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江苏山东河南江西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3-14 | 来源:北京市交通委、江苏交通、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江西交通、广西交通等
【北京】北京修订小客车数量调控细则:适当增加亲属间车辆转让范围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等13个部门修订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在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发布,将于2025年3月14日起实施。
据悉,为尽可能满足市民用车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在保持现行调控政策连续稳定的基础上,北京市对《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针
对取得指标后,个人、家庭、单位的历史申请状态有关疑问进行明确:取得小客车配置指标确认通知书后,个人申请普通小客车指标的累计摇号次数清零;单位、个人申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轮候时间不再保留;家庭申请人的积分和累计摇号次数清零。
适当增加了亲属间车辆转让范围,方便车辆在更大范围家庭成员间使用。由个人名下有两辆以上本市登记的小客车的,在保留一辆的基础上,其余车辆可以向符合条件的配偶、子女、父母变更或转让登记,调整为可以向符合条件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公婆、岳父母、儿媳、女婿变更或转让登记。受让方须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婚姻关系或亲属关系满一年,配偶以外的上述亲属作为受让方的,还须符合《实施细则》第九条关于“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的规定。
明确进一步加强公安、交通与司法机关的协同联动,共同维护小客车指标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江苏】四座过江通道建设有新进展!
张靖皋长江大桥
南航道桥南主塔突破200米
3月11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主塔T19节段钢箱吊装完成,南主塔攀升至208米的新高度。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主塔高350米,塔柱划分为30个节段,内设4根直径3.6米的钢管约束混凝土柱,节段像搭积木式的层层叠加向上安装,采用工厂化制造、现场装配化施工。
针对节段重量大、吊装难度大、定位精度要求高等挑战,项目建设团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多次组织对施工方案进行研讨和优化,从横向、纵向、竖向三个空间维度实施精细化的调控措施,确保节段精准定位。此次吊装的T19节段由两个块体组成,分两次吊装完成,总重量达539吨。吊装作业完成后,施工团队充分把握夜间气温低的有利时机,对钢塔进行精确调位,将精度偏差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省交建局)
崇启长江公铁大桥
非通航孔钢梁架设顶推成功过半
3月10日,经过三天两夜连续作业,崇启长江公铁大桥完成非通航孔桥钢梁第七轮顶推,将长达112米、重约19300吨的钢梁精准顶推至水中S5墩位,目前已累计顶推658米,该桥梁钢桁梁架设顶推施工成功过半。
崇启长江公铁大桥非通航孔桥主跨为112米连续钢桁结合梁,合计长1205.4米,采用(99.2米+9×112米+98.2米)的11跨布局。施工过程中,由于非通航孔桥河床淤积严重,最低潮位时水深仅2.5米,难以利用大型设备进行大节段整体拼装,所以钢梁架设采取“杆件散拼+连续顶推”施工工艺,自岸边连续向长江主航道方向逐轮顶推,总顶推距离1268.2米,在国内钢桁梁顶推距离中排名第一。
崇启长江公铁大桥是沪渝蓉高速铁路上海至合肥段控制性工程。大桥分为主通航孔桥、非通航孔桥、南北岸公铁合建引桥、南北岸单建铁路引桥,其中主通航孔桥为主跨400米双塔双索面钢桁结合梁斜拉桥,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省铁路集团)
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
南接线桥面沥青面层施工完成
近日,随着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南接线桥面沥青面层施工完成,为后续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仙新路过江通道全长约13.17公里,由跨江大桥、乌龙山隧道、南北引桥、南北锚碇等组成。主桥为主跨1760米的单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南北主塔全高均为263.8米,相当于88层楼高,该塔是目前南京地区桥梁塔高之最。该过江通道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度的悬索桥。
仙新路过江通道是连接南京江北新主城与江南主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纽带,也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今年建成通车。通车后,将助力打造10分钟跨江快速通道,织密南京拥江发展“交通网”。(宁交)
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
江北连接线B1标A匝道桥开始吊装
3月11日上午,随着首节钢箱梁精准就位,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北连接线B1标A匝道桥正式开始吊装,将上跨江北大道快速路完成连接。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B1标是整个项目的北起点,主要建设内容为江北连接线江北大道互通主线桥和A、B、C、D四座匝道桥。其中主线桥2024年9月已经贯通,B、C、D三个匝道已经完工,正在建设的A匝道分两部分进行施工。
为降低对交通的影响,上跨桥梁均为提前预制的钢箱梁,顶推式跨越江北大道。A匝道桥建成后,南京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方向的车流可以经桥梁前往南京北站方向。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扬子江隧道之间,项目起自南京江北新区兴浦路与江北大道快速路相交处,沿兴浦路东侧向南跨越津浦铁路后,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路线全长约6.8公里。
【山东】鲁B货车畅行国际物流大通道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山东青岛国际道路运输的脉络伸展旺盛的生命力,沿着纵横交错的公路线延伸,一辆辆“鲁B”牌照货车接续出发,在国际道路版图上施画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物流畅达与经贸合作之图。
青岛—莫斯科TIR运输首发。
