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浙江湖北江西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11-20 | 来源:中国水运报、江西交通、广西交通等

【广东】开通试运营!这个高速服务区惊现两条“大蓝鲸”

小伙伴们

深汕西改扩建项目长沙湾服务区

出现了两条“大蓝鲸”

怎么回事?

一起来围观

日前,深汕西改扩建项目长沙湾服务区服务楼主体膜结构安装完成,两条如同腾跃而起的“蓝鲸”初见全貌,格外醒目。目前,长沙湾服务区南北两区已开通试运营,旅客可畅享休闲、美食、购物、观光等出行新体验。

△俯瞰长沙湾服务区

“天幕”极大还原“蓝鲸”形象

尽显生机与活力

以“鱼跃深汕西、逐浪长沙湾”为设计理念,“蓝鲸”形象是长沙湾服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完工的主体膜结构为覆盖在长沙湾服务区两座一高一矮服务楼上的蓝色“网状天幕”,是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难点和一大亮点。

△长沙湾服务区在落日余晖下生动如许(摄影:汕尾日报)

项目在选材上融合高智能、大集成、多变体、复利用、少维修、低耗能等特点,选用新型环保ETFE气枕膜作为“天幕”的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玻璃屋面,气枕膜成本低,且熔融温度高达200℃,安全性更好。此外,气枕膜密度小,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透光度最高可达95%,韧性好、抗拉强度高、透光率高,在展现艺术性光影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节省能源的作用。

“天幕”的结构为复杂的双曲面,整体结构展开面积超1万平方米,最高达31米,最长至140米。对此,项目在施工前应用数字预拼装技术,通过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对构件进行精确测量和定位,严格控制构件的尺寸、位置、安装角度等,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施工顺利推进。

△夜幕下的长沙湾服务区别具风情

完工后的“天幕”极大还原了“蓝鲸”形象。旅客在夜间进入服务区,还能观看到被璀璨灯光点亮的服务楼主体,四周路灯、景观灯等与主体建筑的灯光相互辉映,形成一幅“蓝鲸浮动于江面”的美丽夜景图,尽显生机与活力。

依托本地资源

打造滨海休闲特色服务区

长沙湾服务区除外观设计外,服务楼室内装潢也呈现丰富的海洋元素。整体为蓝白相间的色调,部分室内天花板设计小鱼群图案,意趣灵动。同时,南北两区联络通道一侧还喷涂渔船、鱼群等特色涂鸦壁画,为服务区增添一抹亮色。

△南北两区联络通道上的海洋主题涂鸦壁画

依托本地丰富的旅游与海洋文化资源,长沙湾服务区积极探索“城市产业资源+海岸资源”发展模式,以海洋文化为核心构建多元业态,打造集休憩、餐饮、购物、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休闲特色服务区。

服务楼内设置农特产品专营区,便于旅客挑选虾饼、猪油糖、油柑汁等汕尾特产带回家。服务区还开设潮汕特色小吃市集,潮汕炸物、汕尾菜粿、银屏蚝烙等小吃一应俱全。同时,茶文化展区正在搭建,届时可供旅客品茶休憩,观赏皮影戏、英歌舞,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汕尾特色小吃一应俱全

作为开放式旅游商贸综合型服务区

长沙湾服务区实现了与周边村镇

互通互联、服务开放、资源共享、产业融合

进一步盘活了周边地区发展活力

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为落实“百千万工程”注入了交通新动能

浙江】国内首台!

11月18日,国内首台中国标准1500千瓦纯电新能源机车顺利运抵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后续调试完成后将投入运营。新能源机车的引入,不仅是宁波舟山港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行动,也是其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聚焦国家“双碳”目标,致力于构建清洁用能体系,不断加强电能、太阳能、LNG、氢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港口大型作业机械和传统柴油动力设备,以绿色发展促进港口转型升级。

新能源机车技术符合国家战略和时代进步要求,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铁路运输绿色转型的突破口,能有效解决传统老旧内燃机车高能耗、高排放的缺点,助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此次抵达的新能源机车是动力电池机车,采用多组动力电池系统模块并联设计,功率达1500千瓦,能满足5000吨级调车编组作业,具备充电速度快、续航能力强等特点。

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该新能源机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以30年运行周期来算,生命周期可减少碳排放超4000吨,相当于200公顷森林1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此外,该新能源机车运用噪声控制技术,司机室噪音降至70分贝以下,为操作人员创造了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

下一步,宁波舟山港将继续大力推进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港口运营向“绿”向“新”,助力美丽中国、交通强国建设。 

【湖北】中铁十一局新兴业务发展公司揭牌成立

11月18日,中铁十一局新兴业务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新兴业务发展公司”)揭牌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十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加志,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吴刚为新兴业务发展公司揭牌。

新兴业务发展公司主要承接中铁十一局战新产业、新兴业务规划布局,探索新产业战略布局,加强市场研究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创造价值作为投资本源,寻找契机对研究成果商业转化,推动具体新产业项目落地。

发展新兴业务尤其是战新产业,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继续保持企业优势地位、优化布局、积极作为的主动之举。新兴业务发展公司将发挥牵头作用,与各子分公司、区域指挥部共同发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汇聚人才、强化协同,健全机制、加快步伐,主动出击、创新创造,平稳快速开启新兴业务的“动车组”。

近年来,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传统建筑业下行压力,中铁十一局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储能、智慧城市、结构增强材料、绿色低碳材料、现代农业等众多新赛道、新产业进行了充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新兴业务发展公司将聚焦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布局现代农业、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低碳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充分应用研究成果,推动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江西】第2000列,开向俄罗斯!


11月19日下午

随着X8208次中欧班列

从江西赣州国际陆港缓缓驶出

江西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2000列

该趟班列装载着日用百货

灯具、机械设备和家具等货物

将经由二连浩特口岸出境

历经约2600公里行程

预计15天后

抵达俄罗斯谢利亚季诺

据统计,开行9年来,江西中欧班列规模稳步增长,先后开通了12条运输线路,可经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6个边境口岸出境,通达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鹿特丹等欧洲、中亚及东南亚的25个国家224个城市,为江西省构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截至目前,江西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物22万标箱、520万吨,货物价值超84亿美元。

从最初的零星开行,到现在的规模化开行,江西中欧班列在货物种类、覆盖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位于赣南腹地的赣州国际陆港,是江西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和核心枢纽。自2017年开行首列中欧班列以来,赣州国际陆港迅速崛起,成为赣州乃至江西对外开放的一张闪亮名片。截至目前,赣州国际陆港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600列,发送货物13.6万标箱,开行总量约占江西省的80%,为江西与欧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广西】广西新增12个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

近日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布

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行业

科研平台认定名单

认定12个科研平台

为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

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

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行业重大需求,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认定工作。经评审,最终认定“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智能检测与数据应用研发中心”等5个研发中心、“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低碳材料与绿色工程重点实验室”等4个重点实验室、“广西交通运输行业膨胀土力学特性及工程长期稳定性野外科学观测站”野外科学观测站和“广西交通运输数字化展示馆”等2个科普基地为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据统计,2023年19个科研平台获认定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今年6月3个创新联合体获认定为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联合体,截至目前,共认定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34个。

据悉,科研平台是我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实施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目标,充分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培养、创新资源激活等功能。近年来,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标准规范引领、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广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进一步发挥科研平台作用,加强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及跟踪服务,加强横纵向联系,在基础设施、融合创新、绿色交通及交通运输数字化等领域布局重点研发方向,形成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并积极培育创建省部级以上高层次科研平台,为推动广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