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湖南福建重庆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9-10 | 来源:“CCTV4”微信公众号 CCTV4《中国新闻》、湖南交通运输、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智慧养护新模式!深圳道路养护首次实现“无人驾驶”路面摊铺

2024年8月27日凌晨,深圳市西部京港线(G107)深圳宝安段迎来一场创新养护实践——由深圳路桥集团东部公司承建的G107国道现代化养护试点工程成功应用沥青路面无人摊铺碾压新技术,集团养护领域向智能化、自动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该项目覆盖G107国道K2604+500-K2606+500上行段,全长约2000米,主路为单向4车道,路面宽度为15.5米,加宽段最大路面宽度20米,车辆限速60-80km/h,日均车流量达14万辆次,是交通流量较大的重要路段。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夜间23:00至次日6:00的低峰时段,采用半幅倒边摊铺作业,双向兼顾了施工安全与通行效率。

项目创新性引入无人摊铺碾压技术对现状机动车道进行铣刨加铺施工,依托无人摊压机群的协同作业、智能压实系统的定位监测、辅助驾驶系统的灵活适配,实现了道路养护从“人力密集型”向“智慧自动化”的华丽转身,绘就“畅、安、智、绿、美”新画卷。相较于传统人工施工方式,该技术的主要亮点体现在“高效、精准、便利”三大方面。

路面无人摊压机群集成了工艺建模、自动驾驶算法、3D摊铺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将道路数据转化为电子地图,实现施工任务数字化管理,从而能够基于最优规划路径与实时作业状态动态调度机群,确保各设备间的高效协同,使摊铺任务得以全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驾驶即可长时连续作业,日工作效率提升达40%以上,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

无人摊压智能压实系统使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凭借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无需依赖道路数据就能准确显示桩号,确保施工定位无误。该系统整合智能云计算与先进传感技术,实现碾压参数可视化引导,在轨迹跟踪下能够自动控制摊铺机精准转向,保持路沿间距恒定,实现安全标准化压实。

此外,系统还通过全区域压实值与压实轨迹的实时动态监测,有效避免欠压过压情况,使摊铺压实度、平整度、均匀度等关键指标均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摊铺机辅助驾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较强扩展性和适用性,可灵活适配多种机型,除常规施工场景外,还能广泛应用于有路沿和护栏等复杂条件的施工环境,有效突破传统施工的局限性。系统配备的引导式操作界面直观易懂,大大降低操作者使用难度,同时结合电子围栏、雷达+视觉融合避障系统、远程急停功能等智能安全措施,构筑起全方位的自动化施工安全保障体系。

此次无人摊铺碾压技术的应用,是数字化施工技术在路面养护领域的创新实践,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中人工操作效率较低、碾压质量不够稳定等难题,实现工艺标准化、自动化,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和人工材料成本,总体提高了施工管理成效。

匠心建造、百年路桥,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注入,东部公司智能化、无人化的施工模式有望引领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为构建更加安全、畅通的交通网络贡献路桥力量。

【江苏】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

常泰长江大桥连通江苏省常州与泰州两市,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与普通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建成后不仅将使常泰两地的通行时间由现在的一个多小时缩短为20多分钟,更将促进江苏南部和中部地区跨江融合,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新地标》今天让我们跟随总台央视记者登上这座刷新多项世界纪录的大桥先睹为快,揭秘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硬核实力。

长江下游,常泰长江大桥好似一条钢铁巨龙连接起南北两岸的常州和泰州两座城市。1208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一跨过江,而两座388米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则分列泰州常州两侧。大桥拥有世界最高的索塔、最抗拉的斜拉索以及最大的水中钢沉井。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大桥能够创下如此之多的“世界纪录”?在斜拉索安装的尾声阶段,我们登上了大桥索塔顶端。世界第一的斜拉索桥塔有多高?光搭乘电梯我们就用了20多分钟,最后又爬了三段梯子才终于抵达。

总台央视记者 徐速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整个常泰长江大桥的制高点,这里距离地面相当于大约120层楼的高度。而在这样一个高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的身后是常州,而对面呢就是泰州。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江面上几百根斜拉索如同展开的扇面,有力地连接起高耸的桥塔和长长的桥面。

常泰大桥1208米的超长跨度给工程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主航道桥由91个平均重量1500吨的“N”形钢桁梁拼接而成,总重接近一个半“鸟巢”体育场。那么要怎样的斜拉索才能拉起这么大的重量呢?

