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青训班班歌背后的红色故事
时间:2024-07-15 | 来源:咸阳学习平台
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馆藏文物中有一份名为《安吴青训班班歌》的歌谱,歌词为:
烈火似的冤仇积在我们胸口,
同胞们的血泪在交流,
英雄的儿女在怒吼,
兄弟们(有),姐妹们(有),
你听见没有,
敌人迫害你,
群众期待你,
祖国号召你,
战争需要你,
你醒、你起,
拿起你的武器。
学习工作,工作学习,
一切为胜利。
今天我们在青年的故乡,
明天我们在解放的疆场。
你看!我们旗帜迎风扬。
你看!我们前途万里长,万里长。
安吴青训班班歌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无数热血青年、进步青年、知识青年,高喊着“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到了安吴,再上延安!”等口号从祖国各地甚至海外汇聚到嵯峨山麓,在安吴青训班接受理论知识、军事知识培训,为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准备。特别是海外华侨青年,他们与祖国同胞同仇敌忾,矢志报国,纷纷组成访问团、慰问团、服务团、记者团、工作队、救护队,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漂洋过海、跋山涉水,饱尝千辛万苦闯过国民党设置的重重障碍,来到安吴,来到硝烟弥漫的抗日前线,把自己满腔的爱国热忱和赤子之心,把鲜血和生命献给祖国。为更加激发青年的热情,时刻警示大家牢记学习目的,青训班副主任胡乔木起草了安吴青训班班歌,并委托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在课余时间,在集会前,歌声都会响彻校园。
面对侵略者的“扫荡”和反动派的封锁,青训班的学员们并没有退缩。安吴堡外的吴氏陵园柏树成林,形成天然的防空掩体,就成了学员平时上课的地方。张琴秋回忆,青训班里的饭食有时连最低标准也供应不上,寒天吃两顿,热天另加一顿稀粥。后勤工作的同志为了节约,把灶心升高,煤火集中于锅中心,菜只烧到半熟,这样既省炭又不减少量,有时同学为了募捐援助前方,还常常商议取消某一餐的菜。就是这样艰苦的磨炼,才铸就了青年们铁一般的信仰。
安吴青训班开办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和无尽的关怀。
1939年10月5日,毛泽东为纪念安吴青训班创办两周年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但青年同志的自然的缺点是缺乏经验,而革命经验是必要亲身参加革命斗争,最下层工作做起,切实的不带一点虚伪的经过若干年之后,经验就属于没有经验的人们了!
朱德总司令在担任青训班名誉班主任期间,于1938年8月到安吴堡视察,为全体学员作了《抗战形势》的报告,并挥毫题词“学好本领上前线”,极大地激励了全体学员的革命斗志。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更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安吴青训班就像一个大熔炉,充分吸收了大量国统区和沦陷区的青年力量。这些勇敢而活泼的爱国青年,在学习结束后,如同革命的“种子”,奔赴各地,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柏树林,好课堂,蓝天搭帐山作墙。学习为抗日,熔炉炼纯钢。”当时流传的这句话,不仅是安吴青训班日常学习的真实写照,更是学员们报国情怀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