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安徽江西甘肃河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10-28 | 来源:甘肃交通运输、安徽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广东加速构建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新生态
清晨,广东广州市民王先生打开手机约车软件,不一会儿,一辆无人驾驶车辆停到他面前。用手机扫码上车,系好安全带,在车载屏幕上点击“一切已准备好”,车辆便会沿着规划线路前行至目的地。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中,广州和深圳双双入选。作为省内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的双引擎,广州和深圳在政策创新和科技研发上占据领先优势,与东莞、珠海等地的产业配套和地理优势互为支撑。
智能网联汽车逐步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广东省正以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产业实力,不断在自动驾驶公交车、出租汽车、网约车等道路交通智能网联领域探索实践,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推广”的完整产业链,为区域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方位政策支持产业快速发展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路协同产业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产业繁荣,不仅在政策上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更通过实际行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先后出台一揽子措施,制定详尽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改善营商环境,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广州市积极响应,在黄埔区、南沙区等地建立了多个车路协同测试场景,覆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普通道路,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测试提供了接近现实的交通环境。深圳市则利用南山、龙华等区的交通网络优势,成功实施了车路云一体化的商业试点项目,吸引众多科技企业加入,共同构建智慧交通生态。
目前,广州已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933条,单向里程约1980公里,其中高快速公路开放里程超260公里;搭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时监管平台,实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为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成智能路侧通信系统385套、感知系统366套、边缘计算单元554套,车联网专用网络覆盖378.4公里。
从L3级高快速路测试号牌的发放到全国首套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的发布,深圳不断在政策和标准层面进行突破和创新,有力支撑了智能网联汽车地方准入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深圳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966公里,其中坪山区全域开放440公里,是国内第一个全域开放的行政区;已建车联网路侧单元320个,信号覆盖范围27.33平方公里,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和验证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深圳还创新性地对全城道路进行复杂度分级,根据自动驾驶车辆的等级与道路复杂度进行精准匹配,计划实现全城6000多公里道路的全面开放,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测试和应用提供更广阔舞台。
在广州、深圳两大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下,东莞和珠海也紧跟脚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大局,在技术、基础设施、产业化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
东莞现有超过25公里的智能化道路和1200多根智慧灯杆,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超过8366套,自动驾驶出租汽车和环卫车已经开始在道路上进行实际测试。经过近2年的建设与探索,珠海市横琴新区已完成330公里全域路网的开放,用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全产业链拓展智能网联汽车新领域
广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基础完备,以广汽、比亚迪、小鹏等为代表的汽车生产企业加快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百度阿波罗等企业为未来智能车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全面推进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华为、腾讯等企业开发路侧协同计算单元,进行边缘计算和分析,实现“车端—路侧—云端”协同感知,提高探测识别精度。
近年来,广东全产业链开发拓展智能网联汽车新领域,推动市场以真实需求创建相应应用场景,例如开展带有车联网功能的低速无人车配送服务、无人出租汽车应用,开发无人轻卡、无人重卡、无人小车等技术;大力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为智能网联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接下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与战略引领,制定更加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广东贡献。
【安徽】完成转体!我省这条高速公路离通车又近了
10月26日凌晨,在位于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的滁合周高速公路上跨铁路工程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个重2万吨转体梁顺利就位,国内“公跨铁”最长连续转体桥群完成转体,总长达554米,为滁合周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滁合周高速合肥段起于肥东县古城镇,终于长丰县吴山镇,全长85.911公里。涉铁工程是该项目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线路全长1315米,其中四座连续转体梁自西向东依次跨越京港高铁、淮南线和合蚌客专的并行区段,转体梁总长554米、总重6万吨,分三次在铁路封锁空窗期完成转体施工,是国内连续转体总长最长的高速公路上跨铁路转体群。
滁合周高速合肥段作为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的北环线,是合肥“大外环”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合肥与南京、杭州、郑州等城市的互联互通。