总台央视记者 徐速

在现场可以看到最后几根633米长、100多吨重的斜拉索舒展在大桥主航道桥的桥面上。接下来,随着312根斜拉索的全部安装完成,也将意味着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而把这些斜拉索一根根挂上350米高的主塔,绝对是个细致活儿。

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作业工人 石世松

挂索的时候需要两次进洞,索道管比斜拉索的索头只大12毫米,左右(操作)误差控制在6毫米的位置。另外我们时间也要特别准确,第一次进洞需要掌握的时间1秒,第二次进洞我们需要掌握的时间1.5秒。

大跨度催生多项“世界之最”和“全球首创”

在桥上看完斜拉索“穿针引线”,紧接着,我们又跟随项目总工程师康学云一起搭乘交通船来到江上,从这里可以一睹大桥的诸多“世界首创”。江面以上,大桥首创的钻石型桥塔将传统的双塔肢变成四塔肢,承载能力更强;而大桥桥墩处的江面以下60多米,隐藏着世界首创的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

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 康学云

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上小下大”的台阶型的结构形式,解决了传统上下同尺寸沉井施工过程当中下沉深度深、以及桥墩处河床冲刷面大的难题。

作为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常泰长江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为设计时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下层桥面则是时速200公里的城际铁路和时速80公里的普通公路。那么,一边跑火车、一边跑汽车的下层桥面,荷载不对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中铁大桥院集团桥隧技术公司副所长 蒋凡

因为铁路的荷载是要比公路侧要重的,所以一开始是有一个要扭转的趋势。我们通过加大铁路侧的斜拉索索力,来把这一段铁路的荷载给它拎起来,使它与我们公路侧保持一致和平衡。

从“非对称”的桥梁布置结构到最高强度的斜拉索,这些都是围绕“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进行设计,那么1208米的跨度究竟从何而来呢?

中铁大桥院集团桥隧技术公司副所长 蒋凡

我们两个主塔之间,有一个宽度900米的通航需求,为了在施工期和最后的运维期都不对这900米的航道(产生)影响的话,我们对比了多种跨度,最终就选择了1208米这样的一个跨度,来满足其通航和防洪的需求。

常泰大桥所在的长江下游航道上,每天货船汽渡交织穿梭,十分繁忙。大桥开通前,轮渡是过江最便捷的方式。

过江乘客

常泰大桥开通了速度很快呀!(开通后)我开车的话,到那边10分钟吧!

过江乘客

我的家其实就在(常泰大桥)桥底下,如果桥好了,我直接就可以从那边上去。看着一点点建起来,也挺自豪的!也挺激动的,马上明年就要开通了!

因为看好大桥通车后带来的跨江融合发展机遇,很多企业已经在提前布局。像常州高新区的一些企业就已经在江对岸的泰州泰兴市投资建设了新厂区。

江苏常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刁海

我非常关注这个桥,因为这个桥通车之后,会给我们企业在运输上面带来很多便利。通过轮渡的话,我们差不多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然后如果今后通过(常泰)大桥的话,估计在40分钟左右,给我们的成本大概可以降低20%到30%。

缓解“过江难” 交通“补短板”

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常泰大桥直接带来的是时间成本的降低和通行效率的提升;而对整个区域来说,则意味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常泰大桥未来通车后,将有力促进常泰两地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助推泰州更好融入“苏锡常都市圈”,为区域内城市的跨江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项目副指挥 李海峰

大桥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新的纵贯江苏省中部地区的南北向通道,全面提升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过江运输需求猛增,包括江阴大桥、泰州大桥等在内的现有过江通道交通量严重饱和。为了缓解“过江难”,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确定了江苏44座过江通道的规划布局,常泰大桥就是其中之一。而到2025年,江苏已建、在建过江通道将达到30座,基本缓解过江交通瓶颈。而常泰大桥也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通车运行。届时,八百里长江江苏段又将增添一道江上汽车火车飞驰,江面轮渡穿梭而过的世界级“风景线”。总台央视记者,江苏常州泰州报道。

【湖南】湖南省持续开展网约车合规化工作

网约车合规化关系着广大乘客出行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今年以来,湖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通过建立网约车营运数据分析周报机制、加大打非治违力度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网约车合规化工作。2024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合规网约车驾驶员13648人、网约车5150辆,订单合规率提升至69.52%。

后续,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将继续抓实网约车平台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依法依规运营,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严守安全底线。指导各地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网信、工商等部门的衔接,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共同研究规范网约车聚合平台管理的办法措施,争取将聚合平台规范有关内容写入新修订《湖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弥补法律缺失,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督促聚合平台不得以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并对相关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福建】厦金大桥(厦门段)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床

近日,由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建的厦金大桥(厦门段)东锚碇钢沉井后井成功实现着床,至此,厦金大桥(厦门段)控制性工程——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已全部着床到位。

此次施工的东锚碇钢沉井后井,长66米、宽48米、高32.4米,单体重量达1.45万吨,是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刘五店航道桥缆索的锚碇基础。

施工单位通过向井壁注水,实施整个沉井的海底沉放。经过两天时间,共注水两万余吨,最终实现该后井高精度着床。

刘五店航道桥是福建省内最大跨径桥梁,也是福建省第一座离岸式海中悬索桥,其东锚碇基础分为前井和后井,为国内首创设置式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中前井已于7月顺利拖带进港并着床到位。

此次着床的后井是28日从泉州船坞出海,经过28个小时、85海里的航程,运抵施工海域,它也是国内同类型沉井浮运距离最长的拖带作业。着床后,前、后井将通过钢质系梁连为一体,成为稳固大桥主体结构的“根基”。

