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浙江安徽江苏安徽江西四川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11-21 | 来源:江西交通、安徽交通运输、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等
【浙江】这一世界级港口海铁联运箱量已超去年总量
11月20日14时30分,一列从金华南站始发、满载着汽车零配件的海铁联运班列抵达宁波舟山港。至此,宁波舟山港今年累计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超165.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超11%,箱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积极争取各地新一轮集装箱海铁联运政策扶持,业务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品牌影响越来越大。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常态化运营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总数已增至27条,无水港总数增至38家,业务范围覆盖16个省67个地级市,海铁联运业务发展已步入规模持续提升、质量不断优化、服务深入创新的新阶段。
宁波舟山港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要求,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实施。目前,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已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每年可帮助客户减少异地订舱成本约3200万元;已与15家主流船公司签署海铁联运全程提单,业务覆盖至重庆、合肥、武汉等30条海铁联运线路。
今年7月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一单制”得到了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重点推介;“加快‘航运浙江’建设、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助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于11月份入选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为客户提供的优质服务。宁波舟山港积极推广“浙江e港通”品牌,推动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将内陆港站建设成为国际贸易“始发港”和“目的港”,实现内陆企业属地用箱、属地报关查验、自动核销放行、无感通关等便捷服务,开创了宁波舟山港与内陆港站“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的崭新格局。“浙江e港通”品牌自今年9月上线以来,目前已覆盖全国14个站点,有力提升了当地外贸进出口便利化水平。同时,宁波舟山港还在重庆等地开行新能源汽车专列,在合肥、宣城、西安等等地开行多条船公司及客户专列,通过多方联动,推动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宁波舟山港持续加强海铁联运能力建设,在基础设施扩能方面,在北仑、穿山、镇海等港区直通铁路的基础上,已启动了梅山铁路专用线建设,北仑支线复线建设也已在有序进行中,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海铁联运通道运输能力;在信息化提升方面,深化与铁路部门在信息领域的合作,获取国铁请车批复,铁路穿山港站上线海铁自动转船系统,实现作业“零人工、零差错、零等待”。
下一步,宁波舟山港将围绕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陆海联运、数字赋能,持续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安徽】好消息!10座隧道全线贯通
11月18日上午,
太蕲高速安徽段隧道工程全部贯通,
标志着太蕲高速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
为项目按期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太湖至蕲春高速公路安徽段全长约45公里,为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纵十横”中“第七横”沪武高速的重要联络线,全线共设隧道10座。截至目前,该项目年度投资完成98%,路基土石方完成96%,路面工程已全面启动。
2023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对该项目重点监管,强化现场技术帮扶,探索“智慧+”管理模式,坚持洞口施工许可,零开挖进洞,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同时创新采用隧道LED警示标志并开展隧道开挖面全息感知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顺利实现隧道贯通。
【江苏】江苏三条高速公路建设有新进展!
1.仪禄高速青山互通
挂篮悬浇施工全部完成
11月18日,仪禄高速公路青山互通E匝道桥合龙。至此,青山互通挂篮悬浇施工全部完成。
该合龙段位于仪禄高速公路青山互通,E匝道桥是连接桥梁主线和328国道的重要匝道桥。匝道桥长614.8米,宽10.5米。
施工中,项目建设团队以挂篮数智化建造管理创新为目标,引入智能挂篮系统,研发制作集成控制模块和液压系统,借助工控机集中精确控制千斤顶和液压油泵,实现挂篮自动化行走和升降;搭建挂篮集中化检测平台,通过各项传感器将挂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应力、变形及锚下预应力进行汇总分析,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借助VDA视觉位移分析仪,利用超高精度图像插值、位移跟踪、近距和远距高精度视觉标定等算法,精确监测挂篮变形和梁端线形;自主研发全自动无轨养生机器人,通过改造既有设备实现自动加水、自动行走、自动返回、自动喷淋及环境感知,做到智能化养生,打造“自动化行走、集中化监测、数智化调整、智能化养护”四位一体的挂篮数智化建造管理模式,有力保障挂篮施工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地。
(省交建局)
2.沪陕高速公路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
项目交工档案通过专项验收
11月15日,沪陕高速公路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项目交工档案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省档案馆、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等单位组织的专项验收。
自开工以来,项目高度重视项目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建精品工程、创精品档案”的管理目标,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落实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从抓人员、抓硬件、抓制度、抓培训、抓质量、抓检查、抓考核、抓整改、抓咨询九个方面开展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坚持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与项目建设同步开展、同步落实、同步完成的原则,以“页”推“件”,以“件”达“卷”,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目前,已完成交工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归档工作,形成交工档案14394卷(册)。
