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湖南江西广西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2-27 | 来源:广西交通、河南日报、赣州广播电视台、福建交通等
【广东】粤行越低碳越美丽!广东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用能低碳多元化
岭南大地,春早物盛!
近年来,广东交通运输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要求,齐心协力、奋勇前行,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绿色公路建设、港口岸电建设使用、绿色航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拓展,深入打造绿美交通。
2024年9月27日,广东省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此刻,就让我们一同翻开
这份“绿色低碳成绩单”
瞧瞧广东是如何
通过生态与科技的交融
绘制节能低碳交通新画卷
营运车船:
新能源“跑”出新速度
从公路到水路
新能源营运车船
让客货运输充满“绿意”!
城市公交全面迈向新能源化
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广东交通积极推进公交企业新能源公交车以旧换新工作,全省公交电动化率达99.1%,珠三角地区公交100%电动化。各地交通运输部门高度重视用科技为公共交通行业发展赋能:深圳龙华的公交车下班后驶入智慧化立体新能源公交综合停车场,享受智能化车牌识别管理、库内停车引导、驾车人反向寻车等服务功能;珠海凭借“公交智慧大脑”,使公交像能“随需而至”的网约车一样灵活,充满科幻感。
高速充电“不再焦虑”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数据,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833个,充电停车位占小客车停车位总数的比例达到12%,基本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其中,紫惠高速蓝塘、揭博高速石坝等多个服务区新配备液冷超充终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广澳高速广珠北段官桥服务区完成升级改造,其充电桩配置比例居全省首位;针对港澳新能源车主,广珠西线高速沙溪服务区还贴心地设置了4个欧标充电枪,让港澳新能源车辆“北上”充电无忧。
广澳高速公路广珠北段官桥服务区充电桩升级改造
货运配送开启“轻装模式”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5座城市着力打造绿色货运示范城市,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有效降低城乡配送货车返程的空驶率,推动城乡物流配送节能减排。
新能源清洁能源营运船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24年12月,国内最大载客量的碳纤维客渡船“新明珠3号”成功交付,其节省的燃油消耗可达30%。2024年,广东率先实现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拆解任务完成率100%和补贴资金拨付率100%,全省完成143艘老旧船舶的拆解,兑现补贴政策红利1.58亿元,展现出广东推进水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决心和成效。
“绿色珠江”工程首制船“达峰3001”、“中和2001”
纯电动新能源豪华游船“金禧”号在广州大沙头码头成功首航
绿美公路:
车行其间,路即风景
开车行驶在广东的高速上
转眼间就能开启“画廊模式”!
惠州市新博高速
绿美公路建设硕果累累。2024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以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品质提升为重点,以绿美公路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干线公路绿化品质提升,提前超额完成绿美广东绿色通道公路板块年度任务,特别是全省在役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品质提升完成超1000处。其中:通达“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出入口超400处、通达旅游景区超200处、通达工业园区超100处,仿佛千朵繁花绽放在南粤大地,形成了绿美广东交通先行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此外,干线公路绿化品质提升完成超8000公里,种植乔灌木超200万株,服务区绿化品质提升超180处,统筹开展33个2024年度绿美公路建设,有序推进16个绿色公路+绿化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韶关市仁新高速坝仔出入口
开展公路分布式光伏设施建设试点
依据《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省高速公路沿线的服务区、收费站、互通区等基础设施开展分布式光伏项目试点建设。中开高速火炬零碳智慧服务区率先进行试点,光伏发电、储能设备与充电桩相互联动;佛开高速址山服务区采用“光储充直柔一体化”技术,优先使用光伏产生的绿色电力;惠州惠大高速元山等5对服务区试点开展“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装机容量总计达4642千瓦,2024年充电量达382.8万度,服务充电车次达22.45万次;广东省交通集团所属40多个高速服务区充电站车棚开展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光伏装机容量合计约3兆瓦,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中开高速火炬零碳智慧服务区
