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河北福建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11-01 | 来源:珠海发布、南方网、江苏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通车在即!创双世界纪录!
@各位小伙伴
备受关注的黄茅海跨海通道
完成全线沥青铺装啦
此次单次铺装面积和单次铺装最大里程数
均创世界纪录
近日,在摊铺机的轰鸣声中,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保利长大T10标顺利完成黄茅海大桥右幅钢桥面沥青摊铺,标志着项目全线铺装工程全部圆满完成,海上长龙正式“由白转黑”。
▲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
1、单次铺装面积和最大里程数均创世界纪录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路线全长约31公里,其中海域段长度约14公里,设置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钢桥面铺装体量16.4万平方米。此次黄茅海大桥钢桥面施工,单次铺装面积达26350平方米,长度为1700米,单次铺装面积和单次铺装最大里程数均创世界纪录。
▲黄茅海跨海通道钢桥面铺装现场
为全面提升钢桥面铺装质量,项目团队投入了环氧沥青智能铺装三大系统,即环氧富锌漆智能喷涂系统、环氧树脂智能涂刷系统和环氧树脂自动称量投放系统,并持续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控制精度和工程质量。
2、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已进入通车冲刺期
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区域天气多变,潮湿多雨、高盐高温等,为了精准把握有效施工窗口期,项目与气象部门开展紧密联动,对每天的气温、湿度、风速、雨量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控,实施每小时甚至每半小时的天气研判,以便更好地安排施工时间,保障施工进度。
▲黄茅海跨海通道环氧沥青智能铺装系统
截至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已进入通车冲刺期,机电、房建、交安及其他附属工程正稳步推进。接下来,项目建设者们将持续“高歌猛进”,以高质量建设为导向,全力推进剩余施工生产任务,为年底建成通车的目标奋力冲刺。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
珠海往来江门将更加便捷~
项目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
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
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
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江苏】这条高速公路主线沥青摊铺完成!
苏台高速公路七都至桃源段项目
主线沥青全部摊铺完成
近日,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七都至桃源段项目主线沥青全部摊铺完成。
苏台高速公路是一条新的连接苏州至浙江的快捷省际通道。七都至桃源段项目路线起自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接已建的S230环太湖公路,向南跨越G50沪渝高速后,上跨G318沪聂线、长湖申线,向南下穿在建的沪苏湖高铁,终点接在建的苏台高速浙江境南浔至桐乡段。该项目主线全长18.22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每小时,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体交叉4处,主线桥4座、互通匝道桥27座。
截至目前,苏台高速累计完成投资64.769亿元,占比96.23%。
【河北】中交养护集团荣乌高速改扩建工程完成路面中面层摊铺
10月28日,中交养护集团荣乌高速改扩建工程迎来又一重要进展,路面中面层顺利完成摊铺工作,向着年底通车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摊铺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进行铺筑,旨在提升道路的整体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中面层施工,中交养护集团荣乌高速改扩建工程项目部提前谋划,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组织进行技术与安全交底培训,进一步提升施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施工过程严把每个环节,从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到摊铺、碾压,再到最终的验收,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
两台摊铺机采用梯队作业的方式,保证路面摊铺的均匀性和高效性,中面层顺利摊铺完成,打响了路面工程的攻坚战。接下来,项目部全体人员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按照“做就做最好、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要求,切实抓好上面层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确保主体工程顺利完成,为荣乌高速通车再添新彩。
【福建】福建元溪首个智慧梁场助力高速高质量建设
走进三明元溪高速项目数字化梁场现场,刚刚完成拆模的预制梁被送至蒸汽养生流水作业区,工作人员通过蒸养控制系统,连续控制蒸养温度及持续时间,通过计时设备保证预制梁蒸养时长和质量,短短一天便可达到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相关要求。与此同时,梁片外观质量、实体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工程品质有了更坚实的保证。
在三明的翠绿山脉间,元溪高速公路犹如一条巨龙逐渐成形,智慧梁场的投产,更是将智慧化、生态化理念深植于每一道工序之中,让这条巨龙有了穿越于山川之间的日渐清晰的轮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三明元溪高速项目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优化升级传统梁场模式为智慧梁场 ,其30mT 梁预制任务为759片,采用液压模板、移动台座、蒸汽养护模式,钢筋加工区及制梁区采用钢结构棚全覆盖,成为项目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三明元溪高速公路A合同段智慧梁场技术管理人员迟翰超讲到:“智慧梁场生产线设置钢筋绑扎流水作业区、制梁流水作业区、蒸汽养生流水作业区、智能张拉压浆作业区、存梁区等四条流水作业区,摒弃了粗放型的传统梁场管理方式,在临建占地面积、生产效率、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优势明显。”
