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广东浙江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5-16 | 来源:广西交通、贵州交通、湖北卫视、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北京】北京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面向无车家庭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消息,为更好满足无车家庭用车需求,在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基础上,再次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并于5月26日公布入围家庭名单。

据悉,2025年小客车指标配额为16万个,其中年度配额10万个,增发新能源指标6万个。增发的指标全部面向申请新能源指标的无车家庭配置。

5月26日,在配置完成本年度5.84万个年度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后,继续按照家庭总积分由高到低排序,向前6万个无车家庭配置。总积分相同的家庭,以家庭申请人中最早在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注册时间的先后排序。

届时,北京市将一次性向无车家庭配置11.8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积分排序入围的家庭名单将在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公布,家庭申请人可登录查询。

积分排序入围的家庭,将由北京市有关部门开展亲属关系和婚姻状况核查,相关工作安排将于5月26日在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公布,家庭申请人可登录查看。核查通过的发放指标确认通知书,指标有效期为12个月。

【广东】广东“土味尖货”走俏高速服务区

揭博高速公路瓦溪服务区里河源黑糯米酒、紫金鱼干摆满货架,湛徐高速公路雷州服务区里十几种海鲜干货让北方游客挪不开眼,梅河高速公路兴宁服务区的枇杷、单枞成为游客抢购的“爆款”……广东交通集团所属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引入了5000多种乡村振兴产品,过去半年靠卖农产品撬动了1.4亿元消费,“五一”假期累计销售金额约448万元、同比增长9.8%。

近年来,广东交通集团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导向,有序推进服务区新一轮提质升级。根据规划,2024年至2027年,广东交通集团将打造32对“规划定位更加精准、设计实施更加精益、经营管理更加精细、业态产品更加精致、服务体验更加精美”的“五精”特色服务区,同时打造95对助农兴业服务区。

数据显示,广东交通集团所辖399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已有71对服务区被授予“广东乡村振兴优质农产品驿站”称号,11个服务区开设“驿品荟”乡村振兴消费帮扶产品直营馆,234个服务区设置地方特色美食专区,89个服务区员工餐厅、30个服务区餐饮项目定向结对采购当地农户农产品,211间自营“乐驿”门店设置“广东乡村振兴优质农产品专柜”,摆上了化州橘红陈年片、潮州凤凰单枞茶、新会陈皮等“土味尖货”。

当人们还在讨论“服务区只能吃泡面”时,广东早已把高速公路变成“流动的农贸市场”,这种“公路+农业”模式,既消化了节假日过剩车流,又给偏远农产品找到销路。广东交通集团总经理刘晓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提质升级,把特色服务区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展示岭南文化的新名片。

【浙江】温岭太龙快速路工程SGSJ02标段全线桩基施工完成

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浙江温岭太龙快速路工程SGSJ02标段,全线664根桩基施工全部完成,转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为全线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温岭太龙项目架梁航拍。冷倩文摄。

温岭太龙快速路工程台州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市级培育项目,是温岭市构建“五纵五横三环”快速路网结构的重要一环,也是贯通温岭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重要通道。温岭太龙快速路工程SGSJ02标段合同额约11.96亿元,路线长6.884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为双向六车道。项目采用上下双层(高架+地面)和整体式路基两种断面形式,桥隧比高达41%。

中交四航局温岭太龙快速路工程SJSG02标段项目负责人叶瀚林介绍,项目桥梁桩基共664根,桩径最宽达2.3米,单根最长达97米,属于超长钻孔灌注桩作业,总混凝土用量15万立方米,工程量大。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主要为海积平原深厚软弱地层,最厚达30米,穿越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等多种地层,这些地层具有低强度、高压缩性、高灵敏度等特点,传统的冲击钻成孔工艺易出现塌孔、缩径等问题,很难满足成桩要求。面对成桩难题,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深入组织研讨,迅速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多次的工艺调研、方案模拟,最终决定采用短护筒+长护筒组合的施工方案,实现孔壁稳定,成功解决软弱地层容易塌孔的难题。

