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山东安徽山西四川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3-01 | 来源:新华日报、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大众新闻客户端、四川观察等
【江苏】江苏加速内河运输“最后一公里”航道建设
江苏加速内河运输“最后一公里”航道建设
通港达园“小快灵”,“水运江苏”一张网
2月21日,货船在海安高新区的连申线运河航道上有序航行。顾华夏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和大海的省份,水运优势得天独厚。为实现水路运输“门到门”,提升产业发展“加速度”,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投资小、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等“小快灵”特点的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对于有效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连日来,记者深入淮安、南通、无锡等地产业园区采访发现,推动通港达园“小快灵”航道建设,有效破解了企业发展难题,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道困扰内河转运区多年的难题
“受枯水期影响,过去从内河过大洋港的船主们总是忧心忡忡,泥沙淤积较多,船舶容易搁浅。”2月11日,在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吕四作业区内河转运区,江苏中外运吕四港重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巫江向记者道出了困扰内河转运区多年的难题。
在运输成本方面,内河运输有着独特优势,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但由于部分地区短支航道等级低,只能“少量多次行船”,让水运价格优势大减。
“像粮食这类大宗物资对内河运输依赖程度高,公路运输成本太高。比如,一辆货车只能装载30吨,倘若要运输8万吨,依靠公路运输,不仅效率低下,成本更是难以承受。”益海嘉里吕四港金龙鱼食品工业园项目负责人张峰说。
中储粮启东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娣则用一组数据进行对比:8万吨植物油,用专用槽罐车运输,一车只能运30吨,要运2600多车。而使用专用槽罐船全程水路运输,一次可以运1000吨,80船次即可。“算下来,能节约30%的成本。”
每年6月和9月,吕四作业区内河转运区都是粮油转运的“主战场”。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港口局局长李成盛告诉记者,从多家粮油企业反馈的情况看,随着企业不断拓展产能,转运压力与日俱增。尽管内河转运区已全力运转,但面对暴增的业务量,现有运输体系的短板逐渐暴露,出现货物积压、运输效率低等问题,急需通港达园短支航线工程来打通运输堵点,优化运输路径,提升整体运输效能,缓解企业转运压力。
“可以说,破解通港达园‘最后一公里’难题,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亟需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创新推进。”巫江坦言,就此前航道水深而言,大宗商品船舶控量能过,而千吨级卷钢等特殊船舶就只能绕道而行。
类似情形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位于无锡惠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无锡西站物流园区,与主骨架水路运输网络之间的进港航道现状等级为五级航道、局部为七级航道,仅能通行300吨级以下的船舶,无法满足临港产业日益增长的水运需求,成为制约物流园做强公铁水联运枢纽的短板。
“航道一通,我们企业订单也跟着多起来”
去年开工并建成的通港达园项目——通吕运河大洋港短支进港航道工程,已经让许多企业从中获益。该项目起于通吕运河大洋港,终点位于吕四作业区内河转运区进港航道口门处,全长1.16公里。
航道疏浚,护坡也修建完善……“自从修起这条通港达园‘小快灵’通道,一切都不一样了!”巫江眼见周遭变了模样,“最可喜的是,航道一通,我们企业订单也跟着多起来。”
在投资30亿元的中储粮吕四港建仓项目现场,一个个储备油罐矗立。“这是20万吨的浅圆仓,已经投入压仓装粮,还有4.8万吨油罐也开始了入油工作,部分油脂我们计划今年9月通过内河转运区运输进来。”张学娣介绍,“项目整体建成后将达到95万吨的存储量。国外的大豆可以通过海运运输过来,部分进行仓储,部分将通过内河转运中转到长江流域,预计将有65万吨。”
如今,在吕四作业区,拥有十万吨级海港码头、内河转运区、洋吕铁路和十万吨级进港航道,实现了公铁水联运。“‘小快灵’通道让整个水运体系真正活了起来。”李成盛手指通州湾吕四港片区集疏运体系图,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它成功打通通吕运河—内河转运区—海港码头的联运通道,内河转运区到内河航道的‘最后一公里’彻底畅通。”
在淮安工业园区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园区内首个危化品专业码头正加快建设。作为淮安市唯一保留的化工园区,随着通港达园专用航道建成通航,园区积极规划布局化工新材料产业。江苏富强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500强山东金岭集团在园区投资建设的盐化工企业,如今已成为园区龙头企业代表。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选择落户淮安工业园区,很重要的一点是危化品码头可以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通道。“项目建成后,企业30%的产成品将由公路运输改为水路运输,销往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切实为企业节省运输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打通水运“最后一公里”瓶颈
2月12日,记者来到无锡西站物流园区,该园区200公里范围内覆盖国家级产业园区近50家、省级产业园区超120家,汽车及零部件、特钢等产业集聚,生产物流需求旺盛。
