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湖南江西四川海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9-20 | 来源:江苏交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海南新闻联播 海南日报等
【江苏】《江苏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申领指南》正式印发!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会、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江苏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申领指南》,具体内容如下:
补贴范围
1.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中型、重型营运柴油货车。
2.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中型、重型营运柴油货车,并新购置国六排放标准或新能源车辆。
3.新购置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
实施期限
自2024年7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报废货车《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机动车注销证明》日期、新购置货车《机动车行驶证》注册登记日期和《道路运输证》发放日期均应在政策实施期内)。
补贴标准
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按照报废车辆类型、提前报废时间和新购置车辆动力类型等,实施差别化补贴。对提前报废老旧营运柴油货车的,根据车辆类型(中型、重型)和提前报废时间,按照1万元—4.5万元/辆不等予以分档补贴;对提前报废且新购国六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或新能源营运货车的,按照3.5万元—14万元/辆不等予以分档补贴;对仅新购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的,按照3.5万元/辆予以补贴。
申请流程
拟申请补贴资金的营运货车所有人应在完成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报废或更新后,向所在地设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和证明材料原件以及复印件或扫描件,并填报提交《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申请表》,设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商务、生态环境等部门进行审核并确定补贴金额,同级财政部门将按程序将补贴资金拨付至申请人的银行账户。以上如有疑问,可拨打12328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湖南】湖南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如何做?一图读懂
日前,湖南成功入选国家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谋划的“‘一圈二轴三区’畅安舒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被列入国家支持范围。
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示范区域名单(第一批)
湖南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如何做?
一图读懂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圈二轴三区”
畅安舒美大通道示范实施方案
【江西】赣江一大桥半幅通车
9月15日
吉安市新干赣江大桥
左幅桥梁正式通车
解决了此前通小车不通货车的情况
更加方便两岸车辆通行、居民出行
新干赣江大桥连接东西两岸,是新干县城乡的交通要道,也是吉安市“十四五”重点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88亿元,全长约2.13公里,其中跨赣江桥长1.15公里,引桥长0.98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左幅桥梁通车后,项目还将分别实施拆除老桥施工和新建右幅桥梁,预计2027年1月份全面建成通车。
新干赣江大桥左幅桥梁的建成通车,解决了老桥限高、限重等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了大桥通行能力,将加强河东、河西的互联互通,为赣江两岸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也给赣江两岸企业盐卤、箱包等货物物流运输、市民群众带来了更多通行便利和幸福感。
【四川】四川宜攀高速卡哈洛金沙江大桥顺利合龙!
9月20日
随着最后一颗合龙冲钉的精准打入
横跨金沙江、连接川滇两省的
宜攀高速卡哈洛金沙江大桥
成功实现合龙
标志着大桥主体完工
后续桥面铺装及附属结构施工
将有序开展
朝着项目建成通车的目
标迈出坚实一步
卡哈洛金沙江大桥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卡哈洛乡的溪洛渡电站库区,横跨金沙江两岸。大桥全长1818.53米,主跨为1030米钢桁梁悬索桥,其新型框架基础重力式锚碇、内倾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钢—混板桁结合桥道系,在悬索桥的历史上均属世界首创。大桥共有75段钢桁梁,总用钢量约1.9万吨,是宜攀高速宜金段“三桥三隧”中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控制性工程。
作为在高海拔、高风力、高地震烈度的地区开展复杂山区钢桁梁悬索桥桥面施工,项目团队面临诸多难题。
施工现场可利用场地十分狭小,尤其是主塔下方钢桁梁拼装场地有限。缆索吊主跨跨径超千米,设备安装难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
合龙时值汛期,施工现场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瞬时风力极强,对上部结构施工带来极大安全挑战。建设所需物资和设备运输出入依靠唯一的通道——国道353线,路窄弯道大且抗灾能力脆弱,给材料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极大挑战。
为确保75段钢桁梁精准吊装到位,项目团队严密部署钢桁梁吊装施工规划,并首创研发大型缆索吊装AI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执行吊装监控指令,可将每一段梁逐个吊至高空,再连接起来。
该系统还能够实时监控吊装数据、动态调整吊装速度,并结合实时天气状况(雨量、风速、湿度等)调整合龙口微小高差,将精度控制在厘米级,采用“远程控制+现场微调”的“无人化”一键吊装模式,不仅降低了50%以上的人力成本和设备损耗,践行了绿色生产的理念,还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系数,有力保障了每个梁端安全吊装作业。
自2024年5月21日首节段钢桁梁顺利吊装,历时124天攻坚克难,最终于9月20日实现大桥安全优质的精准合龙。
四川沿江宜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红亚介绍,卡哈洛金沙江大桥是宜攀高速技术最复杂、最具有代表性的控制性工程,是宜攀高速实现“历史文化之旅,自然景观之旅、跨省通道之旅”的标志性工程。
桥梁的建设将改写两岸“船渡”的历史,为金沙江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长虹飞渡映金沙”的画面,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川南经济区与攀西经济区的时空距离,对推动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全面乡村振兴,实现我国西南五省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卡哈洛金沙江大桥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从四川岸卡哈洛乡到云南岸黄华镇车程将由原来的5小时缩减至5分钟,它将彻底结束两岸居民长期依赖“船渡”的历史,提升出行安全性与便利性,为川滇两地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海南】航线为媒 开放提速——海南自贸港首条直通中东海运航线运营背后
