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80年前的苏浙公学招生简章

时间:2025-04-11 |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学习平台

1944年,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经济困难,教育工作几乎停顿。

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教育是抗战胜利和未来建国的重要支柱。于是,中共华中局明确作出“各地区立即开办建设公学”的指示,要求各根据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适应抗战和建国需要的各类人才。

苏浙公学旧址

1945年1月,苏浙军区所属的苏浙公学开始筹建,2月正式开学。学校位于苏浙皖交界处,这里是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是抗日斗争的前线。

苏浙公学的招生简章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系别设置、招生名额、报考资格、考试项目、开学时间及待遇等内容。学校设有三大系别——军事系、政经系和文化系,分别培养军事指挥、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军事系招生400人,政经系和文化系各招生400人和200人,且男女兼收。这一设置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性别平等的重视,也反映了抗战时期对不同领域人才的全面需求。

苏浙公学招生简章

苏浙公学的入学考试十分严格。入学考试项目包括国文、政治常识、各系专门课程、口试以及体格检查。这些考试内容不仅考察学员的文化基础,还注重政治觉悟和身体素质。学员需自备行李,但学费、住宿费全免,学校还按时发放日用品和津贴费。这种全面的生活保障,使得许多贫苦青年得以接受教育,投身抗战事业。

教育时间为一年,毕业后,学校根据学员的学习成绩分配至各当地政府及机关工作。这种“学以致用”的教育模式,确保了培养的人才能够迅速投入抗战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苏浙公学的创办,不仅满足了抗战时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培养了一批既懂军事又懂政治,还能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学员毕业后,迅速投身到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