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山东湖南江西广西福建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5-01-08 |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江西交通、广西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山东】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于永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当好现代化强省建设开路先锋
山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全省经济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其中提出的“提高投资效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明确要求,为做好2025年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为总抓手,坚持干字当头,加快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努力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一是全力以赴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围绕率先建成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新质生产力发展、转型升级“三个样板”,打造十大示范引领性工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山东贡献、当好山东示范。
二是千方百计加大扩内需稳投资力度。坚持项目为王、抢抓机遇,全力推动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面梳理交通重点项目,形成2025年作战图、“十五五”规划图和2035年中长期展望图。2025年,全力推进雄商、津潍、潍宿高铁,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和济南机场快速通达等141个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落地开工、抓建设推进、抓投产达效,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500亿元。
三是多措并举推进运输服务进中提质。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入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持续增加高品质、便捷化运输服务供给,努力打造连接国际国内、覆盖城市农村的新型高效客运服务体系。
四是坚定不移推动交通运输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持续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重要集聚区,努力形成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五是持之以恒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红线。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首位意识,紧盯重点领域,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力维护行业安全稳定。
【湖南】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主缆架设完成,“力”的传奇在这里书写
远看,这座特大桥像两根“麻绳”,绑在两个“木栓”上,与即将铺搭的一层“垫板”,形成两个叠角三角形,一跨过江。看似简单,其实这是240多个复杂受力体系的科学组合。
2024年12月26日,人称湖南“第二座矮寨大桥”的G59张官高速公路洞庭溪沅水特大悬索桥(简称洞庭溪大桥),主缆架设完工,为大桥提前通车画上重重“一撇”。
大桥2022年9月开建,在同类型桥梁建造中算是神速。那么,质量是否可控呢?
一“绳”定音
2024年12月上旬,笔者从湘西北沅陵县清浪乡,爬上洞庭溪大桥北岸124米高索塔。眼前,“麻绳”变成3500多吨重的一根主缆,它由127根索股“拧”成,数人方能合抱。
万千吨大桥系于两根主缆,它是生命线。
寒风呼呼刺骨。民工雷成艾与李庆宁、李庆祥、李开雄等6名同事,正在牵引主缆,动作娴熟果敢。大桥指挥长焉学永、施工项目经理苏巧江等,正从对岸索塔“踩空”施工猫道,巡查过江来。
建设者主动加班加点,抢抓主缆施工。
为赶在2024年12月26日完成主缆施工,建设者自愿加班加点。午间,大伙一块,站在索塔吃盒饭。
听他们讲,主缆定位准确,是大桥质量关键点。1号“基准索”定位,是主缆定位关键。而测量,是关键之关键。
为此,业主召开三次碰头会,进行讨论部署。10月20日,1号基准索定位时,业主、施工、监理、监控单位齐齐到场。外业组兵分三路测量,在桥下,在桥上,在两岸山上。内业组在项目部,对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处理,调整控制主缆索股线形。
测量,要等到晚11点以后,温度稳定下来,才能搞出几组数据。工作量大,要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和折光等,要又准又快。慢了,这组数据没用,重来,因为一个温度一个线形。数据一出来马上就算,现场马上调线形,并进行稳定观测。
云雾水气,时刻缠绕着沅江,跨径800米,大地折射影响较大,当地“小气候”明显。第一晚起初下雨,后来起大雾,环境不好,测量不顺,无数据反馈。只得停工,查原因,正棱镜,等候温度稳定,继续作业。
22日晚上,温度更是一直不稳,半小时内降0.5度至几度,测出的索股线形,与目标线形偏差大,大伙急得像热锅上蚂蚁。
连续四个通宵,焉学永、苏巧江、刘源、廖园园、赵定发、谢祥、凌李华、王勇等管理人员,点拨要点,指导作业,稳定大家情绪。每天从晚10点至翌日7点,他们与几十个弟兄,摸爬滚打在桥上工棚,在寒风冷冽,在夜深人静,在灯火通明之中。
现场数据测出来,整理的整理,分析的分析,复核的复核,确认的确认,调索的调索,稳定观测的稳定观测,一刻不可耽搁。24日,主缆1号基准索目标线形,与成桥线形终于“吻合”。
吻合,即目标线形、成桥线形高度差,缩小到小于2毫米,三分之一米粒高。
小科普一下。大桥主缆自然形态叫空缆线形,经测量调准后的1号基准索线形,叫目标线形;其余126根索股调准后的线形,叫成桥线形。空缆线形与成桥线形高差,看似一丁点,其实两层楼高。
在较差的自然环境下,1号基准索定位四天便搞定,创同类桥型速度之最。而且,测量数据远超精准规范四倍,即40万分之一比10万分之一。
一“绳”定音准而快,秘诀在哪?外聘监控单位湖南交通设计院专家曾振华坦言,“建设团队专业度、契合度如此之高,少见!”
