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福建江西四川新疆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9-26 | 来源:东交通、江苏交通、江西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港珠澳大桥成经贸“黄金纽带”
▲图源:港珠澳大桥
一桥卧虹鸥引路,秋水长天一色青。
创下世界桥梁史奇迹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由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于碧波上架通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大环线,成为联结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心桥、互惠桥、圆梦桥。开通运营近6年来,港珠澳大桥日益成为牵动大湾区的“黄金纽带”,便捷要素流通,促进区域融合,迸发强劲活力,承载无限可能。
人车货“三流齐增”
澳门青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青年创业就业协会秘书长朱润成经历了去年“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以来港珠澳大桥及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巨变。
▲图源:港珠澳大桥
“1月和7月,口岸分别迎来了澳门和香港单牌车入境数量的暴增,港澳居民的北上需求让人有些始料未及,车辆排队有时绵延数公里。”朱润成说,以“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等政策落地为转折点,车水马龙成为港珠澳大桥及珠海公路口岸的新常态,他也渐渐习惯了节假日前三地交通管理部门发出的错峰出行提示。“一年多来,身边越来越多澳门居民申请‘澳车北上’,口岸通关越来越便捷,如今高峰时段通关排队需要三四十分钟,平峰时段只用5分钟到10分钟。”朱润成说。
旅游度假、购物休闲、探亲访友……港澳居民的“北上”热潮,源于与内地社会的紧密联系。受益于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形成的“一小时生活圈”,珠海文旅景点与消费市场也旺了起来。据悉,去年珠海山姆会员店新注册会员中,香港游客占比35%,人均消费额超6000元;今年以来,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接待的港澳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0%,“大桥引流”带动的文旅消费后劲十足。
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日益成为推动珠海市、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外贸加速攀升的新引擎。截至今年8月底,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达9223.8亿元。经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第1个1000亿元用时2年,突破第2个1000亿元用时7个月,突破第8个、第9个1000亿元均仅用时约5个月。
物流促外贸倍增
2022年8月,珠海市提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明确将发挥港珠澳大桥独特优势,以跨境物流为主攻方向,以陆空联运为突破口,形成以跨境物流促进外贸进出口、以跨境物流带动贸易大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实现外贸倍增、产业聚集。今年8月,珠海市组团前往毗邻港珠澳大桥的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办“共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 助力粤港澳协同发展招商推介大会”,相关企业签约20个项目,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跨境电商等领域,协议投资总额18.5亿元。
“港珠澳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无限机遇。”广东省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称,珠海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形成“澳门—珠海”极点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与港澳联动、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合作,促进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口岸布局、交通布局与城市格局在更高水平上相协调、相适应。
▲图源:港珠澳大桥
自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启动建设以来,珠海统筹全市资源,推动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珠海航空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国企资源重组,成立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以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为轴,自东向西搭建了粤港澳物流园、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重要载体。“我们希望打造物流业态全、标准高的示范性物流平台,不断加强与港澳两地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集聚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造‘物流+贸易+金融’的全产业链,推动三地物流深度融合。最终以现代物流产业、交通资源开发、新能源产业为支撑,构建‘海陆空铁’综合‘大交通’‘大物流’格局。”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卓瑾说。
在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当地用好高栏港、珠海机场“双港”联动和“陆海空铁”多式联运体系优势,以点扩面,将辐射范围延伸至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在综合保税区,入区企业享有‘免税、退税、保税’等多重税收优惠,我们正全面深化区港联动、区桥联动,聚力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物流及仓储、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各类保税业态,会同目标企业推进‘免税保税衔接发展’等业务模式,将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上的高质量载体和产业聚集新高地。”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慧媚说。
建设深度合作区
近日,一辆满载珠宝首饰的货车,缓缓驶入珠海公路口岸查验场,经过港珠澳大桥海关验放后前往香港机场,这些珠宝首饰随后便发往美国、意大利等国。“珠宝首饰受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交付时效性要求高,今年我们从其他口岸改走港珠澳大桥后,上午从番禺产业园发出的货,一般能赶上香港机场当晚的航班。”广州市启艺金银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健强说。
在港珠澳大桥海关通关出口的货物,以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品为主,黄金首饰、新型建材等高价值产品占比也在提升。远东幕墙近年来将生产基地搬迁至珠海金湾区,借大桥“近水楼台”之便,工厂生产的新型玻璃幕墙产品从金湾区装车出发,不到3个小时即可抵达港澳市场,如今工厂每日出货量达40车次。“大桥的高效通关大大缩短了交货周期,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产品在港澳的市占率已超过50%。”远东幕墙(珠海)有限公司财务部邢璟说。
