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山东河北四川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3-27 | 来源:央视新闻、南方+、广东发布、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破多项纪录!汕头湾内这一“丿”通了!
近日
在汕头湾海底68米深处
随着“永平号”盾构机近5层楼高的
直径为14.57米的刀盘破岩而出
粤东大地上举足轻重的关键“一撇”
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
成功贯通啦!!
汕头湾海底隧道是世界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全长9781米,横跨汕头湾主航道海域,洞身穿越17处断层破碎带(含8处活动断层),建设过程中要克服8级高烈度地震、近百米超高水压、高氯盐侵蚀,多断层构造,地层软硬不均、极硬岩等世界级施工难题。同时,盾构机在高达200兆帕抗压强度的极硬花岗岩地层掘进,施工难度国内外罕见。
为此,建设团队采用陆域矿山法、海域矿山法、明挖敞开法、明挖暗埋法、盾构掘进法、盾构空推法6种工法组织隧道施工。
隧道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精心策划、周密部署,
多次邀请国铁集团及国内院士科研团队开展重大科研立项攻关,现场论证把关,合力攻克建设难题,加快推进隧道建设进度。
盾构段遵循地质风险预管控、措施务必超前的总原则,全面分析地质特点,科学预判掘进风险,并通过综合研判,确定断裂带海面超前地层固化措施,顺利通过长达135米的断裂带;矿山段建设创新海面注浆与洞内加固并举的措施,成功化解克服了穿越主航道断陷深槽处仅2.36米覆盖岩层的极高风险,并根据围岩变化动态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隧道实现安全贯通。
汕头湾海底隧道贯通
一举创造了多项纪录👇👇👇
▷▶ 世界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单洞双线高速铁路海底隧道
▷▶ 世界已贯通最大开挖直径铁路海底隧道
▷▶ 国内穿越活动断层最多的铁路海底隧道
▷▶ 国内开通水压最大的海底隧道
隧道贯通后,还将推进盾构机长距离空推、盾构机洞内拆解等任务,超大直径盾构空推及盾构机拆解均为国内外首次。
汕汕高铁
汕汕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汕头站,途经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终至汕尾站,正线全长162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该项目汕尾至汕头南段已于2023年12月开通运营。
目前,在建汕头南至汕头段正线长度19.8公里,其中汕头湾海底隧道正是该段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此次隧道的贯通,为汕头南至汕头段2025年底具备通车条件提供了重要支撑。
项目全线建成通车后
汕汕高铁将正式进入汕头市区
并与在建的漳汕高铁连接
在珠三角、海西、长三角之间
构筑起一条新南北向大能力客运通道
狠狠期待住了
【江苏】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施工
3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天和江苏常熟制造中心成功下线。“沧渊号”盾构机是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天和”)继刀盘直径16.07米的“运河号”盾构机后,再次自主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该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江苏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海太长江隧道是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也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该隧道位于江苏长江入海口,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左线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隧道局承建,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长9.33公里。海太长江隧道最大埋深超过75米,最高水压超过7.5巴(Bar),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75吨压力,隧道防渗难度大。
作为海太长江隧道左线掘进的核心装备,“沧渊号”始发后,将穿越多种复杂地质带,特别是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沉降须控制在毫米级,掘进难度极大,且江中地质勘探覆盖区域有限,未知区域多,堪称“水下迷宫”。
中交天和研发团队为“沧渊号”搭载了三大利器:一是拥有智能掘进、智能诊断与维护、能耗实时监测及控制等智能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盾构机检修难度大、人工作业风险高的难题。二是拥有“智刃铁齿”,配置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搭配梯度分布的合金刀具构成“超硬龙齿矩阵”,可实现在石英砂含量约65%的地层单次掘进2000米内不换刀。三是拥有全球首套具备主动防护功能的智慧设备,可连续监控主驱动运行,减小误差,有效解决“十隧九漏”及施工难以毫米级控制的难题。
【山东】距离通车再进一步!济南地铁4号线已在部分区域实行热滑调试
目前,济南地铁4号线列车调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现场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装备,眼神在数据与设备间来回切换,他们紧盯着电脑屏幕,密切关注参数变化。
动车调试是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完成限界检测、冷滑、接触网送电、热滑等前期之后,安排具备条件的列车在正线运行,对供电、车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站台门等多系统开展各项动态调试。校验信号系统各项基础数据,测试并验证信号系统对车辆系统的运行控制、车站精确停车控制功能以及相关接口联动功能,确保与列车运行相关的各种功能都能通过动车调试得到验证和优化。
据了解,济南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为城区东西向骨干线,途经槐荫区、市中区、历下区、高新区和历城区;线路西起小高庄站,东至彭家庄站,沿青岛路、顺安路、经十路、唐冶中路敷设,全长40.3公里,设站33座,均采用地下线敷设,在线路西端设位里庄停车场,东端设唐冶北车辆段。
让我们一起期待4号线早日开通,为济南的交通注入新活力!