临建占地面积大大缩减。智慧梁场制梁区长度175米,宽度 23.5米,占地面积约 4112.平方米,共设置3条30米T梁生产线,每天可生产3片梁,同等产能的传统梁场占地面积约9870.5平方米。占地面积可节约58%。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智慧梁场采用液压模板、移动台座、蒸汽养护模式,模板安装及拆除、混凝土养护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数字化管理,每片T梁自钢筋绑扎至完成张拉、压浆生产周期为4天。传统梁场模板安装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龙门吊逐块组装,混凝土养护采用喷淋方式,生产周期为13天。智慧梁场较传统梁场生产效率提升约225%。
成本控制成效显著。智慧梁场利用液压油缸自动同步技术,模板整体移动,无需龙门吊逐块拼装,模板安装及拆除仅需6人即可完成,且模板表面平整、拼缝严密、尺寸精度高,节省人工成本50%,预制梁张拉采用前卡式千斤顶,相较于传统梁场的穿心千斤顶可节约钢绞线材料5%,为项目节约成本约 22.5万元。另外,梁场蒸养设备燃料由农林废弃物加工而成,环保且燃烧后污染物少,相对于电力蒸养设备节约养护成本每片500元。
在质量外观方面,智慧梁场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生产的梁体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瑕疵,整体美观度大幅提升。这不仅提高了工程的整体形象,也增强了公众对工程质量的信心。在质量监控指标方面,智慧梁场采用了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标准。此外,还引入了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检,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措施均得到了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和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中心的高度肯定。
元溪高速项目是是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六纵十横”中泉南高速公路的支线,缩短了三明市区通往宁化县、清流县及江西等地的距离,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项目施工以来,坚持科学引领助力生产,运用智能和信息化方式解决施工难题,努力提升工程品质,实现效益赋能,为三明地区交通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宁夏首次完成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高速公路试验段铺筑工作
为进一步打造“安、快、畅、美”公路品牌,用美丽公路擦亮生态文明底色,推进公路建设和管养事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近日,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在G85银昆高速公里下行K38公里路段进行1厘米厚的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试验,改变了传统的以铣刨重铺高温热拌沥青混凝土为主的常规养护工艺。这是践行“快速、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绿色养护理念的又一次新尝试,为90%以上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了新途径。
宁夏交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银川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超薄罩面主要用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轻微病害的矫正性养护,近年来,在全国其他省(市)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验证该项新技术、新材料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取了车流量较大、路面建设年限与损坏情况适合预防性养护的在G85银昆高速公路下行K38公里路段进行试验。此次超薄罩面结构体系选用的高品质的特种改性沥青以及独特的黏层油技术,具有黏结力强、抗水损坏、耐老化性好、压实性能较佳、可减排降耗等特点。与传统铣刨重铺4厘米养护方法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需要加温到160摄氏度才能摊铺碾压,该特种改性沥青具有优良的施工和易性,碾压温度110摄氏度也可压实牢固。在5摄氏度以上的气温下即可完成施工作业,黏层材料零下10摄氏度仍具有较好流动性,施工简单、降噪效果显著、耐候能力强。加温过程中,每吨沥青混合料能减少2公斤重油燃烧,相当于减少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减少沥青烟气排放,降低碳排放,助力碳中和。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成员、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运营与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绿色低碳超薄罩面(1厘米免铣刨)预防性养护成果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了资源,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也减少了公路沿线环境污染,降低了养护成本。同时,施工速度和开放交通快,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压力,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在后续工作中,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重点加强对试验路段摊铺前后的试验检测,持续观测采集相关数据,验证该项技术在宁夏地区应用推广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