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江西四川广西湖北海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12-19 | 来源:江西交通、海南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上海】首家数据科技央企亮相!
12月19日上午,首家数据科技央企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上海揭牌成立。
中国数联物流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为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注册资金100亿元。公司引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据了解,公司将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口岸等领域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构建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以数字技术提升产业运营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江西】估算投资36.04亿!这条高速正式开工→
12月18日
济广与厦蓉高速会昌联络线项目
正式开工
该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起点位于会昌县西江镇既有会昌北互通东约2.6公里,设置会昌北枢纽连接G76厦蓉高速,之后向南布线,过石迳村,龙潭面、龙脑水库设置隧道、桥梁穿越山岭至瑞金市谢坊镇新民村,路线上跨国道G206、跨越绵江,至会昌县城北,设置会昌东互通与G206相接,终点设置会昌东枢纽与G35济广高速连接,路线全长22.965公里,估算投资36.04亿元。
项目建成后,将使赣州至会昌里程缩短约39公里,使会昌县融入赣州市1小时经济圈,对于完善赣州东部干线路网、强化区域交通联系、加快赣州东部片区经济发展、有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人民美好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由省交通投资集团所属的江西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并联合赣州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市沣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竞得特许经营投资人,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以来江西首个开工的特许经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四川】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建成通车!凉山彝区腹地迎来首条高速公路
12月19日,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54公里通车仪式在昭觉收费站举行,活动现场宣布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建成通车,结束昭觉、美姑两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据悉,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将于12月20日中午12时正式向社会车辆开放,美姑至昭觉的车程时间将从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大大便捷沿线彝区居民出行。
乐西高速美姑至昭觉段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川高公司主导投资、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四川路桥交建集团参与建设),起于美姑县巴普镇,经九口乡、拉一木乡、庆恒乡、竹核镇,止于昭觉县以南的新城镇,与G7611线昭通(川滇界)至西昌段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约54公里,全线设置美姑、九口、拉一木、竹核、昭觉5处收费站,美姑、昭觉2处服务区。
乐西高速昭觉至美姑段全线有2处控制性工程,分别是大凉山2号隧道和子莫格尼特大桥。其中,大凉山2号隧道全长12.5公里,是西南地区在建高速公路中第四长隧,为应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富水带作业、斜井及辅助主线反坡排水、穿越区域性大断层、瓦斯段、岩爆等隧道施工挑战,参建单位以地震波法(TSP)、地质雷达(GPR)、C4超前瓦斯探孔+BIM系统为基础的三位一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建立隧道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对富水区及区域断裂带的精准预报和定位,项目荣获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隧道与地下空间创新工程”一等奖;子莫格尼特大桥位于断层下盘,桥位区处于4条次断裂带,其12号墩柱高达148米,为全线最高。建设过程中,采用旋挖钻机与冲击钻机联合成孔技术,快速穿越两条断层破碎带,并创新使用装配式牛腿的挂篮进行预压施工,提出“乐西高速多跨曲线连续刚构桥主梁施工”技术研究课题并成功立项。
乐西高速项目马边至昭觉段是首条深入大小凉山腹地的全天候交通大通道,全线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彻底结束美姑、昭觉、雷波三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打通成都平原和攀西地区交通双通道,更好服务于大小凉山和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将发挥重要作用。
【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广西交通,赞312月1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项目一期在防城港市顺利开工,将打造成为具有多式联运、物流供应链金融、保税、交割仓、面向东盟的国际现代物流园,对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网络,促进区域内外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助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高质量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开工仪式现场。
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项目一期位于防城港市渔澫港区东湾物流园区牛角沙路西侧,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旗下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用地192亩,总铺轨长度2.3公里,主要建设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仓库以及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候工楼、维修车间等配套设备设施。项目主要开展班列发运、大宗货物仓储装卸、集装箱拆装箱等业务,货物品类有粮食、有色金属矿、化肥等,预计年中转服务能力可达750万吨,日集散能力达到2万吨。
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项目建设场地。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海、钦州联运中心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此次防城港联运中心项目一期的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版图上的关键拼图。该项目建成后,北部湾港三港域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无缝衔接能力将大幅提升,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