温岭太龙项目现场双机抬吊架设钢箱梁图。卜剑宇摄。

软弱地层对混凝土流动性与早期强度要求较高,针对这种情况,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不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C30缓凝早强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使混凝土7天龄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有效缩短了成桩检测周期。同时,为应对海积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风险,外加剂添加了5%疏水孔栓化合物,确保混凝土抗渗透性质符合条件,满足百年设计寿命要求。经检测,项目超长钻孔灌注桩一类桩合格率超95%,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了50%,大大缩短工期的同时节约了成本,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沿线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针对这一情况,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恪守绿色施工理念,通过配备泥浆循环处理系统、设置泥浆箱、配备泥浆专用外运车,避免水土污染。同时,项目团队从扬尘抑制、废水处理到资源循环利用等多维度发力,在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裸土覆盖、布置智能监测设施等扬尘防控措施,并设置三级沉淀池循环利用水资源,将环保管控措施贯穿施工全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当前,项目已全面转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全力冲刺2025年底主线贯通目标。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缓解当地群众出行交通压力,完善国道公路网布局,提升国道通行能力,对于保障国道安全运输、提高运输效益、节约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科技厅厅长冯艳飞:实施科创引领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      


凭借突出的科教人才优势,湖北在国家科创版图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瞄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湖北如何更好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长江云新闻推出系列报道《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厅局长访谈》,第二期独家专访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

夯实支点创新策源力量根基

问:省委围绕支点建设部署“七大战略”,强调要科技先行,深入实施科创引领战略。请问,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哪些考量?

答: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支点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都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王忠林书记在“新年第一会”上强调,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奋勇争先;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担当战略支点。

省委把“科创引领战略”放在七大战略的重要位置,目的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支撑引领能级跨越、产业倍增、区域联动等战略实施,增强支点建设的后劲。

在总体安排上,提出分步走的目标和体系化任务布局。(比如)在目标上,提出到2027年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到2035年成为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同时,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了力量建设、空间布局、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创新生态等6个方面具体任务,强化创新策源体系化支撑。

在具体任务上,提出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部署了一批标志性、建构性、牵引性任务。(比如)在区域创新方面,提出打造“一个中心”“两个三角”“一个中心”是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两个三角”是支撑全域的汉襄宜创新“金三角”和融入全国的鄂湘赣创新“中三角”。通过这些部署,不断优化支点创新策源的空间布局;在科研攻关方面,以“71020”高校创新体系支撑“61020”全链条攻关,引领“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面升级。

我们相信,通过科创引领战略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湖北的创新策源能力,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加快支点创新策源攻关突破

问:您刚才提到创新策源的问题,我们知道,科技创新既有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也有从“1”到“10”的迭代性创新以及从“10”到“100”的规模化应用。下一步,省科技厅打算从哪些方面着力,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成果?

答:确实,原始创新成果的多少体现了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此,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更强大的平台体系。创新平台是集聚技术、集聚资本、集聚人才、集聚产业的重要载体,未来出大成果一定是在大平台。这些年,我们全力争取和建设高能级平台,已经打造了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10家湖北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去年,湖北19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其中14项来自全国重点实验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同时,建好用好现有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比如)深入实施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动”,在化合物半导体、北斗导航等细分领域深入塑造和强化领跑优势。(比如)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类科研领域的“国之重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动产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

二是加强有组织科研。前期,我们出台和推进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在“尖刀”攻关上,推行“下游考核上游、应用考核技术、整体考核部件、市场考核产品”的评价机制;在计划管理上,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牵头的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占比超过70%。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科研攻关的组织化、系统性和精准度。在基础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优化基础研究选题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编制产业链创新图谱,围绕产业链精准部署创新链。拓展实施“尖刀”攻关,强化“里程碑”管理,在6G、量子等领域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制约。同时,以产业链专项方式,部署省科技计划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好融合。在未来产业方面,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5大主攻方向,布局实施人形机器人突破、量子科技攻关等8大工程,构筑新赛道的“卡位”优势。

