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天津山东安徽江西湖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2-19 | 来源:天津港集团、合肥日报、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官网等
【天津】PortGPT遇见DeepSeek 天津港集团AI场景应用迎来更多可能
瞬息万变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作为创新的核心力量,正在席卷各行各业,特别是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迅速在全球刮起了一场AI龙卷风。近日,天津港集团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形成了具有天津港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成果。
DeepSeek作为一款拥有强大算法与深度学习能力的大模型,正在促进港口实现“技术蝶变”。乙巳年初,天津港集团第一时间捕捉到开展DeepSeek大模型研究工作,正式开源R1推理模型的低成本、高性能特性,短时间内进行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实现DeepSeek大模型与知识库部署、试用和训练,启动重点领域AI产品化研究与服务试用。
此次天津港集团部署应用DeepSeek大模型,进一步助力加速港口行业大模型PortGPT的研发,打造港口多元应用场景,通过积极探索DeepSeek+编程、DeepSeek+个人数据助理、DeepSeek+客服助理、DeepSeek+办公助理等大模型研发开发和落地,可以实现人工智能赋能、使能、拓能、创能实体产业,打造了人工智能在港口行业深度应用的“天津样板”。
据了解,天津港集团已在港口主要场景下,规模化使用数字员工辅助人工开展日常工作。港口行业大模型PortGPT-CV安全生产管理AI应用的上线,已经涵盖人、机、场、车、船、货等多个生产要素,可支撑包括集装箱、散货、杂货、物流等领域业务场景。通过部署Deepseek,将更加有效发挥操作型、流程型、AI型3大类港口数字员工的应用价值和用户体验,提升员工创造力与业务能力,辅助开展科学决策、精益管理、高效执行。
下一步,天津港集团将充分发挥专业科技团队和数字科技企业作用,通过深度融合DeepSeek推理能力与深度学习算法,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加快PortGPT大模型的深度应用,进一步融合CV(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创建适应港口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体,在港口环境下逐步构建人机智能交互、内容生成、自动化执行等能力,让新质生产力成果切实转化为天津港“双一流”建设的“助推剂”!
【山东】济南这两条穿黄隧道,计划通车时间定了!
跨黄通道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24年11月23日,济南黄河大桥(新桥)、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同时通车运营,携河北跨迈出关键一步。2月18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目前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航天大道穿黄隧道、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等交通工程进展顺利,跨黄“四桥四隧”有望在2027年全部建成通车。
黄岗路穿黄隧道:
预计年底实现隧道贯通
2026年9月通车运营
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是跨黄“四桥四隧”的重要一隧,工程南起蓝翔中路与黄岗路交叉口,向北依次下穿二环北路、绕城北高速、南岸大堤、黄河、北岸大堤、鹊山水库沉沙池,出地面后设置收费站,终点与在建G309互通立交相衔接。线路全长约5.8公里,其中隧道段长约4.8公里,盾构段长约3.3公里。
项目盾构开挖直径17.5米,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隧道采用单洞双层外径16.8米盾构隧道方案,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工程总投资约74.09亿元,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2025年省重大项目。
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工,经过2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黄河北岸工作井及机架段、南岸工作井及明挖暗埋主体结构已完成施工,正在进行北岸立交段桥梁施工及南岸匝道段主体结构施工。“盾构机2024年5月19日下线,目前已累计掘进1436米,占设计总量的43.64%,预计2025年3月15日到达黄河北岸大堤,2025年10月1日到达黄河南岸大堤,2025年底实现隧道贯通,2026年9月通车运营。”施工人员告诉记者。
项目建成后,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将助力济南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互联互通,成为促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标杆性工程。
航天大道穿黄隧道:
预计2027年9月建成通车
搭建城北片区骨架路网
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工程东起航天大道与县道X012交叉口,沿在建航天大道向西,下穿规划滨黄大道和黄河后,止于西岸马家店村外西北侧接收井,全长3888米。工程定位城市主干路,隧道采用60km/h的城市主干路技术标准,双管单层盾构形式,双向6车道。
工程于2024年1月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约61亿元,计划工期45个月,计划2027年9月建成通车。据施工人员介绍,目前项目推进顺利,东岸围护结构、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南线弧形槽,盾构机吊装施工。西岸围护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接收井土方开挖。
作为串联黄河两岸的骨干线,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黄河两岸、搭建城北片区骨架路网、开辟机场西向疏解新通道,并起到带动沿线开发等重要作用。
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
2026年底或将实现
“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
位于航天大道穿黄工程南侧约10公里的遥墙机场内,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同样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一座机场带动一座城,作为重要对外门户与城市名片,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将新建60万平米T2航站楼,新建2条3600米跑道,飞行区等级升级为4F级,可以满足民航现役所有机型保障需求,新建38万㎡综合交通中心,引入济滨高铁和3条地铁,集机场、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根据规划,扩建工程飞行区工程分阶段实施,目前东飞行区已全部完工,并顺利完成了竣工验收和民航行业验收,部分设施已正式投入使用。西飞行区地基强夯全面完成,水稳基层正有序推进。