目前,刘五店航道桥西锚碇的钢沉井制作也在同步推进中,预计11月底运抵现场,2025年元旦前,东、西锚碇的钢沉井将全部完成着床。

据了解,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起于厦门环岛东路与会展北路交叉口,以隧道形式沿环岛路走廊向北延伸至观音山,往东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终点设互通接入厦门新机场,主线全长17.34公里,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跨海段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同步建设翔安支线,长约2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项目批复概算总投资372.7亿元,批复总工期5年。

项目的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厦门城市交通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的通道,有效缓解翔安进出岛通道及新机场片区交通压力,极大提升厦门本岛到翔安机场的通行效率。

【重庆】巫山廊道项目隧道累计进尺破千

米8月27日,中交路建巫山廊道项目隧道累计进尺破千米,其中1号隧道累计进尺804.5米,2号隧道累计进尺199米,为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巫山廊道项目位于有“渝东大门”之称的重庆市巫山县境内,起点为矿山工业广场,终点位于三溪乡鳊鱼溪码头。该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设计年产400万吨。根据重庆市2035长江支流航道专项规划,巫山县拟在重庆港巫山港区鳊鱼溪作业区规划建设中润码头,设计吞吐量为600万吨/年。

据项目负责人梁红峰介绍,项目拟建设约9公里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系统,其中1号隧道长约4公里,2号隧道约0.5公里,3号隧道约4.5公里。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外运提供陆运和水路运输服务,极大降低外运成本,对促进渝东片区及鄂西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智慧路长”助力乌审旗推行“掌上养护”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自2020年被确定为全国深化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旗县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紧紧围绕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以路长制为主题,以“智慧路长”APP为载体,建立完善“1中心、6网点、61网格”多层次、全方位的网格化养护体系,充分发挥各级路长“探头”作用,助力乌审旗推行“掌上养护”模式。

责权明晰 综合管理更精准

责权明确,目标清晰;协同有序,快速高效。县道贯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农村公路不仅是城乡融合的大动脉,更是乡村振兴的主干道。乌审旗以“路长制”为改革试点主题,着力打造“智慧路长”平台,助力全旗各级路长力量融合,发挥出一线路长的“侦察兵”“突击队”作用,解决农村公路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责权明晰的“掌上养护”。乌审旗现已建成旗级智慧交通指挥中心1处,全旗6个苏木镇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率达100%,61个建制嘎查村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率达100%,各苏木镇、嘎查村专兼职人员339名。

数字赋能 公路养护更便捷勠

力同心提质效,深耕铸就新跨越。乌审旗“智慧路长”APP综合运用5G、大数据、云平台、手持终端、高清监控、智能识别等现代科技,将全旗各级路长融入同一款“智慧路长”APP,做到路况信息实时交换、路面力量统筹调度、疑难问题合力攻坚,助推乌审旗各级路长、乡村道路专管员的扁平化管理,实现工作无纸化留痕,促进构建交叉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如今,乌审旗农村公路专管员日常巡查要用“智慧路长”APP,将巡查数据统一收集,通过手机拍照或输入巡查日志上传。在APP系统的另一端,通过数据共享,各级路长登录该软件,即可掌握、了解、处理各自区域的公路养护情况。扩能升级 日常养护更及时顺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乌审旗推行“智慧路长”APP以来,充分考虑县乡村道管养工作重点和难点,将治路难点转变为公路亮点,让农村公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管养分离”,让管养人员从“埋头做事”转变为“专心管事”,从之前的铺路、修路、扫路、养路转变到组织、协调、监督、对接服务上来。“县道647处发现水毁病害,监测时间为8月26日14时19分。”乌审旗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手机上的“智慧路长”APP上收到一个带实时图片的路面维修申请单。接到申请单后,养护负责人形成维修单转发到养护人员的手机上,相关人员立即出动,按照手机导航前往坑洞地点,及时完成维修,“几乎是无缝衔接”。目前,智慧路长APP已普及到6个苏木镇、61个嘎查村,系统已实现所有农村公路全覆盖,路面问题发现平均用时由原先的5-7天缩短至1-2天,道路响应修复时间缩短至24小时,道路养护整体流程用时节约了50%以上。

专属管家 精准施策更高效

村民化身“专属管家”,为公路安全、畅通保驾护航。近年来,乌审旗极推广农村牧区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对辖区范围内的农村公路实行“领养、认养、承养”的全民共养模式,做到“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养护人员一般为熟悉管护责任区范围及周边地形、路网情况的村民,如同道路专属管家,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乌审旗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说。村民将公路养护当做自家责任田,主动爱路护路,路养多了,效率也提高了,形成了“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局面。

在乌审旗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蜿蜒的农村公路不仅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梦想的载体。下一步,乌审旗将继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深入推行“路长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养护模式,力争将路长制管理平台与旗级物流、“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共享,进一步发挥数据共联共享作用,更好服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交通出行环境。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