【河北】衡德高速改扩建工程第一阶段交通导改顺利完成
3月25日,随着最后一段路面交通导改任务的圆满落地,衡德高速改扩建项目第一阶段交通导改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后续施工任务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衡德高速改扩建工程整体交通组织方案采取“单幅单向保通方案(分两阶段实施)”,其中第一阶段(2025年3月—2025年12月):德州方向封闭施工,限行德州方向所有车辆;衡水方向封闭超车道,设置限高架(限高2.2米),分流货车、危化品运输车、大件运输车以及大中型客车,限速80千米每小时。第二阶段(2026年1月—2026年12月):衡水方向封闭施工,限行衡水方向所有车辆;德州方向封闭超车道两米,分流黄牌货车、危化品运输车、大件运输车以及大型客车,限速80千米每小时。
为确保此次交通导改的顺利进行,从前期的现场勘查、方案制定到专家评审,总包部精心组织、提前谋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联合指挥部、监理、交警、路政等多个职能部门对导改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优化,稳扎稳打,确保导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交通导改任务的顺利实施,为衡德高速改扩建项目后续导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包部也将以此次导改为契机,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细化目标任务、科学组织施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圆满达成全年任务目标。
【四川】“天府号跨境公路班车物贸一体化数字平台”入选国家级公共数据应用示范场景
自2021年发运首班跨境公路运输班车以来,四川在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基础设施枢纽布局和平台搭建等方面均走在内陆省份前列,直达中亚、中欧等国际化运输网络基础不断夯实,大型物流集散中心持续建设,让川货“一车直达”的TIR国际公路货运通道加快完善,但也面临跨境公路物流领域数据分散、数据资源管理困难、智能化物流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对此,四川积极开展试点创新。近期,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第二批公共数据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清单。由交通运输厅牵头,四川港投国际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实施的“天府号跨境公路班车物贸一体化数字平台”示范场景成功入选,是四川唯一入围示范场景的项目。
“天府号跨境公路班车物贸一体化数字平台”主要有四方面任务:
01整合数据资源
整合国内外跨境运输涉及的多源多类数据资源,以及跨境运输企业与中亚、欧洲等国际合作伙伴物流贸易数据,完成跨境物流数据汇集,形成跨境物流数据共享机制。
02研发应用平台
建设物贸一体化数字平台,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应用,提升跨境物流管理效率,为四川跨境公路运输提供高效实时监控和运营决策。积极研发数据产品,为跨境物流产业链提供一站式高价值数据服务。整合物流数据、贸易资源和服务能力,建设兼具物流和贸易功能的综合服务节点。
03探索数字运营模式
创新物贸一体化合作模式。利用大数据赋能跨境大宗商品贸易优化与创新,打造以贸易需求驱动物流资源整合的“物流即服务+贸易撮合”业务模式。04形成产业引领效应
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的推广,进一步带动相关物流相关产业升级,推动四川跨境运输平台企业在国际物流领域的深耕细作,提升四川在国际物流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形成行业引领效应。
下一步,四川将以示范场景建设为契机,加强数据开发利用,推动跨境物流服务向高附加值贸易转型,跨境物流数据资源整合、服务能力提升与模式创新,形成标准产品与服务,提升贸易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