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红军桥”:见证军民鱼水情深

时间:2025-05-22 |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红军桥

浙江省的泰顺县和福建省的寿宁县,山水相连,民风相近,中间隔着一条寿泰溪。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红十三军失利后,浙江的革命陷入低潮,闽东党组织和红军跨过寿泰溪等界河,在泰顺县内发展革命力量,相继成立了中共霞鼎泰县委、福寿县委、寿泰县委、寿泰景庆县委等一批跨县域的党组织,在局部地区掀起革命高潮,成为浙江革命的“星星之火”。

寿泰溪南岸的李家山村,曾是寿宁县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带,因群众基础良好,成为闽东红军的重要活动据点。1937年初,国民党当局对闽浙边红军开展全面“清剿”。3月,范式人带领闽东红军驻扎李家山村。12日,红军计划夜渡寿泰溪到泰顺开展革命,但情报被寿宁县的国民党密探获悉。敌人报告寿宁县城的国民党当局,并派人锯掉李家山村通往泰顺的木桥桥板。当晚山洪暴发,木桥桥身也被洪水冲毁。

范式人

国民党军队和民团趁机“围剿”李家村的红军。危急关头,周则留、周作纯等9名地下交通员从家中取来木料,紧急制作木筏,帮助范式人、许威等24位红军官兵及8名家属成功渡河。红军脱险后,承诺革命成功后在此重建桥梁,方便交通出行。

红军桥内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任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的叶飞和邮电部副部长的范式人,铭记李家山人民的深厚情谊。叶飞委托有关部门在当地建一座简易桥梁。1954年,时任福安专区副专员的许威拨款一亿元(旧币),在李家山建造了一座木拱廊桥。同年12月,廊桥建成,取名“红军桥”。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