▲图源:港珠澳大桥
为保障高价值、高技术、高品质产品的快速通关需求,海关部门创新监管模式、强化关地联动。今年1月至9月中旬,广州市番禺区企业已有货值约124亿元的各类珠宝首饰通过港珠澳大桥快速通关出口。“珠宝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可在本地园区享受出口申报、查验、施锁封车等全流程‘一站式’通关监管服务,载货车辆全程施加安全智能锁监管,通过珠海公路口岸时,无需口岸海关查验,即可实现卡口自动快速核放。”番禺海关珠宝园监管科科长苏桂芝说。
港珠澳大桥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宋倩介绍,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已成为我国承接跨境直购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和全品类鲜活食品供港澳的大型口岸之一。宋倩说:“为了推动高效监管和便利通关,我们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一方面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持续释放一单两报、跨境一锁、绿色关锁等通关便利化措施红利,优化出境旅检一机双屏、一次过检联合检查模式;另一方面与口岸联检部门合力打造客车、货车一站式系统,自主开发监管拓展平台、小客车智能审图等业务辅助系统,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实现大桥物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和优进优出、智进智出,更好服务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和外贸高质量发展。”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认为,在广东推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扩量提质和互联互动背景下,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港珠澳大桥将珠海从过去的交通末梢推向连接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前沿。”毛艳华说,“珠海要通过培育新动能、发展外贸新业态、创新贸易模式等方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江苏】《江苏省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江苏海事局、连云港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联合印发了《江苏省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补贴时限
自2024年8月2日起,至2028年12月31日止。
补贴范围
1.拟拆解的从事国内沿海和内河运输的老旧营运机动船舶。其中,沿海货运船舶,20<船龄≤30年;沿海客运船舶,15<船龄≤25年;内河货运船舶,15<船龄≤30年;内河客运船舶,10<船龄≤25年。
2.老旧营运机动船舶拆解后,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新建从事沿海或内河运输燃油动力船舶。3.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新建从事沿海或内河运输的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
补贴标准
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的基础补贴标准是:在报废基础上更新为燃油动力船舶或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的,内河船舶、沿海船舶按1500—3200元/总吨不等予以分档补贴;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内河船舶、沿海船舶按1000—2200元/总吨不等予以分档补贴;只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船舶的,平均按1000元/总吨予以补贴。同时,按船舶类型、船龄和新建船舶动力类型等,实施差别化补贴标准。
申请流程
船舶所有人申请-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受理-申报报废更新计划-计划经省政府同意-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审核下达报废更新船舶清单-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通知船舶所有人可以拆解并履行监管职责-报废拆解完成/新船建造完成-申请补贴资金。以上如有疑问,可拨打12328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江西】世界最大!在江西成功转体!
9月26日凌晨
世界最大吨位转体斜拉桥
九江快速路一期跨庐山站
转体斜拉桥成功转体
两座重达4万余吨“庞然大物”
用时2小时
顺时旋转88°
在14股铁路线上空实现双转体
2022年7月开工建设的跨庐山站转体斜拉桥,是九江快速路一期工程全线控制性工程,为双塔单索面的预应力混凝土转体斜拉桥,桥长465米、宽42米、主塔最高达87米。“由于跨越的铁路线每天约有300趟列车经过,为了尽可能减小施工对铁路运行的干扰,只能利用凌晨2个小时的‘天窗点’进行作业。”在现场指挥的中铁四局九江快速路项目总工程师史西锋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9月26日1时25分开始,53号、54号主墩转体梁在各自转盘下方4台连续张拉千斤顶的作业下,以每分钟约1度的速度顺时针方向同步转体,施工人员根据转盘上布置的刻度编号和摄像头,实时监控和调整转体速度。经过各个工序的紧密配合,两个主墩分别顺时针转动了96.209度和93.504度,于9月26日2时55分转体精确合龙对位。
“转体的难点在球铰,这是实现大桥‘华丽转身’的核心部件,分为球铰预埋板、下球铰、上球铰三部分,最大直径为7.2米,单个上球铰重达120吨,是全国首例超大吨位分体式铸造钢球铰,在转体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史西锋介绍,“我们前一晚进行了顺时针2度试转体,采集了必要的参数,确保了正式转体顺利完成。”
如何让两个庞然大物在长达90分钟的转体过程中保持平衡,也是需要控制的一个重点。施工团队攻克了复杂环境下超宽超重非对称曲线斜拉桥转体施工关键技术,通过在球铰安装时设置预偏心、在箱梁边跨箱室内灌注铁砂混凝土和在梁面二次配重,确保了转体时曲线非对称斜拉桥的相对平衡。
在现场见证了大桥成功“双转体”后,九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为九江快速路(一期)工程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对九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厦门积极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工作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厦门谋划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超68.5亿元,有力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建设。近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厦门市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情况。
