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红色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大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建立地下党的基层组织

时间:2024-07-12 | 来源:大理州学习平台

滇西工委成立后,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各地党组织,采取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方式,把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发展壮大组织和开展反蒋斗争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各地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利用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口号,组织发动群众,在学校、农村、厂矿以及城镇中全面开展了学运、农运、妇运、工运、兵运以及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工作。随后,甸南党组织成功发动了农民群众开展与国民党甸南镇镇长的斗争。乔后总支成功组织发动矿山工人进行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资发放时间、要银元不要纸币的罢工斗争。

剑川革命老区沙溪玉津古桥

1948年6月,中共牛街特支建立,赵仁传为书记。

1948年6月27日,剑川县兰州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灾情严重。党组织开展募捐赈灾,由王以中以剑川中学教务主任身份率领师生代表团到灾区慰问,发放救济物资给灾民,揭露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不仅帮助兰州灾民群众克服了一些困难,而且锻炼了党领导的各种群众组织,扩大了党的影响,为进一步开辟兰州地区工作创造了条件。

剑川革命老区马登

1948年7月,中共滇西工委决定,以乔后为中心,包括剑川沙溪、弥沙,洱源上、下江,漾濞金脉,云龙关里、顺里等地,建立罗潓特区委,书记王立政,副书记杨苏。

1948年8月,具有云南省参议员身份的马矅进行多方活动,推荐民主人士甘舜由云南省政府委任后出任洱源县县长。同时,云南省工委派党员万国祥等人开辟洱源工作,在滇西工委领导下,着手建立两面政权。马矅介绍甘舜加入共产党,使党组织在农村中迅速开展了工作。

1948年8月初,为加快工作步伐,滇西工委决定,中共通兰特区委成立,书记王北光,委员李铸宏。其主要任务是以兰州坝(指剑川马登、上兰、兰坪通甸)为基地,逐步把工作扩展到兰坪、云龙等县;以反“三征”为中心,发动群众,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和党的外围组织,创造条件,开展武装斗争。王北光到兰州后,先后发展党员张彭健、赵泽宗等24人,建立起7个党支部;发展“民青”成员300多人;普遍建立了农抗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了一大批上层开明人士,为以后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云龙检槽革命老区

同年8月,滇西工委决定,建立中共鹤庆县工委,书记李慈,委员鲍适矩、郑耀南、杨邦基。同时,建立中区、南区工委和北区党支部。8月,云南省工委派王云利用国民党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教育科科长的公开身份回大理县工作。10月,王云与滇西工委领导人取得联系。9月,云南省工委派党员林泽民和几个“民青”成员到邓川县开辟工作。

兰坪通甸革命老区

1948年10月初,经滇西工委决定,中共洱源县工委成立,书记万国祥,委员赵怀珍、王献英。

10月10日,剑川县工委组织召开“双十”群众大会,有近万群众参加。会上,民主人士赵螽象发表讲话,抨击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11月,剑川中学校长、“民青”成员李岳嵩等人被捕。随着反“三征”运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剑川县的群众斗争引起了国民党政府、保安司令部的惊恐。同时,在沙溪逮捕了仕登小学教师、共产党员白承业,以及杨延福,送往昆明“交云南省高等法院特种刑事庭追究法办”,后经云南省工委积极营救出狱,于1949年2月16日回到剑川。当天,剑川县地下党发动师生和各族各界代表到20里外的南山脚沿途夹道欢迎,向国民党反动派显示了人民的力量。

祥云地处滇西中部,是滇缅公路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军队驻防重地。滇西工委初步确定以剑川及其周边作为发展武装斗争的中心。同时,为了确保中心地区武装斗争顺利发展,需要迅速开辟祥云地区的工作。祥云地处大理、楚雄之间,东有一片面积广大、山峦连绵的南山地区,扼住昆明至大理的公路交通线,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因此,祥云县是中共滇西工委确定的三个工作区之一。

1948年4月,云南省工委派共产党员王元昌(邓如松)到祥云下庄街会见李鉴洲等人,进一步了解情况。5月,云南省工委书记郑伯克告诉到昆明汇报工作的滇西工委书记黄平:祥云的李鉴洲在地方上有影响,要求革命,通过他去开展工作比较容易突破,同时,告诉黄平尽快与邓如松联系,并根据情况处理好祥云问题。8月,中共滇西工委书记黄平深入祥云,发展李鉴洲等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鉴洲

1948年8月至9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陈家震、陈柏松、廖新伦为滇西工委委员。陈家震、廖新伦到祥云下庄街负责以祥云为中心的祥云、弥渡、蒙化、楚雄、镇南一片的工作。同月,陈家震、廖新伦在群众基础较好的龙润乡继续发展党员、“民青”成员、农抗会员,随后在龙润、文源、前所、马街、天沐、青海、禾甸等乡镇建立农抗会。

陈家震

廖新伦

8月,中共滇西工委书记黄平派党员童景明等人到蒙化县开展工作。9月,中共滇西工委派党员尹宜公回弥渡,联系先期回弥渡待命的党员史国泰,共同开展工作。

1948年9月起,祥云下庄街口316公里路碑,被党组织指定为由昆明派往祥云工作人员的下车点。经普之玉与中共昆明市委书记陈盛年约定,凡昆明派往祥云工作的人员,均在下庄街口316公里路碑下车,往北走一公里到下庄街,找李鉴洲或普之宝联系,即可找到党组织分派工作。从当月到达的王德彬起,乃至以后陆续派到滇西人民自卫团、边纵八支队的数十名工作人员,均在316公里处下车,316公里路碑成了许多进步人士参加革命工作的起点而铭刻在心。

1949年,滇西工委派洪光启、杨鹏翥到宾川县工作,并指定陈子厚负责平川党组织的领导工作。9月,根据滇西工委指示,中共宾川县工委成立,书记王文中(杨鹏翥),副书记洪光启。10月,云南省工委派熊新民回宾川,滇西工委决定其参加县委,分管军事工作,同时,建立了中共上川区委员会,熊新民兼任区委书记。12月初,宾川县工委建立下川区委员会,书记肖鉴明(金维鉴),同时,建立中共平川区委员会,书记陈子厚。

11月,滇西工委书记黄平派在弥渡工作的地下党员尹宜公到蒙化工作,并组成小组,由张瑄任组长,童景明、余毅和为组员,负责蒙化县的工作。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