“新打通的这条6.3公里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一头连着我们西站物流园区码头作业区,一头连着省干线航道锡溧漕河,能保障千吨级船舶安全航行,钢铁等大宗生产物资可通过长江,以及锡澄运河、京杭运河等省干线航道网络,经由该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顺畅高效地运抵物流园区,进一步发挥无锡西站物流园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公铁水联运优势。”无锡西站物流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万智健介绍,2024年无锡西站物流园水路货运吞吐量达308万吨,同比增长17.5%。“随着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的交工验收和正式启用,未来,园区临港产业将进一步扩能升级,水运货物吞吐量有望再提升30%到40%。”
2024年3月,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这一年,全省共启动建设5条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其中,无锡就有两条,分别是无锡西站物流园和宜兴官林新材料产业园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项目。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新发展格局产业基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纺织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而打通产业园区“最后一公里”专用通道,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成为助力钢铁、石化、能源等传统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落户的关键一招。
“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工程,能织密‘水运江苏’一张网,打通神经末梢,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形成成本洼地、引导要素集聚、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发展竞争力。这既是推进江苏从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的现实需要,更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说。
根据省委省政府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总体部署,省交通运输厅将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建设作为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发挥其投资小、建设速度快、一旦建成效益显著的“小快灵”特点,加快畅通水运网络毛细血管,切实解决水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让更多园区和企业获得更加便利和更具价格优势的水运服务。为了加快建设,让企业早享受、早获利,省交通运输厅采取了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会同地方政府摸排企业真实需求,梳理形成项目清单,实行项目库管理,滚动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实施提级管理,作为“水运江苏”建设重点任务,与干线航道项目并行调度;强化资金保障,首次安排30%的财政补贴资金。目前,已经建成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6条,另有4条航道正在建设,2025年计划还要新开工3条以上,预计到今年底将累计建成不少于10条。
【山东】山东大交通平台,上线!
2月28日下午,山东大交通平台上线活动在济南举办。山东大交通平台正式上线,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有了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主平台。
山东大交通平台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大众报业集团共建,是全省首个交通运输类新媒体大平台,集行业信息权威发布、交通主题活动服务、交通出行服务、行业共建共享等功能于一体,聚力打造成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主平台、主阵地。
平台将聚合大众报业集团全媒传播体系与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各企业协同生产的力量,面向全国、全网和海外传播,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传递交通运输系统好声音,树立山东交通运输新形象。
活动现场,全省16市交通运输局统一入驻山东大交通平台交通号。
这是一个交通行业信息权威发布平台。山东大交通平台以权威、首发、深度为追求,充分发挥党报优势,力争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价值引领和创意驱动,做好首发原创,实现热点引导及时有效、思想引领扎实有力。同时平台也将深入一线,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让交通新闻更有温度。
目前平台设置了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交通英模等板块和交通观察、超级工程等多个子栏目,未来将根据需求灵活增设调整。
这是一个交通主题活动服务平台。山东大交通平台将成为交通大工匠、感动交通人物等行业评选推优的主要挖掘、展示、宣传平台,还将打造交通智库沙龙、交通宣传培训等各类主题活动。同时,依托大众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舆情态势感知系统,能向合作伙伴提供舆情风险监测服务。
这是一个交通出行服务平台,构建了涵盖公铁水空等在内的全方位出行服务生态。目前高速、铁路、机场出行的部分服务功能已接入平台,欢迎更多交通出行服务单位企业加入平台,为公众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铺路”。
山东大交通平台还上线了两位AI“伙伴”。首位交通AI数字人主播,是基于数字人大模型以真人为蓝本定制的,用于新闻发布、路况播报、出行提示等应用场景。
首个AI智能体“交通百事通”既可以文字互动也可以人机对话,为用户实时解答山东交通行业各类问题。接下来,平台可以为交通运输系统定制各种专属类别的智能体。
