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山东江苏重庆四川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2-20 | 来源:BRTV红绿灯、 北京交通广播、南京公交、四川发布、大众新闻客户端、广西云-广西日报等

【北京】“新车亮相” —— 北京地铁13号线 多项技术提升舒适性


作为河北保定市引进的体量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京投装备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成立近8年来,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生产的整车已经在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等线路上运营,有效推动了京津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春节过后,河北京车已全面复工复产,为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研发制造的新型地铁电客车也正式亮相。


河北京车为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生产的新型电客车/记者拍摄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位于保定市满城区。在厂区内的试车线上,为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研发制造的新型电客车准备就绪。这辆车车头采用黑黄拼色,车身颜色黄白相间。基于对现有13号线列车性能的全面升级,新车具备很多新亮点。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副总工程师 张晓杰说,整车采用了以太网控制系统,控车效果会更好。车辆在启动和停车的时候冲击力会更小。采用了变频空调,整车的噪音会更低,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车辆整体采用了电加热座椅,乘坐会更舒适。具备蓄电池牵引功能,当车辆出现故障的时候,蓄电池可以为车辆提供动力,使车辆能够运行到下一站,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13号线现在总共是44列车,目前已经调试完成了40列车。

河北京车总组装车间正在装配北京地铁22号线的车辆/记者拍摄

走进总组装部车间,工人们正在装配为北京地铁22号线生产的地铁列车。春节过后,河北京车组织工人返岗作业,备足生产材料,目前已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总组装部部长鞠志强介绍,河北京车正月初八开始复工复产,首先对全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对设备进行了检修、检查,对物料进行了准备。

河北京车已经全面实现复工复产/记者拍摄

河北京车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提升首都高端制造水平的重大投资项目。从北京的设计蓝图到河北的整车成品,协同发展在轨道交通制造领域持续走深、走实。张冬威说,河北京车将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生产制造功能,从北京疏解到河北保定,为北京“瘦身”,在当地形成了产业集聚,培育了上下游的产业,为保定市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采取了北京研发和河北制造的模式,既发挥了首都的创新优势,保持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也利用了河北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优化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布局。

【山东】全面复工复产!来看山东这些重点交通项目进展如何

济南至微山公路济南至济宁新机场段青兰高速跨线桥段,工人正加紧开展钢筋绑扎工作;G18荣乌高速文登至双岛湾段,北海互通T梁架设紧锣密鼓;齐河至临清项目现场,340名管理人员、590余名施工人员奋战在施工一线…….

春寒料峭,机械轰鸣。春节的余温尚未散尽,齐鲁大地的交通建设工地已是一派热火朝天。山东高速集团各项目施工现场吊臂挥舞、焊花飞溅,数千名建设者与数百台机械设备齐奏复工“交响乐”,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济南至东阿高速齐河段潘庄引黄总干渠大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全力推进引桥施工。2月6日,该项目各标段已陆续恢复正常施工工作。项目公司结合年度任务目标,全面开展复工各项准备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精准落实人员、材料及设备调配,倒排工期、细化责任、全员交底,严控安全、质量、进度三大关口,为项目大干开好局、起好步。目前桥梁工程完成51.2%,路基备土超50万方,项目人员到岗率达100%。临沂至滕州公路郑旺互通段,18名工人正开展该路段拱形骨架施工,2台机械协同作业。目前项目已进场施工人760名、机械设备222台(套),储备砂石料23万吨、钢材4750吨,全线路基工程完成90%,剩余征迁难点成为攻坚焦点。“加大资源投入,创新技术方案,确保年度目标优质高效达成!”山东高速临滕公司副总经理刘杲朋斩钉截铁。

荣乌高速烟台至蓬莱段改扩建现场,540余名复岗人员正接受安全培训,230台设备整装待发。项目将四车道拓至八车道,目前路基、桥涵工程已过半,山东高速烟蓬公司执行董事周昆表示:“6月底前力争8公里封闭段通车,为胶东半岛交通升级按下‘快进键’!”

