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3-06 | 来源:广东交通、江西交通、广西交通、贵州交通等

【广东】2025年,广东这9个高速项目计划通车→

不少小伙伴都想知道

今年有哪些高速项目计划通车?

带着大家的期待

“2025年通车进度条”栏目

如约而至

今年广东共有9个高速公路项目

计划通车

其中1个为服务区提质升级工程

截至2月末,它们有啥建设进度?

一起来解锁

【江西】投资超6000万!江西一地改造危桥30座

危桥改造

是保障群众安全出行的民生工程

廖家桥位于丰城市桥东镇境内村道马后线至更新村公路上,紧靠晓春学校,是来往群众和学生的必经之路。廖家桥原有的老桥,桥台基础被洪水掏空,汛期时常淹没桥面,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附近6000余名群众及学生出行。丰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情况后,将其列入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予以重点实施。

改造后的廖家桥全长39米,宽7.5米,总投资160余万元,桥面比老桥面高出2.5米。新桥修通以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每年因涨水导致的道路中断问题,极大地方便了附近村民和学生出行。

近年来,丰城市交通运输局对全市农村公路桥梁进行了安全检测,共发现31座五类危桥。对此,丰城市交通运输局从2023年开始,持续推进农村危桥改造工作。

目前为止

丰城市总计投入6000余万元

已有30座危桥完成全面改造

当地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

【广西】世界首座独塔空间缆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藤州浔江大桥顺利合龙


3月5日

随着最后一节钢箱梁精准嵌入合龙口

世界首座独塔空间缆斜拉-

悬索协作体系桥——

藤州浔江大桥主桥成功合龙

即将进入桥面铺装阶段

藤州浔江大桥。

藤州浔江大桥 

藤州浔江大桥位于广西梧州市,由中交二公局投资建设,是平岑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1604米,主跨采用2×638米全漂浮体系钢箱梁,主塔为“三角塔”造型,塔高238米。本次合龙段钢箱梁为斜拉悬索交叉区22#钢箱梁,长32.4米,宽11.2米,重达181.7吨。交叉区钢箱梁作为斜拉区与悬索区刚度过渡的关键区域,由于两侧梁段存在显著的高度差异,通过引入临时吊索工装,并采取同步逐级张拉的方法,成功实现了梁段从6.5米至0.5米的精确调整。这一举措确保了交叉区19—23号吊索的顺利安装,并且有效地完成了合龙口高差的调整工作。

建设过程中,面对系列困难与技术难点,2021年、2022年和2024年,项目连续邀请多位院士召开咨询会,对协作体系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优化。同时联合多家高校和企业,共同攻克独塔空间缆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构造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项目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29项,省部级工法4项,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桥”的又一世界级名片。

藤州浔江大桥主桥成功合龙现场。

据介绍,大桥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大桥通车以后,两岸通行时间将从1小时缩至5分钟,有效降低沿线乡镇农产品运输成本,带动当地肉桂、八角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届时,梧州地区横向出省通道之间的交通转换将更加方便快捷,珠江—西江经济区的交通脉络将进一步优化。

【四川】又一里程碑!这座隧道出口端掘进突破4000米大关

3月2日,宜攀高速金宁段宁巧隧道出口端掘进突破4000米大关,项目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宁巧隧道位于凉山州宁南县境内,作为G4216线金宁段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设计为双洞双向隧道,设计路线呈凹形曲线,左线全长9069米,右线全长9103米,属傍山特长隧道。隧道出口侧为小净距、测量线间距为0米,隧道结构为整体式直中墙连拱转复合式连拱转小净距结构。其中,整体式连拱段长202米,复合式连拱段48米,超小净距段43米,中隔墙最窄处宽度仅1.4米。该隧道为全国首条凹型高速公路隧道,在建山区高速公路中最薄直中墙连拱隧道。

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强烈,出口位于斜坡地带,约为25°-55°,地形整体起伏较大,隧道最大埋深约657.98米,隧道从大桥隧道锚下方穿过,锚塞体前锚与隧道空间最小净距为40米,后锚面与隧道空间最小净距17米。施工过程中涌水频次高、水量大,反坡施工排水困难,对施工质量、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自进场以来,项目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宁巧隧道工程建设。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以党员为核心的“技术攻坚突击队”,在人员结构、组织施工、协调工作方面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提升现代化工程建管水平。通过技术交底、现场教授、专员督导等方式,落实落细各项技术方案,抓紧抓实项目进度,并对经验技术进行分析学习共享,培养更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二是积极运用智慧化新技术,对洞内作业情况和人员定位进行巡查把控,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大力推广大机配套,如智能拱架台车、凿岩台车等,实现机械化作业模式,有力地提升了作业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贵州】就在今天!“中远海运-贵州港航”共建乌江集装箱物流新航线正式开通啦