加速支点创新策源成果转化

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途径。行动方案提出,要加速支点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省科技厅将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答: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支撑,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1687亿提升到5500亿,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可以说,创新成果转化之路越来越顺畅。后续,我们将继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卡点,加快构建“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良好环境。

一是抓住“两个关键”。针对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问题,出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同时,支持高校师生大规模创新创业,着力解决“有人创业、有钱创业、有平台支撑创业”的问题,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二是做强“五大支撑”。概念验证和中试孵化是科技创新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要进一步做强概念验证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科创企业孵化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等“五大支撑”,建立边研发、边验证、边转化的产品快速迭代机制,加快打通成果转化链条。

三是完善“七大体系”。将持续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建好用好科创供应链平台,高质量举办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大赛、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等各类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发挥各方面合力,推动科研成果与人才、技术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营造支点创新策源一流生态

问:行动方案提出,要营造支点创新策源一流生态。对此,省科技厅有哪些工作考虑?

答:李殿勋省长强调,要解决好创新所需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问题,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我们将以改革为手段,加快打造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一是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去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推动建立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比如)近3年全省高校共调整专业864个,新增专业中70%服务集成电路等具有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实施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推进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和高校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建设湖北科创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特色学院,推动改革深度破题。

二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去年以来,我们针对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才的创业需求,推出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科技人才贷。截至目前,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已经服务4253家企业、发放贷款164.9亿元。科技人才贷服务3997家人才企业、发放贷款113.74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投资做增信、多层次资本市场募资做培育”,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培育多元化创投机构,加快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科技人才贷、创新积分贷等金融产品,构建“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联动的增信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金融支撑。

三是深化开放合作。近年来,我们打造了东湖论坛、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等标志性论坛活动,建设了一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水平举办东湖论坛等活动,国内外一体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境外科技合作园,推动优质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在湖北落户,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四川】好消息!成都首批地铁驿站上线运营

5月15日,成都首批“地铁驿站”在孵化园、火车南站、世纪城成都东客站等站点正式上线运营。

地铁驿站选址在城市枢纽及换乘大站,是成都轨道集团立足全域覆盖线网优势,在地铁空间打造的综合性公共服务新场景,全年无休,为市民乘客提供学习阅读、休憩办公等便民服务,乘车出行、路线规划等导引服务,公益研学、城市宣传等志愿服务,以及TOD保租房、车站招商等咨询服务,公共服务项目近20余项。

“走到一半,客户临时要开视频会议,就选择在这了。”火车南站的驿站内,共享办公区被初创企业负责人李女士“占用”了。在孵化园站驿站里,地铁书屋成为冯先生下班路上等候妻子、辅导孩子作业的选择。成都东客站的驿站里,便民针线包、免费热水为南来北往的乘客提供便利。

“在驿站,我了解到双凤桥TOD保租房和未来社区的惬意生活,这个社区年轻人集聚,对I人十分友好。”黄同学毕业后准备在成都求职、成为一名“蓉漂”,在成都东客站地铁驿站志愿者讲解下,他了解了TOD保租房相关信息,也被轨道生活社区新模式深深吸引。

市民在地铁驿站地铁书屋内看书。

“地铁驿站既是市民乘客洽谈对接的‘会客厅’,也是歇脚补能的‘休憩地’,更是缔朋交友的‘社交场’,我们每天都会安排志愿者为乘客提供服务。”成都轨道集团地铁驿站负责人介绍,“驿站上线后,将积极帮助青年朋友在通勤路上,解决安居乐业的美好需求,共享城市高品质生活,找到在成都生活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后续,成都轨道集团还将联合街道社区、合作单位、社会组织在驿站内开展地铁职业体验、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文化展览等服务,变“通勤时间”为“服务时间”,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美好,持续助力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以“轨道+生活”的全新服务场景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向“全龄友好、全域共享”跃升。