开足马力忙生产的同时,不少项目也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工程品质上下了功夫。

在高青至商河项目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正在进行吊杆张拉及桥面板安装施工作业。为保障吊杆张拉过程安全及控制精度,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应用安全隐患智能监测系统,搭建“智慧监测平台”,实时监测结构应力、索力等数据,确保施工精度更准、效率更高。在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徒骇河大桥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桥头地基处理施工。“为有效提升黄河冲积平原地区桥头地基处理质量,我们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发喷扩压灌流态固化土桩加固软弱地基新技术,与传统水泥搅拌桩相比,单桩地基承载力可提高40%。” 山东高速济德公司副总经理吴传山介绍。据了解,该技术以工程渣土为原材,采用长螺旋多功能钻机将流态固化土固结成桩,实现废弃土源再利用和高效控沉,加固面积提高1.6倍,布桩数量降低30%。

据了解,2025年,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承担临滕、济微等10条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577公里的建设任务,下一步,该公司将锚定年度目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关键节点和重点部位管控,全力推动工程建设提质增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江苏】南京公交集团探索“公交+无人机”多场景应用

2024年4月,南京公交首个“小蓝鲸”无人机在马群换乘中心正式起飞,开启首次无人机空中巡航。目前,“小蓝鲸”无人机主要运用于6大场景,集合5G、低空智联网、数字技术与车辆、线路、场站等生产要素融合,应用于南京公交安全管理、运营生产以及新业态全域范围等方面,在提升巡检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场景1:场区巡视

“小蓝鲸”无人机定时定点对公交场站进行低空监测,实现全覆盖、多频次、一体化的巡视,为车辆停放、场站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小蓝鲸”无人机定时定点对公交场站进行低空监测,实现全覆盖、多频次、一体化的巡视,为车辆停放、场站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场景2:运营车辆巡航

利用无人机的低空视角和智能巡航功能,提升突发情况的应急响应能力。

场景3:客流预测与分析

实时跟踪车辆站台、轮渡码头等客流情况,为合理运营调度、客流疏散提供依据。

场景4:光伏设备与建筑外立面检视

基于无人机高立体视角和先进摄像技术,对场区光伏设备、公交场站进行多维度检视,及时有效反馈设备使用效率及场站日常维护情况。

场景5:多业态低空守护

“小蓝鲸”无人机通过低空监测实时有轨电车、轮渡等多业态线路运营情况,提供及时准确反馈,为市民乘客带来便捷、高效、智能的出行体验。

场景6:重要路口实时反馈现场情况

通过无人机的实时数据传输技术,远程监控重要路口的交通情况和车辆行驶情况,提升公交运维效能。

在主要应用场景提质增效的基础上

"小蓝鲸"无人机同步拓展民生服务场景

新学期,南京公交开启“小蓝鲸”无人机护学模式,在校园附近实时监测,将无人机与指挥调度相结合同步开展护学工作,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出行。

未来,南京公交将持续拓展

“空地联勤”新模式、巡航应用场景

提升现场管理的效率

和应急处置的精准度

为市民乘客创造

更加安全有序的乘车环境

【重庆】重庆公交集团成为全国首个官宣接入DeepSeek的公交企业

2月17日,据重庆公交公众号消息,重庆公交集团已完成DeepSeek-R1 70B本地化部署,解决了大模型与公交业务系统深度融合的需求,以及员工日常使用便捷性、数据安全性需求,计划在集团内部分批推广使用。

据了解,此次重庆公交集团也成为目前国内首个宣布正式接入DeepSeek的公交企业。未来,重庆公交集团将持续推进“重庆公交DeepSeek”智能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大模型与公交业务系统的融合。重庆公交集团将探索AI在多个关键场景的应用,包括线网优化、安全风险识别、能源充放用智能化管控、智能客服、新市场数字营销、维修知识库和智能问答等。同时,通过业财一体化系统,集团将推动AI在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智能化流程再造,构建以“数据驱动决策、AI赋能业务”为核心的新型业务体系,加速重庆公交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此前,据南通网报道,江苏省南通市最大的政务服务App“畅行南通”已接入DeepSeek。通过“AI+交通”深度融合推出四大智慧出行场景日均服务市民:实时解析全市近5000余辆公交车的GPS、交通流量数据,到站时间预测准确率达98.6%;整合公交、地铁等9类出行场景,通过动态加密二维码技术实现“一码通全城”,单次换乘认证效率提升70%;联动全市822个公共停车场数据,AI自动推荐最优车位并生成AR实景导航路径,离场时自动触发“先离场后扣费”功能;基于用户历史出行偏好,智能匹配“最省时”“最经济”“最舒适”三类定制方案,商务区至火车站通勤路线匹配精度达92%。

2025年春节期间爆火的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是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产品。DeepSeek被定义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智能搜索与分析系统‌。它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理解数据的上下文语义,实现更智能化的搜索与分析。该系统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建模,能够自动提取数据的特征,并理解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适用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DeepSeek集成了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其能够理解数据的语义,并准确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根据上下文提供相关的搜索结果。这种智能化的搜索方式提高了搜索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