3月6日,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协同贵州远海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支持,开通“中远海运-贵州港航”集装箱运输遵义港水运通道,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贵州第一家开通水运集装箱订舱运输服务的水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并与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长江支线运输协议》,乌轮司也成为了乌江流域第一家承接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的支线船运公司。

据悉,中远海运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始终秉持“客户至上、价值领先、世界一流的集装箱生态体系综合服务商”的理念,依托全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集装箱运输网络,致力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构建全球化、数字化的集装箱供应链服务体系。

2023年2月16日,中远海运集团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央地合作的“贵州远海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打造贵州省内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推出为贵州量身定制的全链产品——“黔链达”,有效助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通道,切实为贵州企业和客户提供公海、铁海等多式联运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中远海运全球航运网络的优势,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拓展贵州特色产品的进出口渠道,让 “黔货出山出海” 更加高效畅顺,让“海货入黔”更加方便快捷。

本次乌江遵义港中远集装箱运输水运通道开通,主要承接的是贵州誉福隆科技有限公司的沉淀硫酸钡,该批次运输20TEU,运输量480吨,运输至江苏常州德胜港。该企业年运输需求量在2000TEU左右,需要客户集中在江苏,上海,浙江以及海外市场。集装箱订舱业务的开通将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贵州工业企业,让企业实现“一单制”“一票制”发货,降低发运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成本。同时,进出口货物运输也将实现水运通道一次订舱运输服务。

遵义港水运集装箱运输通道开通后,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深入了解沿江各类企业的物流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集装箱班轮运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发挥中远海运和乌轮司合作优势逐步优化物流流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切实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物流服务。四是发挥乌轮司遵义沙湾港至重庆涪陵的乌江集装箱航线优势,依托中远海运在长江的干线网络资源,拓展实现“通江达海”。这些举措将成为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坚实支撑。

【云南】“智慧大脑”引领隧道建管养模式革新

在云南层峦叠嶂的群山之间,一条条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以数智化理念和技术创新,逐步突破传统隧道建管养瓶颈。传统隧道变电所和高位水池需大量征地,部分路段因跨越生态红线导致选址困难。同时,山区施工条件恶劣,房建式变电所建设周期长,单座变电所造价高。运营期每座隧道需配置专职值守人员,人力成本高,且应急响应受制于山区路网。

“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云南特殊的地形环境和路网扩展需求。”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南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副总经理钟铖介绍,“我们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可能,用技术创新重构隧道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为此,云南省交通设计院公司创新推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该方案提出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前置式管理体系,依托智能化、集成化软硬件系统实现隧道的全天候实时监控、综合管理及远程维护。同时,在沿线设置隧道管理分站,将原隧管站的应急、管理及巡检的部分职能前置于分站,有效提高隧管站的综合管理和应急能力。

这一系统解决方案已在勐醒至江城至绿春高速公路(简称勐绿高速)、宣威至会泽高速公路(简称宣会高速)等项目中成功落地,标志着我国高原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管理模式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前置式管理体系示意图。

创新 “三站两箱一平台”的技术突围

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在于研发了集智能化、无人化、集成化、预制化为一体的“三站两箱一平台”,通过智能变电微站、智能管理微站、智能消防微站、柴油发电机箱、模块化水箱和隧道智能微站综合管理平台,共同实现高速公路隧道全天候、智慧化的电力供给、智慧管理和应急保障。

智能变电微站,实现电力供给智能化管控。该微站采用集装箱式预制模块化设计,体积仅为传统变电所的五分之一,却整合了实时电力供应、能耗分析、远程控制等核心技术,并配备了隧道变配电、智能门禁、视频安防、站级消防、动环监测等设备及系统,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可快速实现异常事件识别及故障诊断,提高隧道机电设备的巡检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控。同时,根据不同功率需求设计了多尺寸并独立的柴油发电机箱,达到了模块化、集成化的目的,并配备了柴发智能监测仪表,能够实现柴发燃油液位、启停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状态反馈和远程启停。

智能管理微站,实现隧道及智能微站综合化管理。该微站可对隧道内照明、通风、消防、监控等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确保隧道内的行车安全。该微站通过实时监控、安全预警和环境数据采集等,实现对系列智能微站的智能化管理。该微站内还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实现了现场事故快速处置功能,综合保障了隧道及系列智能微站的安全运行。