给混凝土“穿棉衣”
有人说,罗马人是两千年前首次使用混凝土。其实,安徽马鞍山市凌家滩先民,在5300年前,“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已懂得类似混凝土的建筑工艺。古老应世的混凝土,1900年,在建材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抗压、抗拉、抗弯、抗剪、抗折的力学性能,是混凝土最重要的“革命”特征。最高153米索塔,最深60米锚碇,洞庭溪大桥由15万方大体积混凝土“堆”成。
但是,“膀阔腰圆”的大体积混凝土,有时像“娇娘”,冻不得也热不得。夏季施工,要对它“洗澡”降温,且追溯到对碎石降温,现场搅拌降温,运输降温,入模降温。
冬天呢,要把它呵护得暖暖的。混凝土顶面和侧面都要“穿”棉衣、盖棉被。着装太厚,温度过高,混凝土会烧坏,影响强度;温度过低会开裂。
怎么控制呢?洞庭溪大桥的“洗澡”水,都是人工智能控制;测温元件“潜藏”在大体积混凝土“怀中”,时时掌控“体温”。
工地现场。
2023年冬天,南岸索塔下横梁施工时,下了几场冻雨夹雪。滴水成冰,下横梁支架和平台很滑,危险!苏巧江率领弟兄们,撒盐除冰,加固防护,垫铺麻袋,并紧急采购一批棉衣棉被,给所有施工设施、混凝土“穿上”。
张龙飞、熊飞翔、黄宇、陈万山、张子龙等,全程值守现场,手脚冻得麻木,最多喝点保温杯热水。但是,没有一个逃兵,他们“捂热”每一方混凝土,每每坚持施工一二十小时。
冰天雪地,可晒出建设初心的“成色”。
“配合比”与战斗力
当地不产河砂,需从岳阳运来,兜兜转转、颠颠簸簸非常困难。于是,大桥业主、项目部进行优化设计,所有结构物使用机制砂。机制砂以当地卵石破碎,代替河砂,可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
而机制砂使用,关键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并使用“双掺”,即在水泥中加入粉煤灰和矿粉。这样既节约成本,又减少混凝土水化热,避免结构物产生外表裂缝。
问题来了。气温喜怒无常,每天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每小时可能不一样,原材料、砂石、水的温度也不一样。而混凝土配合比,对温度敏感,如同皮肤对搔痒,项目部只得做试验50多次(一般试验20多次),终于获得最佳配合比。
最佳配合比产生最大凝聚力,最大凝聚力往往产生在最佳时刻。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最佳时刻,在夜间10点以后。每次浇筑完成,大桥都邀请第三方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
项目部资深试验员杨伟成、赵奇说,大桥的试验规范比法国还严,检测手段比欧洲更优。
工地小年夜。
大桥北岸工区长刘超,讲起2月初小年夜施工,至今不寒而栗。
寒风如同利刃,割裂着夜的宁静。漆黑的天幕下,星辰如同微弱的希望之光闪烁。当晚,上百名建设者对北岸索塔下横梁进行第二次“铸造”,打通“塔梁异步”施工对上塔柱“生长”的影响。
随着项目部副经理谢祥一声令下,塔吊在夜空中舞动长臂,仿佛与风声合奏。混凝土如同生命的血液,通过泵管流入模具。布料、指挥车辆、检测坍落度、振捣混凝土,操作的操作,指挥的指挥,监控的监控,业主、施工、监理人员各司其职,每一个作业都一丝不苟。
3点39分,寒风肆虐更甚,夜风更为刺骨。大伙脸上的热气在寒夜中凝成水汽,这种水汽,一直默默坚守至11点,浇筑工作圆满完成。
“2345”创新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数千年前的梁桥,到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大桥,从建筑角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开拓不止、创新不辍精神。某种意义上说,洞庭溪大桥也是一座创新桥。
