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浙江山西河南重庆湖南辽宁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4-01 | 来源:山西交控集团、辽宁中交秦沈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交通、河南日报客户端、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浙江】浙江稳扎稳打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没想到这个救援速度这么快,还免费不要钱,很感谢很感谢!”夜幕降临,在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方向,一辆厢式货车抛锚,货车司机打开“浙路救援”微信小程序一键求助,几分钟后,高速公路救援人员就赶到现场开展救援作业。

高速公路事件高效响应救援,呈现了浙江探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果。据统计,2025年春运期间,“阳光救援”上线,浙江省共完成高速公路救援4.3万起,救援力量平均10.1分钟到达现场,平均13.5分钟完成现场救援。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相关指示精神,构建“省市县联动、政企社共建”工作体系,稳扎稳打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总体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14个示范项目的总体建设方案已全部印发,统一设计接近尾声,预计4月底能全部完成,专项设计审查方面,目前已经完成公路水路首批6个专项设计文件审核工作。

坚持高位推动 统筹推进工作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抓好“两手”,一把手和高手。坚持“一把手”高位推动,“高手”深度参与。厅主要领导和分管厅领导专题调度1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分管厅领导携省级专班先后赴宁波等9个地市督导和调研,并先后印发25份工作简报、进展通报、任务提示单,确保各项工作切实落地。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主体多、环节多,统筹要求高,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构建“1+4+14”工作体系(1个省级协调机制,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组、公路统筹组、水路统筹组4个工作组,14个专项任务项目组),统筹全省一体化实施。部署开展“十统筹”工作,对设计方案、设备布局、网络规划、硬件规格、接入方式等十方面进行统筹规范,确保项目整体性和统一性。

扎实做好设计,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做深做细设计工作。强化设计审查,明确项目审核流程,通过“多上多下”方案审查,严格质量把关,确保今后实施的项目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加强协同联动 服务社会出行


创新跨主体联动。AI监测+秒级响应,浙江全力打造高速公路的“三主动+闭环管理”智慧化应急处置方案,实战实效广受好评,基于视频AI分析能力提升,事件检测的平均漏报率小于1%、平均检测时间5秒,在路网事件主动发现基础上,实现与无人机现场喊话、导航软件信息推送、情报板更新、重点营运车辆车载终端语音推送、施救车辆调度等联动创新,大大提升了路网通行效率。

落地跨部门联动。建立省市两级交通公安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应急车道主动管控”“收费站开关闭”“一路多方协同处置”和“信息统一发布”等工作。2025年春运期间,开展“动态开放硬路肩”“出入口协调控制”“路网级流量调控”验证测试,实现拥堵时长和事故起数双下降。

加强跨区域联动。与江西省签署《关于共同推进G60沪昆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创建的合作协议》,在浙赣省界易拥堵路段,推进渐变式车道通行场景,增设预警施救力量。据统计,春运期间,浙江在沪昆高速公路通道、杭新景高速公路平行路段以及京台高速公路五里到渊底枢纽形成“Z字形”路线,联合江西实施路网级流量调控,分梯次压缩浙赣省界车流,路网宏观调控成效明显,衢州主线封道公里小时同比下降46.83%,入口关闭时长同比下降73.01%,严重拥堵同比下降49.27%,事故减少43.81%。

打造数字底座 赋能行业发展

“解决高速公路多主体运营的问题,实现一体化管理服务,打造高速公路共享数字底座至关重要。”2024年底浙江成立省智慧高速数据运营联合会,构建多主体数据联合运营模式,建立全省统一的智慧高速一体化数据运营平台,推动高速路网数据共享、协同联动及一体化服务。“通过联合会推动,降低企业端各运营主体之间的协作成本,保障公众出行体验一致,实现真正的出行服务‘一张网’。”近期,联合会明确了2025年10项重点工作,成员单位派驻集中办公。

与此同时,凭借数字底座,浙江交通创新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打造数据产品,探索数据市场化商业模式。交通运输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开展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领域,5家企业的相关场景获得省协调机制授权运营。电子航道图数据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准,目前可在互联网上正式发布,为船户和企业提供增值化服务。