海南到中东,从海上走,哪条航线最近?外贸“老兵”张金波再熟悉不过:每个月,企业出口的货都会首选这条航线——洋浦港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哈里发港直达航线,航行用时比以往少一半,一趟至少省20万元。这条海南自贸港至中东首条直达航线今年4月开通。从此,海南的货物出口至中东地区不用再中转,企业的货物运输成本更低,航期大为缩短,深受海南外贸企业青睐。“航线开通至今已满5个月,我们累计出口5120吨原纸,货值超3700万元。”9月19日,海南金红叶纸业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处处长张金波说。
织密航线,开放提速。近年来,我省牵手中远海运集团,紧密合作、互利共赢,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海南自贸港外贸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通过近5年的航线网络建设,洋浦港目前已累计开通内外贸航线48条,其中内贸航线23条,外贸航线25条,形成“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推动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速升级。
一条航线
让海南和中东经贸关系更紧密
“更快交付,更好履约,可以获得客户更多的信赖。” 张金波至今还记得,4月17日,海南洋浦至阿布扎比哈里发航线开通,“新海口”轮执行首航任务,仅仅12天后,货物抵达阿布扎比哈里发港。
从“绕路”到直达,这条新航线海运速度远超海南外贸企业预期。此前多年,受限于相关航线不完善,海南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中东,从洋浦出发后,需要先到深圳或香港的港口,然后再航行到出口目的地,整个航期要22天到25天。
航期的缩短,意味着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张金波说,中东地区是企业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新航线开通后,企业每个月出口一批原纸,月均1000余吨。经测算,这5个月,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00万元。
同样,出口中东,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外贸经理潘亚萍不用再为海运“绕路”烦恼,每个月都会将装有瓶级聚酯切片的集装箱送往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直接装船运往中东地区。“这样一来,我们的运输成本可降低12%左右。”
洋浦至中东的直达航线开通,在满足海南本地货物出口中东运输需求的同时,未来也将依托东南亚及内外贸同船航线网络,进一步引导周边港口至中东乃至其他远洋干线的中转货源拓宽港口海上腹地市场,进一步提升洋浦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让海南和中东经贸关系更紧密。
4月17日,海南洋浦至阿布扎比哈里发航线开通。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书喜 摄
一张海运网
助海南产品更快进入全球市场
中东首条直达航线开通背后,是海南海运国际航线近年来持续上新的缩影。自2018年以来,洋浦港航线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已开通48条航线。
其中,洲际航线的开通更是意义重大,提升了洋浦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地位——
2020年9月2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南太-澳洲集装箱航线开通。这是洋浦港开通的首条洲际航线,标志着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开始从近海迈入深远海时代;2022年9月23日,海南自贸港(洋浦)—西非洲际航线开通。这是洋浦港开通的第二条洲际航线,也是首条通达非洲的集装箱干线;
2023年3月13日,由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运营、从巴西始发的南美洲际航线“新福州”轮,顺利完成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的首次靠泊装卸并离泊……
同时,洋浦港不断增加近洋外贸航线。“国际海运是全省货运贸易进出口的主要渠道。”洋浦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工作人员孟泽说,洋浦已开通25条外贸航线,通往中东、印度、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加强了东南亚、南亚等主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贸往来,推动海南产品更快进入全球市场,世界“朋友圈”不断扩大。
孟泽介绍,在内贸航线上,截至目前已开通23条航线。洋浦港不断加密华东、华北地区航线,吸引货物经洋浦中转;强化洋浦与北部湾港口、珠三角地区的高密度支线,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
贸易与港口息息相关。作为海南第一大外贸港,洋浦港国际航线的不断加密,意味着货物有了更多新的流通通道,从而带动促进全省货物贸易快速增长。海口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8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1846.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儋州洋浦外贸规模位列全省第一,进出口879.5亿元,同比增长28.7%。
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船舶往来、装卸货物,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元才 摄
一座新城
让产业发展开放成色更足
港口和国际航线,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从洋浦港出发,纵览儋洋经济圈,一个被称为新城的环新英湾地区正在加速崛起,开放成色更足。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最重要的航运开放政策,海南围绕建设“中国洋浦港”,充分借鉴国内外知名国际船籍港的先进做法,结合实际的需求,尝试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举措。
“我们紧紧围绕运输来往自由便利,聚焦国际船舶注册落地、监管服务等一系列流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联合海关、税务、交通等多部门,探索形成了十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武骁说。
多项制度集成创新使得“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船舶出口退税、保税油加注等一系列航运扩大开放政策快速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共47艘国际船舶注册“中国洋浦港”,总载重吨超531万,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前列,资本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的海南自贸港航运发展新高地加速形成。
位于洋浦新英湾大道的洋浦国际航运大厦。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元才 摄
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洋浦吸引了大量航运经营主体扎堆落户。
2022年,当地经营主体相比2020年总数翻了一番,至2023年多达882家航运物流相关经营主体落户,类型涵盖航运电商平台、融资租赁、船舶管理、船员管理、海事咨询服务以及燃料供应等,延链强链补链,各航运要素加速汇聚洋浦港,儋州洋浦港航物流产业迎来大发展。
向海图强,更加开放。面向未来,儋州洋浦着力打造绿色石化新材料、港航物流、商贸服务(国际贸易)三个千亿级业态和健康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若干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逐步发展成为海南的经济重要区域和对外开放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