废旧材料“重生记”
资源循环利用也是绿色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梅州的高掺量厂拌热再生和清洁化就地热再生项目实现了沥青混合料100%回收;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中全线7.4万立方米废旧路面材料100%再生利用;狮子洋通道项目应用节能型固化剂;海珠湾隧道利用废弃泥浆制造声屏障,科技让公路做到“节能减碳不减质”。
绿色港口:
智慧与生态的“双向奔赴”
港口
其意义远不止于物流枢纽
更是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广州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图源:广州国资
2024年,全省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749.89万标箱,同比增长7.5%,稳居全国第一位;沿海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和煤炭疏运量约1.9亿吨,其中采用铁路、水路、皮带廊道、新能源车等绿色运输方式的比例高达95%。
这一年,从全自动化码头到近零碳港区,从内河港口岸电100%覆盖到光伏应用,广东港口群正挥动“绿色科技”这一画笔,在碧海蓝天间谱写节能低碳的崭新篇章。
广州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智慧与绿色兼而有之
广州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全国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取代传统磁钉导航,每年减少柴油消耗379万升,减排二氧化碳1.28万吨。
全电动化装卸设备:岸桥、轨道吊、IGV均采用电力驱动,碳排放直降3.5万吨/年,妥妥的零排放标兵。
岸电100%覆盖:4座高压+16座低压岸电设施,使船舶靠港零噪音、零排放,今年已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余吨。
海绵港口黑科技: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运用透水铺装、下凹绿地设计,在暴雨天集水4万立方米,水土保护效果堪比生态公园。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南沙二期7.3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年均设计发电量680万千瓦时,每年可实现减碳4338吨,成为国内单一码头规模最大的BIPV分布式光伏项目。
盐田港区:
用行动诠释何谓“老港焕新绿”
盐田港港口岸电
岸电规模全国领先:五期岸电工程总容量24MVA,泊位岸电全覆盖,船舶靠港告别柴油味。
电力龙门吊大户:222台电力龙门吊“油改电”,单台废气减排95%,空气质量秒变“清新模式”。
LNG拖车普及率60%:国内首家批量使用LNG拖车,港区及港区周边PM2.5直降。
风光储一体化:6万平方米光伏板+储能项目并网发电,绿色能源自给自足,妥妥的“近零碳港口样板”。
揭阳港南海作业区:
万亿产业集群的绿色引擎
揭阳港南海作业区2号港池码头
投资50亿打造超级码头:2号港池的通用、LPG(液化石油气)、液体散货码头全面开工建设。码头投产后,每年新增吞吐能力可达1500万吨,罐区仓储面积达22万平方米,石化物流链全面开启“绿能”模式。
构建低碳疏运网络: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联动,推动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的发展,降低物流的碳排放,助力“粤东-湾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绿色航道:
碧水扬波,航道变身“生态画廊”
绿意延伸,航道成为“生态画廊”
新丰江水库库区6条、139公里航道提升为Ⅲ级绿色生态航道,是全国首条全线采用新型环保浮标的库区航道,并且采用零污染的纯电巡标快艇进行日常巡查维护,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要求。东莞水道42公里航道也全面换上了新型高分子材料浮标,轻便耐用且环保。西江航道建造了人工鱼礁、鱼巢、生态护岸等设施,营造生物栖息的良好航道生态环境。顺德水道、北江航道、东江河源至石龙航道、韩江三河坝至潮州港航道等重大航道扩能省级项目正加速建设,一幅绿色航道的新画卷正在南海之滨缓缓展开。
新丰江水库3条航道交汇处的1号灯塔
低碳科技,让航道“聪明”又清洁
珠海港远洋运输公司等广东航运企业的64艘LNG动力船获得广东省首批西江航运干线优先过闸资格。电子航道图、移动巡检、桥梁净高监测等广泛运用的新技术,真正让船舶享受到“ETC”式过闸服务。据广东省航道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北江船闸实现智能联合调度,船舶过闸时间从两天压缩到2-3小时,平均通过效率居全国前列。
LNG动力船舶“高栏863”轮顺利通过大藤峡船闸绿水青山间
广东交通将继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致力打造
绿色低碳交通的现代化样板
一起期待在下个路口
遇见更加美好的广东交通!