按照厦福泉三地市制定的《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厦门市共有28个项目列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建设清单,总投资超过206亿元,实施期内预计完成投资约81亿元。《方案》实施两年多来,厦门市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超68.5亿元,更新设备115套,新增枢纽面积近50万平方米,已投产运营的枢纽项目5个,已建成集疏运公路14.6公里,目前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在提升综合货运枢纽服务水平方面,积极打造海隆码头仓库等一批公共服务属性突出、产业集聚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多式联运型物流枢纽,推动铁路场站向重点港口、产业集聚区、大宗物资主产区延伸;创新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推动产销冷链物流信息实时交互、上下游企业智能互联和全链条融合发展,促进专业服务提质增效;增强厦门港的物流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突出产业集群、企业集聚、产城融合,强化三港要素组织和集聚辐射能力,助力临港经济高速发展。
在提升海峡枢纽功能方面,重点推进厦金大桥(厦门段)、厦门新机场货运区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两岸物流基础设施应通尽通;以厦门港为核心枢纽,加快建设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工程等项目,努力完善综合货运枢纽布局;依托“丝路海运”联盟机制与航运网络,进一步发展海铁联运,强化“丝路海运”“中欧班列”服务对台物流运输能力。
在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方面,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模式,支持无船承运人签发全程提单、设立多式联运服务标准、推动运输数据共享,实现“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的“一单制”全程高效物流服务。在加快物流与产业融合方面,重点培育运营稳定的全货机定期航线,陆续开通厦门至巴黎、达拉斯等地的全货机航线,提升航空货运国际竞争力;厦门港与厦门建发、国贸、象屿等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全球大宗商品物流供应链资源合作,为海内外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在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方面,加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中物流通道、综合枢纽、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重点项目用地用海政策保障,从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统筹安排用地指标、优化用地用海审批、优化产业用地政策等方面全力服务全市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积极落实已出台的物流领域各项减费优惠政策,推进交通物流降本减费;建设集装箱枢纽港、区域邮轮母港、两岸航运交流合作先行区、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循环效率、优化物流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环境、加快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宗泽介绍,下一步,厦福泉三市将继续加快推进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加快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一群九组团”综合货运枢纽体系,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
上进行了答记者问
现场问答
问题一:除了综合货运枢纽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以外,在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逐步健全。我市先后出台了《厦门市物流专项规划(2020-2035年)》《进一步加快跨境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厦门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推广的若干措施》等规划、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促进土地、资金、创新、人才、数据等资源要素向现代产业体系集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产业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进而推动物流产业做优做大做强。二是口岸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深化。我市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已形成“通关服务”“物流服务”等九大特色功能板块,实现了口岸业务办理“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厦门数字口岸平台,实现“关、港、航、贸”一体化融合,完成在空运、海运、保税等方面共211项应用服务的“一键触达”。对台海运快件综合航运信息平台的正式启用,可快速查询船舶航班、舱位信息等关键信息,将为厦门市开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增添强有力的管理抓手,助推厦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设备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我市积极推广“丝路海运”高质量服务标准,依托物流平台企业共享“运力池”,鼓励企业构建公共“挂车池”“托盘池”,推动标准化运载单元的循环应用,加快培育集装箱、半挂车、托盘等专业化租赁市场。四是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于2023年成立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行业协会、物流企业、高校联合进行标准制定;并已将“丝路海运”、多式联运“一单制”等物流服务标准,延伸至口岸通关、海铁联运、信息交换等业务领域,以数据共享推进业务合作,提升服务效能。
问题二:通过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的实施,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是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以及两岸融合最前沿、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通过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实施,更进一步发挥厦门市在两岸经贸合作、基础设施联通等方面的作用。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持续做优对台海运快件,2023年开通首条厦门港直航台北港的跨境电商“大三通”海运快线,“厦金航线”新增常态化货运航班至每周15班,进一步扩充跨境电商海运物流通道;厦台海运快件完成集装箱27982个、总重量11.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倍、5倍。二是积极拓展对台保税物流、出口加工、跨境贸易等业务,提升了货物集散、加工、国际集装箱中转、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等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两岸航运物流合作,推进台湾地区中转仓建设,做强做大对台海运快件和东南亚跨境电商物流。
问题三:翔安新机场有两个货运站工程列入综合枢纽类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请介绍一下这两个项目的推进情况?