针对工程建设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大桥会同多家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并在施工中运用,这就是“2345方案”。2即两项湖南省地方性标准,3即三项全球领先桥梁建造新材料,4即“四新”技术大规模运用,5即五项原创技术。
比如,高标号大体积混凝土双掺配合比、温控防裂缝技术,有效防止了大桥15万方大体积混凝土有害裂纹的产生。要知道,有害裂缝是悬索桥质量、桥旅融合之大忌。
比如,UHPC新材料课题研究。原来钢筋是需要做焊接接头,现在不需要焊接,只需搭线,质量速度双赢。
扁锚预应力张拉,在施工中避免不了。大桥研发采用的六孔扁锚张拉技术,由传统的单根张拉变为整体张拉,张拉效率提升300%。同时规避桥面下高空作业风险,张拉施工质量至少提高20%。
大桥主缆一“绳”定音后,哪怕风霜雨雪、大火炙烤,永远更换不了,所以防护防腐至要。“环保型石墨烯改性硅钛纳米重防腐涂料制备技术”,即将大桥主缆、吊缆索股由缠绕式防护,改为石墨烯包扎防护,防腐效果远超预期,被誉为大桥的“金钟罩”。
而“主缆气凝胶毡抗火与光固化复合材料缠包带防腐组合体系”,能大幅提升主缆的抗火性能,并通过光固化特性,使施工更加方便、经济。
至于“北斗GNSS+测量机器人高边坡安全监测技术”,可以对大桥高边坡关键点,实施24小时连续安全观测监测,实现“实时、精度+成本”有效结合。去年,大桥南岸锚碇边坡滑移,要不是北斗机器人观测,质量安全损失不可估量。
上述名词术语拗口,但道理不拗口。这不仅彰显科技创新的力量,给洞庭溪大桥质量安全多上了一把“保险锁”,而且降低了建设成本,推动桥梁建设技术的进步,可谓“一举三得”。
不可不察“心之力”
1917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撰写文章《心之力》,深刻论述人的意志力、内驱力——“心为万力之本”。
大桥建设尤需“心之力”。地处偏远,地质复杂,地材贫乏,运输困难,施工难度大,项目概算低,经营压力大,洞庭溪大桥是湖南在建最大跨径悬索桥,堪称“第二座矮寨大桥”。
是照葫芦画瓢交差,还是精心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呢?
2022年4月底,焉学永任洞庭溪大桥指挥部指挥长。下车伊始,他与指挥部总工程师戴桂华,拿着设计图,深一脚浅一脚,进行地毯式调研,谋划创新创优之路。
优设计,抓重点,攻难点,树“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节资金,建精品。大桥指挥部与接踵而至的施工项目部,走出去请进来,边施工边研发边总结,积极践行“2345方案”。
1号基准索定位时,湖南路桥集团长江公司测量骨干,及其大桥项目部所有测量员,全部“会师”工地。笔者几次采访项目部,苏巧江、张龙飞、欧阳强、赵定发、谢祥、廖灿、易继武等,谈起施工建设,娓娓道来,随口一串数据。最近到访,项目部人员大都上工地,只有副经理王军,在驻所开协调会。文科出身的老王,谈起施工质量安全,竟然头头是道。
敏于言,更敏于行。大桥攻克了运输困难、场地狭窄、高边坡钻孔灌柱、大体积混凝土、索股架设等诸多难题。
2024年3月、8月,湖南省交通质安局分别通报,洞庭溪大桥实体检测质量合格率为100%。
古有1706年建成的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重40余吨,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索塔,曾经创造了古代悬索桥跨度的世界纪录;今有桥长1707米,宽26米,全桥重64万吨,两根主缆牵引两岸索塔,为湖南在建最大跨径、钢混结构的洞庭溪悬索桥。
穿越时空,精神赓续。数百建设者,不正是将大桥质量安全系于一身的“主缆”吗?
钢梁安装,大桥施工中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风险因素最多的环节在即,更大考验在前。
【江西】汇贤大桥,开工!