智能消防微站,实现灭火效能“革命性”提升。该微站由消防水箱、消防水泵、消防稳压装置控制柜、智能末端试水装置等组成,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动力装置。火灾发生时,消防水泵自动启动,能满足消防栓灭火系统设施所需工作压力和流量要求,在保障消防给水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灭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微站采用物联网感知、信息传输等技术,可全方位、可视化远程实时监控消防给水系统,快速发现消防系统的异常和故障。

隧道智能微站综合管理平台,为智能微站的中枢神经。该平台采用“云—边—端”的协同架构,汇聚并分析智能变电微站、智能管理微站和智能消防微站的所有接入数据,通过实时监控、安全预警、设备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手段,实现系列智能微站的自动管控和科学决策。通过该平台,隧管站监控人员可远程操控隧道现场智能微站,能够实时了解微站运行的全面情况,以达到隧道无人值守、管理能效提升的目标。

突破 “安优快省”的四维核心竞争力

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凭借技术创新和工艺升级,具备“安优快省”四大核心竞争力。

安全是保障,也是竞争力。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体制、运营、技术和信息三个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勐绿高速的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案后,消防安全、应急安全、机电安全和管理安全均优于原有体系;系列智能微站配备视频安防系统及门禁系统,可有效保障无人值守情况下防盗、防破坏;设有智能火灾探测及全氟己酮气体灭火系统,其中全氟己酮相比传统的七氟丙烷具有生态环保、无毒无害、不损伤设备的特点。该方案的设计和研发均遵循国家标准规范,实现了产品的国产自主可控,从而保障了方案的技术和信息安全。

高品质,保障稳定可靠。模块化设计充分显现“工艺优、设备优、外观优”的“三优”品质。系列智能微站采用集成化、标准化、模块化生产组装方式,设计上满足抗震、抗风等多项严苛规范,具备防水、防尘、防腐蚀等性能。产品设计使用寿命超过30年,能够适应各种野外极端环境。同时,微站采用的设备模块质量标准均高于公路常规使用产品的标准,设备具有自动化运行和备用机制,确保即使在无人值守情况下,隧道各项设施依然高效运行。外观设计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彰显品牌高端形象。

效率优先,全流程再造的提速革命。建设快,因智能微站的集成化和预制化生产方式,使得设备的安装调试全部在工厂内完成,相较传统房建变电所建设模式,建设周期可缩短80%,建设效率高;响应快,基于系统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化管控及前后端协同分析,在“准无人值守”模式下,能显著提升设备感知速度和可靠性,同时,通过重构应急处置流程、增配详尽的应急预案,发生紧急情况下能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及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快,依托先进的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监控隧道运行状态,有效简化运营流程、减少人工操作,运营管理及巡检养护效率显著提升。

成本管控,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智能微站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快捷,以宣会高速为例,全线约96.7公里共30座隧道,初步测算建设期总节约成本约4384.89万元,成本降低约21.67%。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宣会高速运营期人工成本每年可节省约1371.6万元。

展望 瞄准隧道建管养模式的系统性重构

作为全国首条全线应用该方案的干线高速,宣会高速共部署30组智能微站,全线运营首年即实现设备完好率99%,较传统模式提升18个百分点。不仅验证了该方案在极端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为后续类似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宣会高速小团山隧道智能变电微站。

随着项目应用效果的逐步显现,相关方案正在云南省高速公路陆续推广。未来,该解决方案还将融入储能、无人机巡检、光伏发电、沿线通信覆盖等先进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力求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智慧、安全、高效的无人值守运营。“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改造,而是隧道建管养模式的系统性重构。”云南省交通设计院公司总工程师李忠海说。

站在“十四五”期智慧交通建设的关键节点,云南省交通设计院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全链条集成,打造了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为隧道建设、管理和养护注入了全新的数智化基因。

通过“三站两箱一平台”的深度融合,该方案实现了隧道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控与管理。在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和不断攀升的建设成本面前,这一解决方案以其高效、智能、低碳、环保的特点,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随着智能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壁垒的不断突破,未来的隧道管理将更加依赖于数字技术与自动化平台。无人值守、智能运维将成为隧道乃至整个交通领域管理的常态。数字赋能不仅能大幅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更能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应急响应速度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云南省交通设计院公司董事长刘惠兴表示:“我们将持续探索无人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隧道建管养新模式,力争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出行安全服务带来‘革命性’变革。”这一前瞻性思路不仅为云南高速公路建设注入了科技活力,也预示着智慧交通的无限可能。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