此外,浙江交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策略,统筹建设一批智能模块,集成一批特色组件和算法模型,加快推进构建“浙江交通新优势”。推动高速拥堵分析场景研究,实时开展高速公路拥堵核验。推进“交通一张图”和“动态视频”的全面融合,促进公路、水路卡口全省联网联控、“指哪看哪”。

【山西】来山西这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邂逅非遗文化,感受三晋魅力→

在太长高速上,有一个

以“非遗主题”为特色的服务区

——长治服务区

这里不仅是过往司乘的“歇脚地”

更是领略非遗文化魅力的

“网红打卡地”  

步入服务区,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令人目不暇接。色彩绚丽的上党堆锦、憨态可掬的黎侯布艺虎、精妙绝伦的葫芦烙画、古朴典雅的剪纸艺术、工艺精湛的泥塑作品、韵味悠长的刺绣等22项非遗珍品整齐陈列。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让过往旅客在短暂停留中就能领略山西非遗的独特魅力。

作为山西交控交投集团综服公司深化“交旅融合”示范点,长治服务区自2024年5月起积极引入非遗项目,通过“线下展销+线上商城”相结合的方式,让非遗产品走出深闺、走进大众。

如今

长治服务区正以“高速+非遗”的创新模式,让高速公路成为文化体验的延伸,为公众出行旅途增添了更多文化韵味。(李思源)

【河南】揭秘沿大别山高速公路南湾服务区绿色“近零碳”如何炼成

一边茶山叠翠,一边碧波荡漾,沿大别山高速公路明鸡段南湾服务区,就坐落在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渡船口醉人的青山绿水之间。

不同于传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南湾交旅融合开放式服务区依托地处信阳毛尖核心产区、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湾湖风景区的资源优势,坚持以茶山和南湾湖秀丽风光为底色,以信阳毛尖为名片,打造出集吃、住、行、游、娱、购等功能于一体的茶旅融合体验区。

3月30日,走进南湾服务区,蓝顶红檐的加油站异常醒目,服务区内小车车棚、建筑屋顶,全部安装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现代感扑面而来。依山傍水的精品民宿群,被茶山包裹着、被碧湖环绕着、被清溪依偎着。春日油菜花开,茶山飘香,更加美不胜收。

“南湾服务区是服务区也是旅游景区,按照绿色‘近零碳’标准规划打造,获得了‘全国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的称号呢。”河南交投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南湾服务区负责人赵艳峰表示,南湾服务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建筑本体节能、“近零碳”智能运维、可再生能源利用、多元储能系统“四大核心”绿色低碳创新路径,结合就势房建和绿色低碳运维技术,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水土修复保持技术,实现南湾服务区绿色“近零碳”的建设和运营,曾获得第七届(2022年度)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三等奖、河南省勘察设计建筑设计方案一等奖。

据介绍,南湾服务区为开放式服务区,设二进二出收费站连接环湖路,总用地约261亩,分为基本区和特色区,基本区位于高速公路主线两侧,建有综合楼、加油站、维修车间、综合机房等常规服务区建筑,满足过往司乘人员休息、快食快销等基本功能;特色区主要划分为商业综合体、住宿集群、休闲娱乐设施三大功能板块。

其中八大茶社及特色餐饮商业综合体,包括宏济茶社、广益茶社、裕申茶社、元贞茶社、龙潭茶社、森森茶社、博厚茶社、广生茶社等八大茶社。同时,整合信阳特色餐饮和茶品展销,内设不同风格主题餐厅、包间、小吃一条街、茶艺体验、茶史展览以及茶品展销等,满足旅游人员的品茶、鉴茶、赏茶、购茶的需求。高中低端住宿集群分为禅茶文化酒店和清雅苑、清秀苑、清水苑等康养、休闲特色民宿,集会议、培训、餐饮、住宿、健身康养、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引流休闲娱乐设施则包括茶文化体验区、观景亭、码头、滨水步道、沙滩、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可提供采茶、制茶、品茶、登山、望水、摄影、户外运动等休闲娱乐体验。