【四川】AI+大数据,这两条高速成为春运“智慧路”

在2025年春运大考中,四川省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究形成并试点应用的数字化技术“智慧管控方案”,在有关试点高速公路路段实现事故响应效率提升90%、拥堵情况减少30%的突破性进展,为下一步推动全省高速公路构建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多条高速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已经超1万公里。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安全畅通出行,提升我省高速公路安全水平和保通保畅能力,春运前,四川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与蜀道集团紧密合作,依托“一路多方、五岗合一”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和路面前端设备,全力推动数字化技术“智慧管控方案”落地并成功在雅西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试点运用。

“智慧管控方案”系统──蜀道集团“1+7”平台

据介绍,“智慧管控方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以“五岗合一”工作机制为载体,整合高速交警、高速执法、高速路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整体方案,以高速路网内既有道路监测设备为抓手,融合“视频智能分析+交通流智能检测+多源数据融合感知”等技术,构建了一套全闭环的“网格化”感知体系,有效突破监测盲区,实现全域、全时段、全方位交通事件实时监测与报警。同时,还以车流量历史数据为基础,构建车流数据大模型,将整条高速公路划分为若干个路段“网格”,一旦发生拥堵、事故或设施故障,系统能迅速精准定位到具体网格,并自动启动报警流程,通过平台协作,在1分钟内完成多方指令下达,完成路段交通管控,确保快速联动响应。

五岗协同联合处置流程

试点应用期间,相关部门在雅西高速路段,共划分了31个普通监控区间和4个隧道监控区间,部署12个协同处置点位,为“发现快、定位快、处置快、恢复快”的工作目标提供了精准信息支撑;在成德南高速,创新采用“地空联动模式”,通过无人机巡飞,第一时间获取事故点实时图像和数据,辅助交警快速取证,并通过喊话引导事故车辆合理避险,严防长时间、大规模人员车辆滞留,避免二次事故发生,显著提升了快速反应质效。  

成德南高速无人机巡飞辅助地面人员管控路面

“通过‘五岗合一’联动协同机制高效运转,在雅西高速公路相关试点运用路段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相关路段高速交警执勤民警介绍,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试点路段处置效率提升35%,交通事故率降低24%。同时,试点路段应急事件最快5秒内自动报警,重大异常事件发现率达100%,网格化管理感知准确率超95%。此外,监控中心多方指令协同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监控中心“一路多方”联合调度指挥的工作量增加了25%,联动处置效率提升40%以上,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强化了多方协同能力,确保了指挥调度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运期间,我省通过运用AI技术,赋能四川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和保通保畅等工作,将传统管理模式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技术升级+机制创新”的联动组合拳。下一步,四川高速各相关部门将持续深化共治共享,探索建立一套契合四川高速特点、覆盖全域路网的智慧管理体系,以最高规格、最严标准、最强组织、最实措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高效的交通通行环境。

【广西】刘可接受广西日报采访:加快建设交通强区 深化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2月20日

《广西日报》2版刊发了

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文章

《加快建设交通强区 深化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

全文如下↓↓↓

2月20日《广西日报》2版版面截图。

加快建设交通强区 深化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

“今年广西新春第一会,既鼓舞干劲又提振信心。”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区交通运输部门正以生动的实践贯彻落实广西新春第一会相关精神和行动部署,聚焦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区,稳定交通运输有效投资,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4年是我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指导下,广西交通人埋头苦干、担当奉献,牢牢把握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坚持干字当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狠抓落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坚实的交通力量。

新的一年,交通运输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广西新春第一会相关精神和行动部署,以交通强区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可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广西新春第一会精神,扎实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努力当好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开路先锋,一步一个脚印把交通强区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平陆运河建设。锚定2025年完成投资170亿元,土石方开挖3900万立方米,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256.1万立方米的重要目标,全力推进平陆运河建设;系统推进平陆运河物流运输组织深化研究等配套工作,探索创新运河管理机制;系统谋划内河水运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力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苍梧至容县段高速公路、国道219线提级改造、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崇左至凭祥铁路、上思至峒中口岸段高速公路、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7号8号泊位工程、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二跑道)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云桂沿边铁路、柳州至广州铁路梧州至广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家大能力运输通道。

着力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打造多式联运服务品牌和重点线路,扩大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规模;扎实推进南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

发展壮大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为魂,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方案,加快行业智库联盟建设发展,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出台《广西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年度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强化“双碳”战略落实。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