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江苏江西贵州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7-17 | 来源:深圳晚报、江苏交通控股党建、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深圳:7月底开通4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
记者近日从深圳巴士集团获悉,该集团计划年内在前海推出20辆自动驾驶公交车。
印有“前海自动驾驶公交”字样的新能源自动驾驶小巴。受访单位 供图
据悉,自动驾驶公交运营场景将涵盖地铁站、商圈、居民住宅区、中央商务区、产业园区、文旅景区等,致力打造一线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公交车队。
目前,深圳巴士集团已取得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资质。同时,深圳巴士集团第五分公司已获批开行并运营B998线等4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以上线路预计在7月底正式开通。
首条线路采用全新6米9座新能源自动驾驶小巴,车辆以“深港元素、前海特色”为设计理念进行车身涂装,并印有“前海自动驾驶公交”字样。车辆搭载了高清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可360度精准感知周围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及路况变化,并搭载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像“老司机”一样快速判断决策,合理掌控“方向盘”,使车辆在预定的路线上安全行驶。
车内配置智能交互展示屏,可实时显示车辆传感器感知到的周边交通参与者以及车辆自动驾驶状态信息、车辆规划行驶线路,给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智能的出行体验。
车辆行驶过程中,除了可精准实现车道线识别红绿灯信号识别、超车变道外,还可安全高效地处理各类高难度的城市复杂驾驶场景。如在无红绿灯的路口进行无保护左转安全通行、人车混行的红绿灯路口通行、识别避让占道车辆及施工区域、礼让行人、精准进站停靠等。
另外,车辆兼具“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整车在技术上具备完善的自动驾驶功能。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要求配备“一车一班一安全员”,具有人工模式和相应应急接管措施,在特定场景下车辆的所有驾驶操作都无需人员介入。
【江苏】江苏交控新增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近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交控”)设立的“江苏省长大桥隧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喜获认定。
近年来,江苏交控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关键增量,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可控”,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江苏交控围绕基础设施管养、智慧交通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先后建成沥青路面固废精细化利用、智慧交通云服务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其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关,有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原创成果转化应用,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
江苏省长大桥隧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
该工程研究中心由江苏交控牵头申报,联合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该工程研究中心聚焦长大桥隧智慧运维工程技术的科学前沿与关键问题,重点开展智能感知、智慧诊断和智慧养护等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上下协同、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的产业创新体系。在长大桥隧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与系统方面,研发战略性、关键性、原创性产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纵深推进江苏省长大桥隧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江苏省长大桥隧产业升级和桥梁建造强省的建设,引领长大桥隧智慧运维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
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该工程研究中心由江苏高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苏高新材”)牵头申报,联合河海大学、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苏高技术”)共同建设。该工程研究中心基于高速公路新建、改扩建及养护技术核心材料发展需求,以苏高新材研究院为基础建设研究平台,以河海大学路面工程研究所为学术交流中心,以苏高技术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及成果推广应用培训中心,整合“基础技术研究应用”“高性能材料研发和应用”“技术开发孵化”“成果共享”“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六大功能模块,重点围绕材料绿色低碳新型沥青材料、长寿命沥青路面新材料、耐久型钢桥面铺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该工程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为高速公路行业提供高品质的交通新材料及配套工艺体系,打造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前沿产业化平台。
下一步,江苏交控将进一步优化重点创新平台布局、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畅通科创成果转化渠道,有效发挥创新平台在融资源、聚人才、促协同、创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江西】勇当美绿高速建设中的开路先锋
沪昆高速梨园至东乡改扩建项目不仅是江西省重要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还是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重要运输通道。自交投集团提出创建美绿高速品牌以来,该项目办坚持品牌引领,围绕美绿高速创建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的探索,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项目主要坐落于上饶和鹰潭境内,上饶风光旖旎、婉约秀丽,红蓝碧绿四色齐全,是全省4A级景区最多的设区市。鹰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市区南郊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世人称为“洞天福地、人间仙境”等,所以,持续做好绿色生态环境保护,是梨东改扩建项目必须做好的一道“必答题”。
植入美绿基因,保证工程品质实现美绿
