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浙江湖南广西黑龙江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10-29 | 来源:广东交通集团、省高公司粤赣高速、广西交通等

【广东】这个高速停车区“爆改”后,更靓了!!!

友友们

颜值更高、服务更优质的

粤赣高速上陵停车区

来了来了

近日,粤赣高速上陵停车区完成服务楼主体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正以全新面貌服务八方来客。

▲上陵停车区焕新

上陵停车区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是江西省经粤赣高速进入广东的第一个停车区,分AB两区。停车区总占地面积61亩,总建筑面积1794平方米。

今年4月以来,粤赣高速启动推进助农兴业服务区改造工程。升级改造后的上陵停车区充分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在外墙增加以“上陵古驿道”为主题的浮雕画,展示有着千年历史的南方遗存最长古驿道文化,并统一装饰两侧服务楼外立面,让场区建筑整体造型呈现简约、时尚的视觉效果。

▲外墙“上陵古驿道”主题浮雕画

停车区服务功能也完成升级,双向增设了母婴室、司机之家、修车库和助农展区等专区,并更换了场区照明设施、交安设施,对停车区两侧充电桩进行迁移改造,增加了司机休息等待座椅。

同时,作为粤赣高速历年来抗冰保畅关键区域,上陵停车区对场区路面加铺了沥青罩面,有效减少路面打滑,提高车辆通行安全指数;重新优化停车位设置,设置大车和超长车车位共62个,并在南向增加长下坡安全行车标语提醒。

▲停车位设置优化提升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粤赣高速还充分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与服务区升级改造相融合。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粤赣高速在场区栽种耐寒耐旱的红叶石楠、夹竹桃、银杏等乔灌木,铺设草皮进行绿化美化,并在充电车位、污水处理房等重点区域周边增加大面积花墙进行点缀。

▲大面积花墙赏心悦目

“整体看起来很舒适,升级后环境更漂亮,停车休憩也更加舒适、便捷,让人感觉非常温馨。”常年经粤赣高速往返广东、江西两地的司机叶师傅说。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上陵停车区‘省际窗口’这个独特优势,深入推进文旅资源、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工作,让停车区变身为展示地方特色、传播地方文化的窗口。”粤赣高速相关负责人表示,粤赣高速将搭建农特产品展销平台,让当地的猕猴桃、百香果、农家牛肉干等优质农产品和风土美食,通过这个“省际窗口”走向五湖四海,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交通延伸美好生活

路过的司机朋友们

别忘了前往打卡一波哦

【浙江】浙江“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10月25日至26日,浙江省“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验收会议在舟山召开。验收会议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联合部综合规划司、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等试点指导单位组织开展,经现场勘察和会议评估,验收组一致同意我省“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高分通过验收,评定等级为“优秀”。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祝振宇主持评估会议,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李天碧担任专家组组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港航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叶红致辞。特邀专家及部相关单位代表、省交通运输厅、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宁波市交通运输局、舟山市交通运输局、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省海港集团、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等强国试点验收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试点单位汇报了试点主要内容、具体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验收组指出

浙江省“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各项试点工作部署周密、推进有力、成效显著,具有借鉴推广作用;报告资料详实、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相关佐证材料齐全,全面反映了试点工作的组织谋划、任务开展、经验总结、成果案例等情况;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功能业务布局、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深化重大平台打造、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立健全浙江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组织、任务、标准、政策体系,在跨行政区域机制创新、港口多式联运发展及支撑产业重大平台等领域探索形成相应案例、模式和经验做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推广价值。

验收组强调

试点创建4年以来,宁波舟山港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现代化枢纽港、一流航运服务基地,形成油品全产业链,全面支撑省域现代化建设及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一系列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六方面典型经验、18个典型案例以及30项试点任务成果。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建强港,深入推进港口经营、引航、交通组织、口岸一体化,实现两港如一港。高位统筹推进宁波舟山港强港改革,以改革激发港口发展内生动力,切实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辐射带动力。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建强港,加大港口投资合作、优化国际航线布局,构建辐射全国、畅通全球的服务网络。增强全球战略资源配置能力,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是坚持“协同发展”建强港,立足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的定位,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功能互补。以市场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发挥省海港集团主力军作用,推进港口资源进一步优化。强化政府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四是坚持“多方联动”建强港,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同“一体两翼多联”发展格局,强化江海、海河、海铁、海公、海管等多种集疏运方式有机集合,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推动港政、海事、海关、口岸、边检一体化发展。

