“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经验交流会在十堰召开,十堰、郧阳经验受到全国同行点赞;宜都市青林谜镇环线获评2024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7月20日清晨,宜都市客货邮分拣中心一片繁忙。来自各快递公司的包裹在此重新集结,登上印有“宜都全域公交”标识的“客货邮专车”,驶向包括聂家河镇邓家桥村笃睦湾在内的各个村级乃至湾落网点。曾因交通闭塞只能到村部取快递的笃睦湾115户村民,如今在家门口的服务点即可自由收寄。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以“四好农村路”为基石,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与“快递进村”深度融合,巧妙利用县域客运场站与全域公交网络,整合邮政、快递及电商资源,创新孵化出“客货邮融合”模式。这一模式成功击穿了偏远乡村“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上行慢”的坚冰,推动传统客运场站功能升级与资源高效复用,形成了“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全新格局。
当无人车的科技之光穿透群山,当公交车的日常轨迹载起共富的包裹,湖北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正被智慧与决心重塑。物流的畅通不仅让山间村落与世界脉搏同频,更让“双向奔富”从愿景落成现实图景——每一件翻山越岭的快递包裹,都在为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增添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干部下沉一线
素质提升铸就“连心桥”
6月27日通车的咸九高速(湖北段)。
干部素质作风成为湖北交通高质量发展“金招牌”。
7月31日,横跨洪湖、监利两岸的洪湖宦子口桥建成通车。宦子口桥是洪湖市交通干部在深入基层时,主动倾听、积极回应群众迫切呼声而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
村民陈行飞说,当地群众主要从事水产养殖。过去,由于没有桥梁,要去几公里外的瞿家湾镇,却要花上几个小时。大量的虾子上市的时候,村民要用三轮车通过渡船摆到瞿家湾镇去卖,高峰期时常有三四十辆三轮车等着排队过渡。
今年年初,洪湖交通干部摒弃“等靠要”,多方筹措资金,45天跑完全部审批,4个月实现主桥合龙——这是湖北交通系统以干部优良作风优化营商环境、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省交通运输厅将服务驱动作为关键抓手。面对重大项目建设的“主动脉”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成为破题关键。
7月21日,机场北收费站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装载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黄陂至新洲段项目桥梁预制箱梁的大型运输车队。
为保障这类关键施工材料的运输,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局创新提出“服务端口前移、管理融入服务”的思路,主动联合高速经营公司、运输企业及相关收费站,精准对接运输计划、车辆参数及货物信息,优化查验流程和查验点设置。
此次大件运输车辆在高速入口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约20分钟,企业车辆周转率从每日1批次提升至不少于2批次,有力保障了项目原材料供应。
跨省运输更见担当。湖北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机制,全程为大件运输保驾护航。交通部门多次组织跨省现场踏勘,联席会商最优护送方案及应急预案。仅2025年上半年,全省成功护航重大项目466批次重大设备运输任务,以高效服务为经济发展清障护航。
从大件运输的“高速通道”到直达民心“连心桥”“振兴路”,湖北交通运输系统以干部素质作风之变,激活了营商环境的一池春水,干部俯身听民声、创新破难题、高效办实事,以“实干指数”换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区域的“发展指数”。
【西藏】西藏初步建立起综合交通网络
本报讯 (记者 梁微 通讯员 魏然)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记者从8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藏已初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网络。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实现历史性巨变,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介绍,雪域高原建立起了立体的交通网络,世界屋脊不再是孤岛,从青藏川藏公路通车,到青藏铁路建成运行,“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西藏告别了“人背畜驮”,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网络。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了12.49万公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
“十四五”期间,西藏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累计落实规划投资4000亿元以上。其中,交通运输方面,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拉林铁路和拉萨至日喀则、那曲高速公路通车,隆子、普兰、定日机场等实现通航。王君正表示,重大经济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确保西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