梨东改扩建项目办坚持将集团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美绿高速建设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成效,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根植在广大参建人员心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在设计阶段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在施工建设阶段最低程度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作为项目建设理念严格执行。严格遵循“避让—保护—修复”模式,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积极推动美绿高速建设,科学化配置苗木品种,寻找当地易栽种、易养护苗木资源,就近利用,构建了具有环境适应性、生态稳定性的植物群落。围绕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及集团美绿高速建设相关要求,梨东改扩建项目率先开展美绿交通廊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从改扩建公路美绿廊道基础理论、廊道基础设施绿色化、廊道碳增汇、基于路-景-产融合的主体服务区建设、碳排放数字化管控等方面,构建美绿交通廊道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技术体系,为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美绿交通廊道典范提供技术支撑和模式示范,助力交通强国美绿交通廊道建设。
实施美绿创新,全力推动美绿高速建设
逐绿而行,要“面子”,也要“里子”,只是看到“绿”还不行,还得向“绿”要效益。项目办制定了一系列美绿高速建设的措施及理念,如今成效初显。混凝土尾料处理中心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分离回收,解决混凝土污染问题,节约了宝贵的建筑资源。投入使用近一年,共节约混凝土4000余方,节约用水约3.6万吨。为解决红砂岩质量检测难题,开发了三维层析成像的红砂岩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红砂岩路基质量,有效缩短建设工期降低施工风险和检测成本,实现增收节支近2000万元。为应对膨胀土、红砂岩边坡、强风化岩质边坡等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地质状况,引进了蜂巢约束系统护坡技术,通过蜂巢约束系统的固土防护机理与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将有生命的植物与无生命的蜂巢约束系统有机结合为整体。创新应用了植被生态修复技术,通过重建土壤环境、植被群落和物资循环3个子系统恢复受损边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畈上特大桥,在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桥下进行了整形并播撒了草种,等桥梁上部施工完成后,桥下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一片草地。
深化美绿实践,打造美绿梨东亮丽名片
通过恢复自然风貌、景观融入自然、绿化美化环境三个步骤,项目办把打造“美绿梨东”作为践行美绿高速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绿高速建设。通过美绿高速的深入推进,梨东改扩建项目荣获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重大工程新闻宣传“十佳”项目,“公路绿色低碳工业中心”获评“全国公路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称号,绿色低碳综合场区建设技术等微创新荣获了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3金奖3银奖3铜奖及省交通运输厅品质杯银奖、铜奖等优异成绩,“梨东社区”“公路绿色低碳工业中心”等自创建以来已逐渐成为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行业的品牌。
目前,梨东改扩建项目三阶段施工开展得如火如荼,扩建幅桥梁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防护工程等接近尾声。路面工程、桥面系等分项工程已经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未来,梨东改扩建项目办将紧紧抓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美绿高速的历史机遇,坚持绿色强省、绿色惠民,把美绿高速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项目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江西贡献更大力量。
【贵州】贵平高速引进“环水保管家”
盛夏时节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贵平高速公路T9标段,一套“水循环系统”正在紧张施工。站在摆龙河大桥下抬头望,工人们忙着连接桥梁箱梁喷淋水管、桥面排水管与三级沉淀池,实现桥面与三级沉淀池之间的水循环和零排放。大桥建成通车后,三级沉淀池将转化为永久的桥面排水沉淀系统,永临结合避免对摆龙河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贵平高速公路起于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终至黔桂省界云阳关,全线长约174公里,先后穿越平塘地质公园、贵定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多处环境敏感点,摆龙河大桥所在地正位于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团队引进了“环水保管家”进行施工全过程保姆式管理。“我们要求各项目合同段制定专门的环水保管理制度或方案,临时建筑的排污排水等方案要通过评估后才能实施。”贵州贵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俊介绍,项目团队引进了新设备、新技术,在排污处理、泥沙分离等方面尽可能减少生态影响。
贵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拉密河特大桥,是目前我国在建高速公路中最宽的不对称钢管拱桥,桥面跨越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拉密河。项目团队设计了不对称钢管拱桥结构,减少开挖面积约2500平方米、体积3.3万立方米,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冷开挖与控制爆破,避免直接爆破污染河水,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就是经济,项目团队力争让贵平高速公路“生长”在青山绿水间。“我们按照一边坡一方案、一洞门一方案的思路,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与沿线生态、景观、文化深度融合,通过精细优化设计,建设路景融合的高速公路。”陶俊说。
【内蒙古】内蒙古公铁联运率先使用标准化电子运单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六方面主要任务,通过3至5年的努力,加快培育形成10个以上具备“一单制”服务功能的多式联运领军企业,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内蒙古将推动铁路、道路、民航等运输企业,通过股权合作、数据交易、资源置换等市场化机制,开放多式联运数据;构建与产业结构、运输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数字化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不同运输方式信息资源;引导在公铁联运领域率先使用标准化电子运单,逐步推广到铁水联运领域,做好与空运、海运运单的衔接,鼓励多式联运领军企业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
《实施方案》提出,完善“中途不换箱”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集装箱还箱点建设,在重点物流园区、铁路场站设立海运集装箱还箱点;加快乌兰察布、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集装箱场站智能化建设改造,优化集装箱交接环节掏箱检查等作业流程;加快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建设,完善配套集疏运系统,优化自治区集装箱场站布局。
《实施方案》明确,充分发挥呼包鄂乌四市的资源优势和经营基础优势,以信息互联为手段、电子运单为媒介,组织多式联运经营人开展以35吨宽体箱为载体的内贸铁水联运试点、“陆港+集装箱+新能源重卡”运输模式试点等;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满都拉口岸的优势和枢纽作用,组织多式联运试点企业积极推广使用AGV、无人驾驶集卡等设备,拓展“一单制”服务功能。
内蒙古还将探索推进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化,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金融保险服务,优化多式联运“一单制”通关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