翔安新机场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和两岸门户机场,可实现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的目标。厦门市机场片区指挥部锚定2026年底通航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今年7月,航站楼主体工程提前实现闭水,比计划工期提早了三个月。作为此次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点项目,厦门翔安机场货运区工程和厦门航空基地货运站(商舟物流园)的建设正在抓紧推进。其中厦门翔安机场货运区工程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地下室和承台施工。截至2024年8月,已完成投资2.1亿元,项目计划2026年投入使用,将承担厦门翔安机场航空货物运输集散、监管查验等重要功能;另外厦门航空基地货运站(商舟物流园)近日已取得项目施工许可证,下一步将加快建设进度,计划2026年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项目依托厦门新国际机场的门户枢纽优势,将打造成为集航空货运、物流仓储、配送、信息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过程综合物流保障设施。
上述两个货运站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厦门航空货运能力,打造“航空+”国际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为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助力两岸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问题四:补链强链集疏运项目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请介绍一下包括马青路在内的三个通道的建设情况。
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补链强链集疏运项目的关注,本次路桥集团承接的三个集疏运项目,主要是定位服务于前场铁路物流园、链接海沧港区的重要集疏运通道,是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建设的重点项目。
其中沈海高速公路厦门段马銮湾片区(前场二路)出入口及连接通道工程线路全长2.5公里,总投资约6.2亿元,主要是新增沈海高速出入口连接线至旧324国道,并设置一座下穿前场铁路大型货场通道。建成后将串联沈海高速、324国道及前场铁路物流园,极大地提高前场铁路物流园的集散能力。项目于2022年3月开工,计划今年12月底完成高速出入口连接线的主体施工。
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南起石塘立交,北至翁厝立交,主线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道路全长约4.98km。项目建成将实现厦漳泉城市群货物快速通达海沧港区与前场物流园。项目于2021年11月开工,计划今年12月底完成石塘下穿通道施工,完善我市道路货运通行能力。
沈海高速杏林互通及接线工程项目位于厦门集美西片区,路线全长9.8公里,项目概算总投资24.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串联沈海高速、324国道、324国道复线,连接至长泰,完善区域路网,助力闽西南经济协调发展。项目于2021年6月开工,目前正开展隧道及高架施工,计划2025年12月底完成高架段施工、2026年9月完成互通段、隧道段施工。
问题五: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对我市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通过补链强链,我市进一步提升物流绿色化水平,加快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一是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我市积极引导港口应用轻型、高效、电能驱动和变频控制的港口生产设备,推进船舶更新升级。全国首艘“绿色应急拖轮”——“厦港拖30”2023年11月正式在厦门交船授牌;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获评“亚太绿色港口”;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是国内首个零碳排放综保区。通过构建港口清洁能源用能体系,加快“零碳码头”建设的步伐。二是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步伐。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公转铁”“散改集”和海铁联运等运输模式发展。我市是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新能源装卸运输设备不断投入使用,绿色包装、标准化托盘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无纸化作业已实现海、空港全覆盖。三是数智融合赋能产业发展。厦门港海润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是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港区、全作业链的智能化改造创新项目。厦门“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改革事项被国务院列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各类应用系统和功能模块近百项;“国际贸易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航运公司综合服务平台”等4项举措为全国首创创新举措。四是智慧物流领域持续拓宽。数字云仓、智能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一批依托5G、AI、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的物流园区已投入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四川】从40分钟到2分钟,泸州第41座渡改桥通车,惠及30余万群众
9月26日10时,泸州市榕山长江大桥通车慰问活动在项目现场举行,9月27日凌晨,大桥正式开放交通。