服务区分区域共设置了4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能力达400吨,排放标准达一级A。其中基本区设备日处理能力200吨,禅茶文化酒店、清雅苑、清秀苑共用设备日处理能力150吨,八大茶社和清水苑各一套日处理能力25吨的设备,完全满足服务区全部污水处理需要。“而且4处污水处理设备均配套建设中水池储放净化后的中水,用于厕所冲洗、洗车、园区喷灌、场区洒水,同时作为取水点支持沿线绿化洒水养护作业,不会有任何污水排入南湾湖。”在服务区内边走边看,赵艳峰一一娓娓道来。

【重庆】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3月31日,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陈食至油溪段)建成通车,并于当天17时向社会车辆开放通行,今后,永川至江津的通行时间将节约20分钟以上。

据了解,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是重庆市“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第十二联线,项目起于九永高速永川环线,改造既有陈食互通连接永川城市快速路,向东经云雾山隧道穿行,经江津吴滩镇西侧,止于油溪镇,与江泸北线高速相接,路线全长15.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全线共有桥梁7座、隧道1座,设陈食枢纽互通、油溪枢纽互通、吴滩互通等3处互通式立交,陈食收费站、吴滩收费站等2处收费站。据测算,以1类客车为例,通行永津高速全线的费用约为11.62元。

项目建成通车后,成为永川至江津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永川至江津的通行时间将节约20分钟以上,大幅提升通勤效率,实现与九永高速、江泸北线等多条高速的衔接转换,串联起永川茶山竹海、江津四面山、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核心文旅资源,形成区域物流快速环线走廊,加速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同时,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将助力重庆构建内畅外达、集约高效的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区域高速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能力,有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融合进程,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湖南】拟投资5000万元!湖南推进重点航道数字化转型升级

3月31日,据湖南省水运事务中心消息,该中心拟投资5000万元,实施电子航道图“一张图”及航道养护动态服务工程、湘江数字航道工程两大核心项目,加速推进536公里千吨级以上航道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湖南船闸通行效率不高、航道养护管理能力和航运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水运物流运输效率有待提高;水上运行监测设备布局不完善,安全风险识别和应急指挥调度等基础能力不足,水上安全监管能力有待提升。重点航道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据悉,电子航道图“一张图”及航道养护动态服务工程聚焦“一体两面”架构,构建全省统一管理平台,强化航道智能管养与演变分析,同步开发船民信息服务平台,破解数据共享滞后难题。湘江数字航道工程分步推进,整合升级湖南智慧水运综合监管平台,重点开展湘江航道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功能,打造全流域智能调度体系。

两大核心项目依托湘江永州至衡阳1000吨级航道、湘江长沙至城陵矶3000吨级航道、资水益阳至芦林潭2000吨级航道等智慧航道工程及补点项目协同发力。同步推进电子航道图测量制作、智能感知设施布设及智慧船闸建设,涵盖自动水位站、智能航标、电子卡口等800余套设备。

目前,湘江永州至衡阳1000吨级航道、湘江长沙至城陵矶3000吨级航道项目施工图设计已完成,补点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船舶平均待闸时间下降20%,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间缩短30%,船民接收恶劣气象信息效率从65%提升至95%,推动湖南加速构建“监测全域化、调度智能化、服务便捷化”的智慧水运新格局。

【辽宁】辽宁中交秦沈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揭牌

3月29日,辽宁中交秦沈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简称“项目公司”)揭牌仪式在辽宁沈阳举行。

中国交建副总经济师、中国交建东北区域总部总经理毛元平指出,秦沈高速作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在辽宁省落地实施的最大特许经营项目,不仅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更是中交集团深耕东北的战略支点。他强调,项目公司需坚守核心理念“以现场保市场”为行动纲领,通过高质量工程建设树立行业标杆,强化中交集团在高速公路投资建设领域的排头兵地位,以秦沈项目为中心,牢固树立“市场为大、市场为先”的经营导向,形成辐射东北区域的市场开发网络,助力中交集团在辽宁构建全链条基建服务生态。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路建”)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天法表示,自项目中标以来,项目建设团队高效推进前期工作,快速实现项目控制性工程开工,顺利取得项目全线用地批复,为全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他要求项目公司在后续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全生命周期项目策划总体管理目标,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加强项目过程管控,打造品质工程,形成具有秦沈项目特色的投资项目管理“新名片”,为中交路建高质量打造“一流基建价值链集成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