2024年7月26日,山东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有限公司3辆满载冷藏食品和配件的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运输车辆,自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出发,驶向目的地俄罗斯莫斯科。这是自青岛市2023年9月开通山东省首条TIR“中俄快线”以来,发运的第100辆次TIR运输车辆。
去年,仅西海岸利达物流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发运TIR运输车辆202辆次。该公司总经理王泓久告诉记者:“作为传统运输企业,是TIR让我们起死回生。”成功转型后,海岸利达物流公司两年时间升级了几十辆专用车辆。
国际道路运输“两翼齐飞”
作为国际道路运输的细分市场,TIR和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推进国际运输与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为企业开展跨国运输业务提供便利。
共有50家企业取得国际道路运输备案,备案范围涉及全国7个边境省份中的24个口岸;15家企业取得TIR持证人资质;“中俄快线”发运量保持全国前列;GMS国际道路运输“青岛—曼谷”“青岛—河内”两条线路全国首发……青岛国际道路运输实现了通过TIR到达俄罗斯、中亚,通过GMS到达东南亚,形成了“两翼齐飞”的良好发展态势。
青岛—塔什干TIR国际道路运输首发。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表示,通过构建多位一体运输格局、畅通国际陆路大通道,有力地推动了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方式,提升运输效率,对促进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培育引导本土运输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青岛不断在许可审批、新增车辆、商贸合作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和指导,推动国际道路运输发展。
针对企业申请TIR车辆检测的时效性和便利性需求,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畅通部省业务沟通办理渠道,形成联动合力。2024年8月10日,青岛顺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设备调试,具备受理TIR车辆检测条件,这标志着全国第8家、山东省内第1家,也是华东沿海地区唯一一家TIR车辆检测机构启用。
便利检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青岛交通发挥四港联动枢纽特质,充分结合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产业优势,依托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海关监管场所,设置TIR业务专岗,建立与口岸海关的联系配合机制,为企业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随着TIR运输方式的日益成熟和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完善,青岛市将在“中俄快线”常态化运行基础上,积极与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开展深入合作,以上合示范区为支点,拓展中蒙等运输新路线,改善便利运输环境,着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继续探索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培育引导更多的青岛本土企业走出去,不断畅通高水平对外开放物流新通道。
【河南】首班郑州—乌鲁木齐省际合作班列成功开行
2025年3月12日下午14时,伴随着响彻云霄的汽笛声,一列装载50组集装箱的省际合作班列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发往新疆乌鲁木齐西站,豫新两地共建的"陆上丝绸之路"再添新动脉。
此次首班“河南——新疆”省际班列的成功开行,实现了“郑州、乌鲁木齐”中欧班列双集结中心的"无缝衔接",形成了“中原集货+新疆出境”的联动模式。该班列到达新疆乌鲁木齐西站后,将由新疆国际陆港公司接力并组织发往中亚塔什干、阿拉木图等城市,开启跨省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步,中豫港务集团将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新疆政企交流,以中欧班列为主引擎,实施“豫疆高效互联互通、豫疆运贸一体化”两大行动,打造豫疆合作新典范,助推河南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
【江西】全国首个!在江西正式启动!!!
3月13日
全国首个
智慧公路空地联合无人巡检项目
在江西萍乡正式启动
标志着公路管养开启科技赋能新篇章
据了解,该项目由萍乡市上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拥有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Z5智慧公路巡检车搭载了公路智能巡检系统与无人机,可将数据传输到公路大数据平台,并利用AI识别算法快速分析路面病害、评价路况水平。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有效克服了以往人工检测不精准、受时间空间环境影响大等制约因素,还显著提升了公路管养质效。
下一步
智慧公路空地联合无人巡检项目
将在日常养护、应急管理、
实施养护工程和安防韧性提升等方面
不断优化改造
为全国智慧交通建设
提供有益探索和实践范例
【广西】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游航道停泊锚地顺利通水
近日,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游航道停泊锚地顺利通水。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游航道施工现场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游航道停泊锚地位于新福水上服务区上游航道右岸,是平陆运河航运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够让船舶在等待过闸期间停泊,避免大量船舶聚集在船闸附近造成拥堵情况发生。锚地采用靠船墩顺靠靠泊,共设置有13个重力式靠船墩,混凝土浇筑总量达7500立方米;停泊水域设计河底高程52.7米,可双排停靠共计6艘5000吨级船舶。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游航道停泊锚地围堰开挖
在锚地建设过程中,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施工监管,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一是创新工艺管控,运用智能温控系统对混凝土全过程进行温度监测,通过优化振捣参数确保结构密实度,保证浇筑效果;二是加强施工管理,采用透水模板布、薄膜包裹养护等工艺,实现混凝土耐久性与外观质量“双提升”;三是强化技术交底,通过对锚地施工全过程进行视频动画演示交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建设者的技能与安全意识,确保每道工序符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