【湖南】加“数”奔跑!中欧班列(郑州)数智创新研发中心投入运营
奋力奔跑在“陆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郑州)正在加“数”前行。近日,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主体,与中铁信息工程集团合作共建的中欧班列(郑州)数智创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有了数智创新研发中心,相当于给中欧班列(郑州)高效运行注入了‘智慧内核’。”2月26日,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说。
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发运超1.3万列,畅通了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4个方向的国际物流通道,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综合运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越跑越多、越跑越快的“钢铁驼队”,也面临新的“成长烦恼”。“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跨境物流数据孤岛、多式联运协同不足、国际供应链信息壁垒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须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全流程优化。”刘杰坦言。
前不久,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河南领了新任务——郑州入选全国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中欧班列(郑州)数智创新研发中心的成立便是落实国家试点任务、响应“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决策部署的重要实践。
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依托,中欧班列(郑州)数智创新研发中心被赋予了诸多新使命。刘杰介绍,该研发中心致力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推动海关、铁路、公路、海港、航空及跨境节点数据标准化共享,建立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体系,实现货物全程追溯与物流资源智能调配;通过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助力河南跨境电商、低空物流等新业态发展;打通国际物流通道数据壁垒,研发跨境数据融合解决方案,提升班列境外段运行效率。
经过多年发展,中欧班列已从“规模扩张”走向“数智驱动”。在位于郑州经开区的郑州铁路口岸周边,中欧班列(郑州)智慧物流甩挂中心、多式联运智慧集散分拨中心也在加快建设,它们将与中欧班列(郑州)数智创新研发中心一起,持续赋能提升班列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河南扩大高水平开放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提供数智支撑。
【江西】超3万㎡!江西这个国家一级客运枢纽有新进展
赣州西综合客运枢纽
是集长途客运、旅游集散、农村客运、
城市交通、汽车维修于一体的
国家一级综合性客运枢纽站
目前该项目进展如何?
一起看看
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正在进行地下室安装,二次结构砌筑、室外配套施工、总体土建工程已完成75%,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
项目采用大跨度异形钢结构
通过BIM建模设计
来制作安装
保证现场的施工质量和精度
效果图▲
据建设单位工作人员介绍,赣州西综合客运枢纽项目位于赣州西站东广场北侧,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客运站房、汽车附属用房、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地下停车场、人行集散广场等。
总用地面积 22625㎡
总建筑面积约34327.62㎡
营运停车场面积约10200㎡
班线车停车位39个
发车位8个
规划日均客运发送量5000人次
项目引入“无缝接驳” 的概念
旅客通过地下联通通道
可实现赣州西站
与综合客运枢纽的双向互通
实现便捷高效换乘
客运枢纽建成后
联通了赣州西站
及周边县市公交出行
提高了群众的出行效率
同时客运枢纽设置了网约车停靠点
可以使赣州西站周边的交通环境
更为整洁
【广西】广西全面部署2025年全区道路运输重点工作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2025年全区道路运输重点工作》,全面部署,指导道路运输行业聚焦重点,真抓实干,推动全区道路运输安全稳定、降本增效、优化服务、创新发展。
01.在安全稳定方面
广西将集中开展道路货运安全专项治理,全方位排查“企车人”底数,强化货车管理各环节监管,加强驾驶员培训,规范道路货运经营行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点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整治提升,推动安全风险高、事故隐患多、生产经营不佳的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退出道路运输市场,对违规企业重点整治。同时,落实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季度例会机制,开展道路普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帮扶指导,促进农村客运和城市交通健康发展。
02.在降本增效方面
广西将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多项交通物流规划和行动方案,研究构建以平陆运河为核心的江铁海联运组织体系,推进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建设运营,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服务产业园区发展,优化运输组织措施,积极推动开行粤港澳双牌车,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产业园区提供高效运输保障。
03.在优化服务方面