“目前,该项目土石方工程、路基工程已近尾声,房建工程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交安、机电及绿化工程已进场规模施工,路面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等正全速推进。”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将加快推进滁合周高速合肥段项目后续建设任务,全力向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的目标奋进,推动合肥“大外环”加速实现闭环
【江西】匠心筑梦 信江飞虹——胡家榨信江大桥右幅主桥合龙纪实
2024年8月25日,由北新路桥集团承建的沪昆高速公路梨东改扩建B1标项目胡家榨信江大桥右幅主桥顺利合龙。这一节点的实现,标志着项目将在10月底单幅导改通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胡家榨信江大桥作为该标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918米。其主桥为预应力砼连续钢构,采用变截面三箱预应力单箱三室连续箱梁结构;引桥部分采用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T梁结构。大桥建设期间,项目团队既要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也要克服汛期所带来的影响。
攻坚克难 技术创新
胡家榨信江大桥在建设中,从一开始就面临地质难题。据了解,信江流域底部多为红砂岩,抗压强度低很容易崩解,给大桥的桩基施工带来了巨大压力和难题。项目总工对当时的施工场景记忆犹新:“每当钻头深入岩层,孔内粉砂碎屑就会迅速堆积,成孔难度急剧增加,坍塌事故频频发生,工程一度停滞不前。”
面对这一困境,项目部迅速成立专项技术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试验与讨论,终于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冲击钻正循环灌注桩施工方法。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通过优化泥浆配比,增强护壁效果,同时严格控制钻进速度与水压,有效减少了孔壁坍塌的风险。这一创新解决了红砂岩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并且成功申报了省部级冲击钻正循环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专利。”
精益求精 “突破极限”
项目部实施了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场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严格地把控和检测。
为提升墩柱外观质量一次成型合格率,项目部成立了“突破极限”施工质量管理小组,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加强过程控制、提升工人技能等手段,将墩柱外观质量一次成型合格率从82%提升至94%。项目总工说:“这一显著提升,不仅确保了桥梁墩柱施工的一次性成型到位,还大大加快了整体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了结构物的品质工程。
”科技赋能 “效”“安”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项目部积极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岩层锚固型钢围堰施工工法和岩层抗滑型双排钢围堰施工工法的运用,承台直接放置在岩层内部,围堰的入土深度比承台的入土深度浅,无需刻槽施工,节省岩层的开挖方量,提高了施工的经济性。省掉了岩层刻槽施工工序,减少了开挖方量,降低了围堰的高度,并避免了水下浇筑混凝土的繁琐步骤,极大节省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设立了安全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安装了移动单兵监测终端设备,确保任何安全隐患都能被及时发现和排除。每周的安全培训和考试进一步强化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正是这种严谨的安全管理,使胡家榨信江大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了事故率为零的纪录。
并肩作战 共绘蓝图
随着胡家榨信江大桥右幅主桥的顺利合龙,整个沪昆高速公路梨园至东乡段改扩建工程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实现10月底单幅通车的目标,项目部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最高标准对待每一个施工环节。
胡家榨信江大桥如同一条巨龙横跨信江两岸,在这里,项目部建设者们与晨曦同辉、与晚霞共舞,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描绘着交通强国的美好蓝图;他们就是一个个开路先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甘肃】甘肃S240线、新疆S245线双向建成通车,甘新两省(区)再添省际通道
10月26日,甘肃S240线、新疆S245线省际通道通车仪式在新疆S245线东南河服务区举行。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肃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郑明权分别宣布S240线和S245线通车。哈密市副市长李建勇,酒泉市副市长人选、市公安局局长人选王锴奕出席仪式。
甘肃S240线哈密至肃北(方山口至七里镇)公路是甘肃省省道网规划中的一条重要出省通道,路线全长164.8公里,起点位于方山口(甘新界),与新疆哈密省道S245线相连,终点与敦煌市G215线过境段相接。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12米,路面宽10.5米,总投资8.05亿元。
S240线、S245线的同步建成通车,使甘肃与新疆两省(区)之间再添一条省际通道,将敦煌市至哈密市的里程缩短约60公里,既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完善了路网布局,有效缓解了G30、G312线甘新界交通压力,又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沿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动敦煌千亿级方山口钒矿产业园区建设,还将成为“疆煤外运”新的运输通道,对甘肃省打造向西开放大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黄河最长公路桥合龙
近日,由中交二航局参建的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距离2025年建成通车再近一步。
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全长15.223公里,是黄河上最长公路桥梁。其中,主桥长1010米,为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主塔高182米、主跨520米、桥宽51.5米。主桥共101个钢混组合梁节段、184根环氧涂层斜拉索,抗拉强度为1960兆帕。主桥施工前,项目制定了高标准的线形、索力、应力等监控控制指标,搭建斜拉索施工数字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张拉索力数据,每五个节段总结分析。目前,斜拉索施工精度达千分位级,主梁施工实现相邻段高差、主梁轴线偏位、高程误差均为毫米级的高精度合龙。
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至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跨越黄河的咽喉要道,建成后,将在京港澳和大广高速之间形成一条新的纵向通道,对加强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