五是坚持“软硬并重”建强港,推动宁波舟山港基础设施系统性重塑、整体性提升,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前三,港口枢纽功能全面增强。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持续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联合发展,推动我省航运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六是坚持“智慧绿色安全”建强港,加快智慧码头布局,推进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可视化操作,大宗散货作业全设备全流程自动化。积极推进绿色航运服务发展,开通绿色新型燃料加注服务。加快数字平台建设,丰富安全治理手段,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本次试点任务的顺利验收,是对浙江省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的阶段性总结,我省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完善港口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在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硬核”力量。

【湖南】中标结果公布,湖南首条市域轨道线开工更进一步

近日,湖南首条市域轨道线——长沙至浏阳市域(郊)铁路黄花机场至浏阳段工程(黄花机场至集里)土建施工项目第一标段、第二标段中标结果公告发布。这意味着,长浏快线开工又近一步。

长沙至浏阳市域(郊)铁路黄花机场至浏阳段工程(黄花机场至集里)线路长约39.52公里,新建车站7座(不含土建预留站3座、规划预留站2座)。线路采用快速磁浮交通制式,设计时速160公里。

山岭隧道斜切式洞门效果图


集里站站房效果图

长浏快线是中国第5条磁浮、湖南首条市域轨道线,是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串联了长沙城区、黄花国际机场、永安、金阳新城组团和浏阳城区副中心等客流集散点。项目建设周期为54个月,预计2029年建成通车。

与此同时,长沙机场磁浮快线已正式更名为S2线,并计划与新建长浏快线贯通运营。届时,浏阳市民可在黄花机场和长沙南站换乘地铁6号线、4号线、2号线等,直达长沙市中心。

【广西】广西加快推进“大件运输一件事”落地实施

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召开“大件运输一件事”工作推进会,会议对《广西高效办成大件运输“一件事”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深入研讨。

会议指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拟计划于11月在南宁、钦州进行试点,推动市范围内跨县(区)及县内大件运输“一件事”高效办成,拟计划12月在全区全面推行大件运输“一件事”。

会议强调,与会单位要以实现高效办成大件运输“一件事”为目标,按照“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依托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优化办理大件运输许可涉及的政务服务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实现对区内跨市、区内跨县、县内行驶公路及城市道路大件运输许可、特型机动车临时号牌核发“一件事 一次办”,推动实现大件运输许可申请的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黑龙江】黑龙江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交工验收 

10月22日至23日,黑龙江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顺利交工验收。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省公路建设中心、省公路工程造价站、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工程质量监督分局、哈尔滨、牡丹江地区各相关公路接养单位、各参建单位人员参加交工验收。

交工验收委员会及受邀相关单位领导实地踏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认真审阅工程建设验收档案资料,听取各参建单位项目总结报告、审议项目交工验收报告、颁发交工验收证书。经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工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同意通过交工验收。

黑龙江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恢复重建受损路基104.446公里,路面109.380公里,桥梁93座,涵洞151道。项目(A段)主要涉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7个市26个县398处点位。项目B段主要涉及国道丹阿公路(G331)吉黑省界(珲春)至东宁段、国道三莫公路(G333)长汀至双峰(雪乡)段、国道三莫公路(G333)雪乡至亚布力段。 

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总体思路,在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科学组织,有序安排”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优化工程进度和施工组织,采取多作业面平行施工、交叉施工,超常规推进项目实施的方式,全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至7月13日,项目建设完成,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障在建项目安全度汛的任务目标。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恢复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道路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筑牢防汛抗灾安全生命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为我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