广西将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拓展“客运站+”服务功能,建设串联城乡、延伸农村的客货邮融合线路,研究制定客货邮建设、运营的地方标准。做好春节等节假日期间运输服务工作和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积极落实设备更新要求,促进营运车辆和公交车升级。同时推动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解决通关难题,加强政策研究,提升中越公路运输通关效率。
04.在创新发展方面
广西将研究建设以平陆运河为核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信息平台和联运中心,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质量和效率效益。加强驾培行业整治,强化公共服务性质,推广应用广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构建“衔接顺畅、高效运行、优质服务”的交通综合运输运行机制,一体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
【福建】福建高速集团:高质量开展数字筑基工程 推动全链条智慧化升级
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福建高速集团先行先试、走在前列,扎实开展集团数字筑基工程,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努力实现一网式管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创新。
构筑大数据平台释放数据价值
为有效打通各业务数据之间的壁垒,福建高速集团积极开展数据治理工作,通过在集团数据中心增强算力、存储建设,按照“湖仓一体”技术架构,初步建成集团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同时,利用平台基础能力,汇聚接入29个省级信息化平台业务数据,治理形成员工组织、出行服务、征费管理、工程建设、客户服务、多元经营等11个数据主题域和征费管理、养护管理、机电运维、安全应急、工程建设、多元经营等6个专题仓,形成集团数据资产目录,初步具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互联互通共享的基础和技术条件。
在具体应用实践中,该平台实现了多源业务数据的统一汇聚、存储与计算,治理形成可利用的数据资产,赋能集团运营管理,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2024年,集团深入挖掘高速公路交通数据的潜力,开发了金融保理、物流金融系列线共15项数据产品,并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上架。
建设数字孪生平台赋能精准决策
福建高速集团通过采集全省6168公里车道级高精度地图,应用静态设施数字化建模技术、可计算路网模型构建技术、数模一体融合技术,完成桥梁、隧道、服务区、收费站、标识标牌等合计超10万个基础设施孪生体建模,并叠加事件、视频等动态数据,实现高速路网静态设施与动态事件一图总览。在不增加前端感知设备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交通仿真等前沿技术,融合门架过车数据、实时事件等多源数据开发路网交通运行推演引擎,实现个体车辆路径还原和车道级仿真,形成流量感知预警、拥堵溯源分析、动态交通诱导等基于数字孪生底座的交通管控应用示范。
数字孪生平台的建成,实现了覆盖全域全要素的路网物理空间与数字模拟空间之间的实时映射与同步交互,近年来持续利用开展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交通预测,全网日均流量预测精度超95%,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出行指引,提醒乘客错峰出行,主动管控能力有效提升。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智慧出行
群众对美好出行更加向往,也对服务品质有了更高要求。福建高速集团面向公众吃、住、行、游、购、娱的整体需求,打造“统一用户、统一入口、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福建高速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整合高速对外服务线上线下资源,以伴随式智慧出行服务为核心,集成政策资讯、ETC服务、出行服务、阳光救援、智慧服务区、海丝商城、预约通行、卡券积分、文旅信息以及党群服务十大模块功能,涵盖30余项线上服务项目,拓展高速+助农电商、高速+旅游,打造福建高速特有电商“海丝高速商城”,实现八闽好物在线选购,推动引流增收和乡村振兴,为公众提供全面、优质、便捷的一站式出行服务体验。
平台具备微信小程序版、手机App、门户网站等3种版本,通过手机、平板、服务区触摸屏一体机等终端载体,为车户及通行用户提供综合线上服务,实现对外服务统一线上门户。截至2024年底,平台用户数量已攀升至135.44万,累计发放积分12.79亿,累计使用积分0.79亿,日均浏览量1.3万以上,同比增长55.55%,用户基础日益坚实。
建成一网式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能
2024年,福建高速集团依托专有云平台及“湖仓一体”大数据平台,基于信创环境开发了福建高速一网式管理平台及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建成覆盖集团的全闭环数字化平台,有助于提升企业业务协同能力,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更加高效、智能、规范。该项目采用“平台+应用”模式,打造桌面端、移动端多业务系统,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全面覆盖行政事务、档案管理、人力资源、合同管理、法人治理、表彰管理及科技创新等模块,提升了办公效率与决策支持能力。同时,上线管理者驾驶舱,通过智能分析挖掘数据价值,生成分析报告与图表,辅助战略规划,提升决策科学性。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典型案例。
起而行之,奋楫而上。下一步,福建高速集团将继续发挥先行引领,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上加大投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等方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立足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