【贵州】3个“世界第一”1项“世界首创”纳晴高速六枝大桥顺利合龙

5月15日,纳雍至晴隆高速公路六枝大桥顺利合龙,刷新了同类型桥梁的世界纪录。

合龙后的六枝大桥

六枝大桥是贵州省纳雍至晴隆高速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023.5米,桥面距谷底水面净空315米,主跨径320米,最大墩高196米。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桥长3项指标,在同类型桥梁中均居世界第一,主桥采用的五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结构形式为世界首创。

大桥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根据空腹式刚构桥结构的特征和受力需求,以及施工现场环境的限制,采用了双扣挂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创造性地融合了拱桥、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三种桥型施工工艺,形成了独特的“一桥三工艺”。空腹区下弦采用类似拱桥的扣挂悬臂浇筑工艺,上弦采用类似斜拉桥扣挂悬臂浇筑工艺,汇合后的常规梁段采用刚构桥悬臂浇筑工艺。这一创新举措,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当地地形,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桥梁的跨越能力,也为空腹式刚构桥施工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六枝大桥合龙现场

同时,建设者们还在各施工工序中积极应用“基于北斗精准定位的施工精度控制系统”“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技术”“液压爬模同步爬升与可视化调整技术”“可折叠可伸缩三角托架施工技术”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精度控制水平,成功克服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建设运输条件差等难题,确保大桥顺利合龙。

大桥建成后,两岸通行时间仅需2分钟,将极大地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同时,作为纳晴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纳晴高速今年全线通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它将串联起杭瑞、厦蓉、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完善贵州省境内国高路网和区域路网布局,加强黔西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合龙后的六枝大桥

从蓝图到现实,六枝大桥的建设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他们在深山深谷间日夜奋战,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这座跨越天堑的钢铁巨龙。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大桥正式投入使用,见证它为区域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

【广西】广西将布局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公路货运走廊

为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相关部署,打造智能“光伏+交通”融合发展格局,推动交通领域光伏电站及充电桩示范建设,今年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以国省干线为主、高速公路为试点,以能源先行为理念,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公路货运走廊。

公路互通光伏建设。

据了解,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公路货运走廊,旨在以全区公路网为载体,车、路、能一体化协同推进,将新能源载运工具作为服务对象,通过精准高效的新能源运营管理手段,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根据本地物流走向针对性开展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广西新能源物流网络。

该项目致力于加快推动“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在国省干线上打造国内首个“集成式”绿色低碳供能示范项目。

依托国省干线路域边坡、互通、隧道口等区域开发“边坡+光伏”资源,盘活公路发展中心存量养护站、员工宿舍等闲置资产,融合能源电力设施,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融合供能的新型交通能源系统。期间,依托新能源发电源端,促进产业链延伸,带动国省干线的路衍经济产业发展,打造覆盖国省干线全域的充换电网络。

在高速公路上,依托高速公路交能融合示范项目,以服务区为主体,打造“风、光、储、充、换”一体化电动走廊配套设施,打造高速公路沿线能源一体化重点货运通道。

高速公路服务区光伏建设。

根据建设计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公路货运走廊项目将在南丹、水任、都安、岩滩、武鸣、吴圩至大塘高速公路吴圩服务区、平果、大塘、钦州茅尾海区域、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浦北服务区等站点开展新能源一体化建设。

项目建成后可支持沿线新能源货运汽车充换电服务,助力煤炭、铁矿石、粮食、机械设备、金属铝与铝材、蔗糖、金属与非金属矿石、轻工产品与土特产等各行业产品运输,根据物流运输需求打造新能源走廊带,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货运物流经营质量;使用新能源运输,能减少常规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绿色经济发展。项目可同时拓展开发沿线加油站、充电桩、光伏、广告、餐饮等路衍经济,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继续加快推进相关工作落地实施,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公路货运走廊项目加快建设,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绿色公路”,推动交通与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