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春运瞬间,你还记得吗?

时间:2025-01-15 | 来源:交通运输部、新华社 、工人日报、 视觉中国、 澎湃新闻 、解放日报

2025年春运已拉开大幕,

40天时间里

预计全社会跨区域

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

从1954年进入大众视野,

春运已悠悠走过71年。

从坐上绿皮火车慢慢颠回家,

到动车“陆地舰队”蓄势待发;

从摩托车大军盛行,

到自驾出行稳居主体地位

……

熙来攘往间,

春运的点滴故事、

赶路人的记忆碎片,

折射出交通之变、时代之变。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流动的中国,

我们触摸的是一个时代的脉搏。

1954年,国家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当时的日均客流为73万人次,高峰客流90万人次。

1958年,北京铁路员工们为乘客提供各种方便,旅客们的行李包裹可以给送到家。

1965年,北京站的工作人员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为旅客服务。

1979年,我国春运客流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开始汇聚,图为当年火车票。

1980年,新华社电讯稿第一次用了“春运”的字样,指大规模的春节客运。

1982年,巡视一节车厢需要20分钟,因为车厢内过道上、座椅下面、座椅靠背、甚至是行李架上面都是旅客。

1984年,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室,车站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为旅客们演出文艺节目。

1987年,北京等车的返乡农民工。

1991年 ,广州火车站女厕,那时候火车站厕所排队的人比今天节假日景区的人潮更“汹涌”。

1993年,北京火车站春运高峰,旅客在排队进站。

1995年,广州火车站检票口,那时拥挤的检票口常常让人崩溃,甚至被挤到想哭。

1995年,从广州火车站出发的棚代客车。这种车厢原本是装货物的,但是到了春运高峰,铁路部门就会将此车厢进行简单改造,用来进行短途运输。

1997年,计算机打印的红色软纸票正式投入使用,从“做手工”到“敲键盘”,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图为1997年1月,乌鲁木齐火车站告别了30多年来人工售票的历史,开始实行微机售票。

1999年,北京站春运第一个高峰日2月7日,上下车旅客达13万人。由于旅游人数猛增,北京铁路公安部门抽调300多位民警维持秩序,确保春运井然有序。

2000年,已经挤不上车的乘客央求工作人员别赶他走。

2000年,一双女子的脚,凝固了岁月的艰涩。

2001年,从厦门开往重庆的列车路过汉口火车站,旅客拿被单挡风。

2001年,广州火车站,长时间排队让一名女子在购票的队伍中精疲力尽。

2003年,一名江西吉水的小兄弟在火车车窗玻璃上哈一口气,写下了“回家”二字,想把那份好的心情告诉大家。

2004年,深圳春运铁路预售票服务区,站台上人山人海。

2004年,一列上海至安徽阜阳的临时客车停靠南京火车站时,一些旅客挤进车厢过道里乘车。

2005年,南京火车站,车厢里寸步难移。

2005年,一名农民工扛着孩子乘坐从北京西站开出的“民工专列”。

2006年,旅客在北京站通过人工检票进站。

从2006年开始,每年有50多万来自广西、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务工人员因挤不上火车而选择骑摩托车回家过年。这也成为中国春运历史上的一大特色。

2006年,北京西客站候车室,一位母亲咬断方便面喂孩子,她的孩子张大了嘴巴。

2007年,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火车站,一名乘客试图从车窗上车。

2007年,在银川火车站,两位女铁警自己掏钱为一对遗失车票的母子办理补票并送他们上列车。

2008年,40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4万警力出动,总共耗时11天才疏通了车站。

2008年,一名旅客顶着大雪在合肥火车站进站候车。

2009年春运,西安,工会助农民工平安返乡。

2010年,弯腰的“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

2010年,东莞火车站,一位小旅客正准备登车。

2011年,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挑着行李、背着孩子在杭州火车站赶车。

2011年,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

2013年,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13年,从宁波东开往广州的列车到达杭州火车站时,阳先生利用停车间隙在站台上与同行的小孙子“拥抱”。

2014年,在粤桂交界的广西梧州市藤县路段,返乡的摩托车手行驶在公路上。

2016年,广州火车站公交总站上排队等候进站的旅客。

2017年,山航“好客山东·景芝”号飞机迎送援疆人回家,为全机每一位旅客送上节日祝福和礼物,共贺佳节。

2018年,动车组凌晨停靠在武汉动车段的存车线上,准备进行检修和保温作业。

2020年,武汉汉口火车站内,蓝天救援队对车站进行全面消杀,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2021年,在广州南站候车室候车的家长为孩子整理口罩。

2024年,我国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跨年航次自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整个航程历时6天5晚。

2024年1月26日,在上海虹桥机场,国产大型客机C919搭载111名旅客,执行它的第一班春运航班MU9197,从上海飞往成都。

2025年春运,自驾出行稳居主体地位,各地加快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春运变化太多,

持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

更密的路网、

更强的运力、

更优的服务,

让回家的路越来越短,

让一路旅途越来越温暖,

变的是速度、方式与服务,

不变的是热腾腾的归乡之心。

此时此刻,

或许你已踏上回家路,

或许你坚守在工作岗位

唯愿路上的每一个“你”旅途平安,

再祝万家团圆、山河无恙。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你难忘的春运故事。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