这是一个行业共建共享平台。交通运输系统各企业单位可入驻平台“交通号”,交通号基于大众报业集团全国领先的党媒大模型创建,除了可以上传发布图文、视频等全媒产品之外,还免费开放AI智能审校、AI辅助创作功能模块,登录交通号就可以与大众报业集团采编人员共享海量媒体资源库。
接下来,平台将开展各类交通主题活动,汇聚省、市、县各级交通运输系统力量,形成讲好交通故事、传播交通好声音的工作合力。
【安徽】滁合周高速合肥段全线通车
2月28日,合肥“大外环”北环线——滁合周高速合肥段全线通车,与已通车的东环线顺利连通,标志着合肥“大外环”闭环进程实现过半,合肥市肥东、长丰北部10个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
滁合周高速合肥段是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北环线,顺接S14滁州至合肥高速公路,起于合肥市与滁州市交界处,连接已建成通车的合肥“大外环”东环线明巢高速合肥段,终点接S16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寿县刘岗至保义段起点,全长85.9公里,全线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合肥市高速路网结构,缓解现有绕城高速通行压力,提升合肥市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和合肥都市圈一体化水平,加强合肥与南京、杭州、郑州等城市的互联互通,对促进我省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西】中车大同新型“复兴”型电力机车批量投用铁路机车动态电力机车
近日
由中车大同公司研发制造的
FXD2BA型电力机车
牵引货物列车从月山站驶出开往长治北站
标志着FXD2BA型电力机车正式在太焦线投用
FXD2BA型电力机车的正式投入,为晋煤外运增运上量、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障。
太焦线是晋煤外运的黄金通道,坡道大、曲线多、隧道多、桥梁多,最大坡道达20.1‰,对机车性能和司机操纵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现有的电力机车相比,FXD2BA型电力机车启动牵引力增加,启动速度更快,极大提升了在常规运行速度区间的牵引力,有效破解了高坡区段易出现的空转、坡停等行车难题。该机车启动的时候又稳又有力,爬坡动力很足,特别是在坡道和弯道多的地方,也能保持稳定的速度。
以前受机车性能限制,列车下山时需要在晋城北站加挂1台韶山4改型电力机车。现在一台FXD2BA型电力机车就能完成任务,既提高了运输效率,又省车省人。
除了动力提升外,FXD2BA型电力机车在智能化、安全性方面也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安装的PHM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牵引变流系统、通风系统等关键部位的实时健康监测,能够提前预判机车故障,大幅提升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川】建强一条链 物流降本增效激活产业动能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眼下,全省正积极打通流通领域的堵点、卡点,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近日,一列满载“川货”的货运列车,从新津云港铁路物流园始发,通过“铁公海”多式联运的方式,预计在下月底抵达秘鲁钱凯港。这也是秘鲁钱凯港开港后,从四川发出的首趟货物。而目前,园区已开通多式联运线路15条,将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物流效率与竞争力。
四川陆海云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物流发展部部长 龚毅:新津云港铁路物流园运用数字化技术,为客户提供园区物流仓储业务“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打造物流、仓储、贸易为一体的“总包”服务模式;做实做强精品线路;通过以上措施,(将)压缩20%以上的中转时间,降低客户综合(物流)成本5%以上。
多式联运降成本,建圈强链育产业。新津云港铁路物流园二期项目计划于今年4月开工,将更好地推动“川货出川出海”,形成年吞吐量500万吨的运力。而在近期召开的四川省多式联运发展大会上,全省唯一的准公益性“多式联运数智平台”发布,该平台已经初步运行起了100多条多式联运线路、联通了23个物流园区、协同了10万货运车辆与50万吨的船舶运力等仓储物流的相关资源,打通信息“孤岛”、联通数据“断链”,让多式联运+智慧科技,成为解决物流难题的“钥匙”。
四川港投数智物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叶昕:(我们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匹配多式联运的综合解决方案。这种方式比传统方式效率提升了两倍以上,在海量数据基础上推出最优的多式联运精品线路,比传统运输方式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除了发展多式联运、搭建数智平台外,我省还打通物流堵点、卡点,去年以来开行了大湾区班列、长江班列等,通过一些创新联动,切实实现了物流降本增效。作为川货出川“铁水联运”的重要路径,“长江班列”运输货物已从初期的矿石、粮食为主逐步拓展到34种品类、超200种细分品名,线路也扩展到了现在160条,逐步搭建起新的全球贸易桥梁。
蜀道铁路运营集团运输营销部部长、班列分公司总经理 罗胜:“长江班列”开通后,通过铁路翻坝,避开三峡堵点,较传统水运最高可节省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并)通过综合铁路和港口的优价、降低转运环节费用、物流资金降本及各地政府补贴等,已合力降低全程物流成本约3.1亿元。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接下来,我省将以发展多式联运、引育市场主体、促进物流产业融合为突破口,切实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昱岗:下一步,打造一批多式联运精品路线,力争今年水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0%,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5%。探索推动更多地方自营铁路参与国铁“一票直通”。拓展加密全货机航线,开发“空铁”联运产品,打造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11小时“亚欧空中货运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