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邓小平主持起草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时间:2025-03-04 |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南线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指日可待,“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已成为解放区军民的强烈呼声和响亮口号。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决定“几个大的野战军必须休整至少两个月,完成渡江南进的诸项准备工作。然后,有步骤地稳健地向南方进军”。
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其间,毛泽东与邓小平、陈毅等讨论了渡江作战有关事宜。8日,邓小平、陈毅在西柏坡致电刘伯承、粟裕等,告之中央军委已确定渡江作战必须于4月10日左右发起;并指出,为保障渡江作战,我各部的军事准备和部署,力求精细周密,不断告诫干部防止骄傲疏忽。在部队开进期间,集中力量进行有关渡江作战的战术和技术的训练。
3月3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以总前委名义报告中央军委并告刘伯承、李达、张际春。
首先,《纲要》判断了蒋军兵力有关情况,指明了渡江目的,提出:“我第二、第三两野战军全部,以歼灭上述全部或大部蒋军,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夺取京、沪、杭,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为目的,决于四月十五日十八时,以全线渡江作战,开始进行本战役。”
其次,《纲要》提出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并依据下一阶段之要求,实行战役的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割裂和包围敌人之任务,并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包围之敌,完成全战役。
最后,《纲要》提出了渡江作战的部署,规定了渡江地段及展开方向。《纲要》还具体明确了二野、三野各兵团的作战方向、任务及指挥联络等。
4月3日,毛泽东亲笔为中央军委拟写给渡江战役总前委的复电,内容是:“总前委:卯东电悉。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8日,刘伯承等致电中央军委:我们接到总前委《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后,即按照其精神及当前情况,确定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基本部署。与此同时,第三野战军也下达了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
但是,为了促成国共和谈,毛泽东从4月2日至11日,分别致电总前委邓小平、陈毅,第二野战军领导人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第三野战军领导人粟裕、张震,告诉他们:“依谈判情况,我军须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十五日渡江推迟至二十二日渡江。”
4月18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渡江作战的部署问题致总前委电,指出: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20日开始攻击,22日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完成渡江任务以后,再考虑略作停顿,采取第二步行动。同时指出:“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及二野三野两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
4月20日,南京政府断然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当晚,由我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组成的突击集团,率先在安徽枞阳至裕溪口段突破敌人长江防线。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根据毛泽东和朱德发出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乘风破浪,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长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南进、追击残敌、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