此外,航站区T2航站楼主楼正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基坑施工和地上结构施工,综合交通中心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停车楼主体结构完成封顶。西飞行区地基强夯全面完成,水稳基层有序推进。记者从交通部门采访获悉,济南市将全力推进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预计2026年底建成,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安徽】安徽省第二条全自动地铁线路将于今年开通→
继去年12月26日
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后,
全省第二条全自动地铁线路
——合肥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
将于今年开通
目前该线路建设正在全速推进。
来到位于合肥市采石路与南淝河路交口以北的6号线一期甘棠路站,从该站B出入口进入站厅层可发现,该站装饰装修工作大部分已完成。在站台层,除了站点标识未贴,其他工作已接近尾声。目前,该站正在进行机电装饰装修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八成。
在6号线一期东北方向,位于合肥东部新中心的雨山路与高亮路交口附近的振兴南路站目前也正在进行机电装饰装修工程,总体进度约七成。
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截至目前,6号线一期工程17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36条盾构区间已全部贯通,正在同步进行附属结构、铺轨、强弱电、机电、供电施工。
据了解,6号线一期新建线路为27.5千米,设站17座。而先前开通运营的青龙岗站至北雁湖站7.7千米的线路,则由4号线拆分而来。由于6号线一期是全自动驾驶线路,4号线从北雁湖至青龙岗区间将接入6号线,涉及的区段是全国首例已运营线路在运营期间进行的全自动驾驶升级改造。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准备当中。
今年开通运营后,6号线一期全长将达到35.2千米,线路衔接4号线北雁湖站,沿玉兰大道、望江路、太湖路、尧渡河路、高亮路、钟油坊路、和平路、东风大道敷设,止于东风大道站。
届时,合肥东部新中心将与包河区、蜀山区实现无缝对接,合肥也将拥有全省第二条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这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东西向公共交通供给、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支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江西】江西交投集团4条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全部通车
春节假期刚过,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西交投集团”)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项目建设者们以“开年即冲刺”的劲头,抢抓节后复工黄金期,科学统筹资源、精准调配力量,迅速掀起建设热潮,为2025年实现全线通车目标按下“快进键”。
樟吉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摄影:段友情
作为江西省“十四五”重点项目的遂川—大余高速公路,其控制性工程上犹江特大桥右幅已于2025年2月16日顺利合龙,标志着该桥梁工程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上犹江特大桥全长1419米,主墩高达126米,是江西省高速桥梁史上最高墩桥梁。目前,桥梁左幅施工也在加速推进,预计今年4月底实现全桥合龙,计划于6月全线通车。
樟吉改扩建项目作为赣粤交通走廊扩容升级工程,目前路基工程、路床交验基本完成,桥梁工程完成92.76%。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将有效提升区域交通通行能力。
沪昆高速梨东改扩建项目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进展,累计完成投资232.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5.0%。项目房建主体工程均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预计2025年底全面完工。
沪昆高速昌金改扩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计划于4月底完成第二次交通导改。目前,已有新余东、黄土岗、西村、芦溪、湘东5个收费站提前开通运营。项目预计也将在2025年底建成通车。
江西交投集团四条高速公路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江西省高速公路网络,推动区域经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为连接江西南部、粤港澳大湾区及大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湖南】湖南交通设计院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造
日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交通设计院”)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启动公司股份制改造的议案》,标志着湖南交通设计院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造。
在此之前,湖南交通设计院经历了两大重要发展节点,顺利完成混改,并实现控股股东变更。
2022年4月,湖南交通设计院作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混改试点企业,引进佛山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沙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科达基建有限公司四家战投,实现员工持股25%,建立起了员工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
2024年11月,湖南交通设计院控股股东由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意在整合省属国有设计资源,补齐磁浮交通产业链短板,有利于发挥轨道集团“链主”作用,更好地推动湖南交通设计院股改和上市进程,打造磁浮交通领域专业设计龙头企业。
根据《关于启动公司股份制改造的议案》,湖南交通设计院正式启动公司股份制改造工作后,将聘请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开展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方案论证、法律审查等工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公司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争取今年底实现股份有限公司挂牌。
此次股份制改造将推动湖南交通设计院建立更完善、更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提质、服务转型升级、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实力,实现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为后续资产证券化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回报社会、客户、股东、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