验收组听取了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代表关于项目档案编制及管理情况的汇报,对项目文件收集归档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进行了查验,认为该项目文件材料形成程序规范,签署完备、收集较齐全,文件材料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晰,能够反映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过程;通过应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部项目档案目录及部分原文的信息化管理,查找便捷,档案保管设施齐全,为档案安全存放和有效利用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意项目交工档案通过专项验收。
(省交建局)
3.洋通高速公路二期洋口港互通连接线工程
通过交工验收
近日,南通洋通高速公路二期洋口港互通连接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验收会上,验收组详细听取了项目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汇报,实地检查了项目建设情况,认真审阅了工程档案资料。经讨论,验收组认为本工程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良好,路线线形流畅,档案资料较为完整、分类科学,交工资料齐全,达到归档要求,符合合同规定和设计要求以及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同意项目通过专项交工验收。
洋通高速公路二期工程起于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终于如东东互通,接洋通高速公路一期终点,全长约1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通车后,洋口港可直达南通市区,快速接入G15、G40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对缓解地区交通压力、改善洋口港港区集疏运条件、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江西一地“网约公交”将上线滴滴出行平台
11月19日
江西长运鹰潭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与滴滴出行(北京)
网络平台技术有限公司
举行网约化公交签约仪式
根据签约内容,鹰潭网约公交预计2025年1月将在滴滴出行平台上线,届时,除掌上公交APP外,乘客还可通过滴滴出行APP选择网约公交车,这将大幅提升网约公交运营效率,有效减少乘客排队等候时间。
除此之外,双方还将从鹰潭网约公交管理系统应用、乘客端功能体验、派单逻辑、驾驶员端便捷操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共同探索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新模式,为市民提供更多个性化、智能化出行选择。
【四川】提前40天!成南扩容控制性工程桂花涪江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
11月19日
由蜀道集团川高公司投资的
G42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
扩容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成南扩容项目)
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
桂花涪江特大桥主桥
提前40天顺利合龙
标志着成南扩容项目建设
取得又一阶段性进展
为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成南扩容项目新建桂花涪江特大桥位于遂宁市船山区,跨越涪江和247国道,全长1.26公里,是为缓解成南高速公路通行压力在既有老桥右侧新建的桥梁,主桥长666.8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形式,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桂花涪江特大桥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历时两年零三个月较计划提前40天完成了主桥合龙。
桂花涪江特大桥主桥位置为规划IV级航道,紧邻居民区,具有施工难度大,安全环水保要求高的特点。主桥上部结构采用五跨连续刚构,主桥单跨径达160米,因涪江主汛期流量大,对施工工序衔接要求极高。
建设过程中,面对卵石层厚、桥梁桩基成孔难、环水保要求高、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参建单位:
一是科学规划,各项工序有序衔接
设置钢平台及钢围堰对水下桩基及承台进行水域施工,确保桥梁主墩墩柱在主汛期来临之前顺利出水,极大保障了总体工期;
二是优化论证,积极打造绿色示范
为保障工程质量,避免对河道造成污染,参建单位坚持全面调查、绿色施工方针,制定专项方案,全面保障施工环保及水保工作质量;
三是科技引领,助力项目加速推进
参建单位充分践行“新质生产力”规划,依托BIM模型、可视化手段,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采用建模分析施工工艺工序,优化轨道预埋精轧螺纹钢位置,减少挂篮的摩擦阻力,有效推动项目提质增效。
成南扩容项目是国家规划的“十纵十横”高速主干线G42沪蓉高速的一段,是连接成都、遂宁和南充最为便捷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盆地的交通动脉、东出四川的交通要道。
成南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后,将成为第一条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向八车道通道,能极大提升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进一步全面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结构,改善区域经济纵深发展条件,激发全省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42沪蓉高速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省内既有高速公路原位扩建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扩容建设项目,建设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
项目路线全长240.226公里,总投资368.07亿元,建设工期3年。全线采用原路加宽为主、局部新建复线方式进行扩容建设。
其中,起点至韩家湾段(30.350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韩家湾至清泉段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扩建,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清泉至终点段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扩建,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主线段设置桥梁25832.708米/148座,其中特大桥5723.34米/4座;设置隧道10469米/9座,其中特长隧道3832.5米/1座,桥隧占比16.8%,目前,项目主线段路基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75%,路面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41%,桥涵隧工程建设累计已完成75%,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中。此前,成南高速公路扩容项目成都入城复线段已于9月13日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