【湖北】京港澳改扩建工程汉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2024年12月19日,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改扩建工程汉江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顺利建设完成,计划在2025年中旬实现全桥建成通车。
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扩建项目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全长158公里,总投资210亿元。项目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横跨武汉市东西湖区和蔡甸区,原桥为跨径110+180+110米连续刚构桥,四车道宽度,2001年9月通车服役。现改扩建为主跨155+450+155米双塔双索面半漂浮组合梁斜拉桥,桥面单幅宽23.75米,为8车道宽度。
京港澳改扩建的建设者坚持“智”建大桥、“慧”谋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了“京港澳智能建造基地”,首次在桥梁施工中创新了塔吊远程地面智控施工技术、智控液压爬模施工技术、数控吊罐+智能布料一体化高墩施工技术,已申报工法8项,申请专利13个,已授权专利4个,运用新技术成果破解项目难题,助力大桥高质量建设。
汉江特大桥全长1667米,索塔采用“花瓶形”,主塔高123米,全桥共144根斜拉索,单根最大重量16吨,最长约234米,大桥共37个节段。四川路桥公司项目施工团队优化设计图纸,精确控制大桥钢结构每片梁的各项尺寸数据,采用两台55T桅杆式起重机,创新可移动式平台、C型吊耳等多种工装设备,以“积木”搭接的方式,从汉江南北两岸分节段进行钢混合梁拼装,采用“温度配切法”实现大桥高精度合龙。从承台施工到节段梁安装,湖北交投智能检测公司技术团队利用有限元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对索力、梁体应力、温度应力、标高和几何线型进行了全过程监测,准确地预测节段梁标高,最终在合龙施工时,两端钢梁高差小于3毫米,轴线偏差小于2毫米,索力最大偏差小于5.1%,远远高于规范要求,实现最终成桥线形优美、品质优良。
汉江特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南北大通道京港澳高速的通行能力,对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路结构,引领湖北全省高速公路智慧化转型升级,促进武汉城市圈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洋浦,如何向“绿”启航?
装卸集装箱,运输车辆交叉穿梭……12月17日上午,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派忙碌景象。与之隔海相望的儋州海花岛上,2024全球绿色航运大会正在举办。
集装箱货轮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这次大会选在儋州举办,也是看好这里有洋浦港,有绿色港口的基础。”西门子能源全球副总裁表示,这里有风电产业基础,也有链接世界的自贸港政策,能够更高效地实现船运绿色低碳转型。
为期两天的大会,能源和相关行业领先企业代表以及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技术领域行业专家,围绕“迈向零碳未来:创新与合作推动绿色航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进一步提升海南在绿色能源和绿色航运业的国际影响力。
大会现场,“零碳未来”和“绿色航运”是关键词。
在全球绿色航运大会现场,嘉宾在仔细听讲。主办方供图
在全球航运快速发展的当下,一组数据道出了这两个关键词的重要性: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关键纽带,每年承载着超过80%的货物运输,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3%。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行业共同发展目标。
大会的举办,实际上传达着一个共识:迈向绿色零碳是航运发展的必然。怎样去实现?最直接的选项是使用更加清洁的航运燃料。
对此,法国液空集团资深国际专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绿色航运燃料的选择应依据使用场景来进行科学第一性地选择,在风光充足的地方,首先考虑电,然后是气态的氢。”
今年9月,西门子能源海南创新中心(绿色能源产业创新)在洋浦揭牌,其中一项便是开展“氢能+船舶”示范应用,先行在洋浦港重点打造全球绿色甲醇(绿氢)加注示范基地,进而在远洋航船、渔船等领域分阶段实现绿色燃料替代。
自动化码头及新能源载运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组织调度平台、新一代双燃料混合动力船舶及新材料船舶、新型港口集疏运系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带来的资料中,人们看到,从码头到船舶,从调度到运输系统,都是可以开展绿色航运的场景。
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海南近年来在绿色航运领域持续发力。海南正加大新能源船舶推广力度,鼓励航运企业使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电动船舶等,减少船舶对传统燃油的依赖,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推动智能航运技术的应用,提高航运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航运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全力促进绿色航运发展。
尤其是“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为海南发展绿色航运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洋浦港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纯电牵引车、节能环保岸电设施等项目,凭借这一系列举措,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已正式评为海南自贸港首个“四星级”绿色港口,成功迈出实现“零碳”绿色港口的关键一步。
当天的大会现场,清洁能源国际创新联盟的创立是重头戏之一。
该联盟将立足海南区位特点及能源资源禀赋,搭建促进清洁能源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领先平台,在绿色能源转化、绿色氢氨醇产业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等领域积极推动资源整合、驱动创新与国际合作,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及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提供创新性、专业化与国际接轨的解决方案,助力海南省完成2035年基本建成清洁能源岛目标。
在法国液空集团资深国际专家看来,延长绿色产业链,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海南还有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以海南发展氢氨醇产业链为例,首先便是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制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吸引国内外大型船只来海南进行燃料加注和货物中转,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着重推动应用场景示范与推广,探索“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数据中心”等融合示范项目,“另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合作也十分重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海南省氢氨醇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将积极促进各方协同合作,走好绿色航运之路,打造零碳未来的示范区,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航运中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航运力量。”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港航首席运营官、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