近日
赣江新区汇贤大桥工程
开工建设
正在进行驻地建设和临设施工
其中
大桥东岸施工主栈桥桥台已浇筑完成
已完成2跨栈桥
西岸施工主栈桥已完成6跨栈桥
建成效果图汇贤大桥工程自西向东跨越赣江西支,西起赣江新区儒乐湖新城汇贤大道与金水大道交叉口,东至南昌县南新乡新建堤顶路。该工程全长890米,其中桥长791.5米,包括1座主跨跨度为280米的特大高低双塔斜拉桥,桥塔采用“火炬”造型,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设置双向四车道,计划2026年12月完工。
建成效果图
据了解,汇贤大道作为赣江新区直管区“七横五纵”骨干路网,也是南昌市“十纵十横十联”干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往西接西外环绕城高速公路,往东跨赣江连接南昌县南新乡。该大道的建设对发挥赣江新区儒乐湖新城核心区用地功能、对外交通功能至关重要,同时将有效串联赣江新区儒乐湖新城、南昌县南新乡、东湖区扬子洲镇等乡镇,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城市“北融”发展步伐。
【广西】平陆运河旧州大桥0号块全部浇筑完成
1月6日
平陆运河旧州大桥0号块
全部浇筑完成
标志着旧州大桥全面进入
悬臂浇筑的挂篮施工新阶段
平陆运河旧州大桥施工现场。
平陆运河旧州大桥为跨径75+130+75米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截面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直腹板形式。旧州大桥总计浇筑0号块2个,分别为航道右侧2号墩0号块,航道左侧3号墩0号块。0号块梁顶宽9米,底宽6.7米,高度8米,单个0号块浇筑总方量约365立方米,分两层浇筑。
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以技术赋能桥梁建设提质增效,采用装配式预应力锚固牛腿支架施工技术,通过对牛腿施加预应力来减小施工过程中牛腿的弯曲变形,确保牛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工艺创新,有效提高了焊接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装配化、标准化程度,后续悬浇腹板可直接使用,搭配悬臂内模组成少拉杆模板体系,起到了节省人工、缩短工期的作用。
平陆运河旧州大桥施工现场。
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均开展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把关托架搭设、牛腿张拉、模板拼装、钢筋绑扎、纵横竖向预应力安装及预埋件埋设等各关键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符合检查要求与验收标准;现场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浇筑过程,确保施工过程操作规范、组织有序,切实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福建】大国重器助力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东主塔钢套箱定位安装
1月8日12点18分,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东主塔总重4037.5吨的“金刚护体”——钢套箱成功定位安装,为后续主塔承台封底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为福建省重点工程,全长约19.62公里。其中,刘五店航道桥全长1948米,索塔高178.1米,主跨长928米,是福建省内最大的跨径桥梁,也是福建省第一座离岸式海中悬索桥。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东主塔,为海上全离岸施工。东主塔钢套箱为双壁钢套箱结构,形状呈哑铃型,总长105.8米,总宽为47米,高度为11.3米,总重达4037.5吨。作为桥梁永久防撞设施,钢套箱如同桥墩的“护盾”,能有效缓冲船舶等水上交通工具对桥墩的意外撞击,防止海水对承台的侵蚀,提高桥梁的使用耐久性。施工时,将“护盾”底部和海中桩基相连并固定,浇筑封底混凝土,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型“人工岛”,为承台提供干作业环境,实现海上施工“陆域化”。1月5日,钢套箱于漳州港中信重工基地启航,沿厦漳海域运输至刘五店航道桥施工区域,航程约21海里(约38.9公里),耗时3个小时。钢套箱施工采取分幅安装的形式,先进行左幅套箱安装锁定后,再进行右幅套箱安装工序,最终实现合龙。
为确保钢套箱安装过程中平面位置、顶面高差、垂直度和下沉各点准确同步,项目团队以技术方案为纲领,科学组织、统筹推进项目施工,引用国内最大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二航卓越”轮进行钢套箱吊装,其配备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可实时感知风、浪、流等环境条件,有力保障吊装过程作业安全。项目还采用四角布缆的方式,通过定位锚、缆绳等定位系统,对套箱安装姿态进行实时监测调整。同时,通过设置120个传感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全程智能控制,全面监控套箱下沉作业中套箱水准、水位、GNSS、应变、倾斜等情况,“手眼并用”将整体施工误差精准到毫米级,单个套箱成功安装仅用3小时。
厦金大桥(厦门段)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高速公路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的通道,将有效缓解翔安进出岛通道及新机场片区交通压力,极大提升厦门本岛到翔安机场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