架桥梁、筑通途
榕山长江大桥是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要节点工程,也是长江干线主航道四川段的45座过江通道之一。项目位于四川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与临港街道之间,为高低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1号主塔高162米,2号主塔高204米,总长1513米,桥宽24.5米,主桥长1055米,临港岸后期连接国道353线,白米岸通过省道553、省道438与G93成渝环线白米互通连接。
项目于2021年1月29日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遇到全国首例建设难题,桥梁2号墩基础属于深水河道裸露基岩类喀斯特地貌,该条件下埋置式承台施工国内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经反复论证研究,最终确定了“旋挖套管钻引孔+填砂+振动插打钢板桩”组合方案,开挖时根据岩石坚硬情况,选择液压劈裂法、机械破除法等组合方法,施工过程中止水效果明显且未发生塌方,成功解决水下沟槽式裸露基岩埋置式承台非爆破施工止水技术难题。同时承台减薄2m,并增设塔座保证受力,降低了施工难度,从而大大缩短基础施工工期。成功攻克了全国首个类喀斯特地貌河床复杂地质条件下埋置式承台围堰施工难题,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施工空白。
泸州市榕山长江大桥项目是泸州市实施渡改桥试点示范工程以来建成通车的第41座渡改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撤销榕山、莲石滩两个渡口,渡运安全隐患成为历史,两岸车程也从绕行40分钟缩短至2分钟,惠及沿线30余万群众。同时,该项目建成通车还将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合江县城市发展空间,加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协同集聚发展,助力泸州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惠民生、守民心
泸州市地处长江上游,大小河流、湖泊众多。发达的水网体系一方面为泸州成为四川水运第一大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两岸群众出行造成了困难。有的偏远地区群众千百年来“相望不相通”,只能长距离绕道或渡运过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向阳村村民曾文荣激动地讲道,“我们当地有许多靠种菜谋生的农户,大桥未修建的时候,前一天傍晚,我们就会把要出售到集市上的菜,扎捆备好,第二天早上8点到这个莲石滩乘坐渡船到集市上卖菜,返程回来已经是中午11点了,且一天只有一趟,很不方便。现在桥通了,我们想什么时候过去卖菜就什么时候过去,相当的方便。”
为改善提升区域路网结构,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消除渡运安全隐患,解决群众出行“急难愁盼”。2015年起,泸州市率先在全省实施渡改桥试点示范工程,总投资65亿元建设渡改桥49座,撤销江河(湖)渡口154个。截至2024年9月,已建成渡改桥41座,撤销(停运)渡口145个,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全省上下联动、齐力攻坚,累计实施建成渡改公路桥567座,基本消除了跨江河一、二类渡口,普通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广大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顺畅。
下一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持续推动普通公路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着力提升普通公路通行服务保障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交通力量。
【新疆】G30星哈项目配套房建工程沙泉子服务区(南区)综合楼主体结构封顶
金秋九月,硕果荣载。9月25日,G30连霍高速星星峡至哈密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G30星哈项目”)第二合同段沙泉子服务区(南区)综合楼顺利封顶,标志着该服务区域建设是全线率先达成关键节点的项目,较预定计划提前六天,成就了项目房建工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性胜利。
沙泉子服务区总建筑面积(双侧)达7126.41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双侧)5106.27平方米。涵盖综合楼、消防水泵、配电室等项目。项目启动以来,面对紧迫的工期、繁重的任务及恶劣的自然条件,G30星哈项目指挥部多次进行专项督导、为房建工程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工作安排,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协同办理推进,保障房建工程高效落地。
自6月30日开工奠基建设以来,沙泉子服务区建设工程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始终秉持团结拼搏的精神、迎难而上的劲头,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合理调配施工资源,倒排工期,展现出非凡的韧性和高效的执行力。最终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沙泉子服务区(南区)综合楼顺利封顶。
沙泉子服务区的建成,将在今后为广大司乘人员带来餐饮、住宿、购物、汽车维修等更优质的服务,成为G30连霍高速公路入疆段重要的休息、补给驿站以及配套设施完备的避风港。
下一步,G30星哈项目指挥部号召各参建单位学习效仿第二合同段的成功经验,保持昂扬斗志,坚定不移地秉持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理念,紧抓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两大生命线,全力以赴推动沿线配套房建工程建设项目进程,为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而不懈努力,以以实际行动和斐然成绩向祖国成立75周年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