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江西甘肃广西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7-10 | 来源:江苏交通、江西交通、甘肃交通、广西云—广西日报客户端等

【江苏】江苏首条跨省低空物流航线正式开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交通运输行业是新质生产力重要发展领域,交通运输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江苏交通新媒体平台推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交通企业行”专题,反映江苏交通运输企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为和突出成效,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营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氛围,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江苏交通企业行

近日,一架满载1.5吨镇江特产大油桃的低空货运航班从镇江大路通用机场准点起飞,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浙江建德。镇江至建德低空物流航线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江苏首条跨省低空物流航线正式开通运营。

镇江至建德的低空航线,是顺丰速运低空物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首飞机型是塞斯纳208飞机,最高飞行时速260公里,续航里程高达1500公里,为低空物流的快速、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条跨省低空物流航线的开通,为农产品搭建了一条通往长三角的“空中桥梁”,也为消费者带来新鲜体验。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拓展低空物资配送应用场景,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甘肃】G671线太白至华池公路项目莲花寺6#隧道左线顺利贯通

莲花寺隧道群

7月7日,随着掌子面的成功破壁,G671线太白至华池公路项目莲花寺6#隧道左线顺利贯通,成为太华公路项目全线首条贯通的中隧道。

莲花寺隧道群共设隧道6座,单洞长13422米,其中莲花寺6#隧道左线长610米,主要为Ⅴ级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甘肃路桥建设集团积极推进“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以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导向,持续提升隧道初支平整度和二衬钢筋保护层合格率,以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人车分离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莲花寺隧道群掌子面开挖初支累计完成7084.9米,完成率52.8%,实现隧道施工任务过半。

【江西】累计投资191.31亿!今日全部贯通!

7月10日

江西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工程

传来新消息

历时23个月鏖战

该项目全线16座隧道全部顺利贯通

遂大高速全线 127公里,隧道有16座单洞合计总长近58公里,其中特长隧道4座(最长隧道4.93公里),长隧道5座。截至目前,遂大高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1.31亿元,占比为78.26%。实体工程累计完成路基挖方完成98.17%、填方98.82%,边坡绿化94.53 %;梁板架设85.68%;隧道洞身开挖100%。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是《江西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修编(2018-2035年)》“10纵10横21联”中第9纵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打通赣西南高速公路大通道,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有积极意义。

【广西】世界最大跨径独柱式三塔空间缆悬索桥南岸锚碇全部浇筑完成

7月8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的苍梧至容县高速公路苍容浔江大桥南岸锚碇全部浇筑完成,锚碇基础施工取得阶段性成果。

苍容浔江大桥南岸锚碇浇筑现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供图

苍容浔江大桥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独柱式三塔空间缆悬索桥,全长1688米,两个主跨均为520米,三座主塔均采用中央独塔设计,中塔高108.9米,边塔高108.8米,南北岸各设置2个分离式锚碇,单侧锚碇对称布置。本次浇筑完成的是南岸右幅锚碇,锚碇平面尺寸为长33米、宽18米,单个锚碇锚体浇筑混凝土方量为4088立方米。

建设中的苍容浔江大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供图

苍容浔江大桥锚碇基础采用大直径桩+铣接头的结构形式,对比同类型桥梁单个锚碇最大可节约混凝土3.6万余立方米。作为首次采用该结构形式的桥梁基础,桩基和铣接头垂直度设计精度为1/400,远高于常规桩基1/100的要求。目前,大桥北岸右幅锚碇已施工完成,左幅锚碇散索鞍支墩已完成,后锚块已完成三层施工,计划本月底前完成北岸锚碇施工。

【内蒙古】西拉沐沦特大桥建成通车

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辽阔天地间,西拉沐沦河静静地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而在这条河流之上,一座雄伟壮观的桥梁如同钢铁巨龙般横跨两岸,它就是世界首座风积沙峡谷区斜拉桥——西拉沐沦特大桥,今年6月这座大桥已建成通车。

大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设前,国内外在风积沙陡峭坡面上桥梁结构物连续施工尚无先例。如今,这座飞越在风积沙峡谷区的斜拉桥,不仅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桥梁”的一张闪亮名片,更是地理环境中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西拉沐沦特大桥为经乌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064米,跨越辽河源头西拉沐沦河,横亘在浑善达克沙地上。主桥为七跨六塔预应力混凝土多矮塔斜拉桥,采用塔墩梁固结、单索面双排斜拉索结构体系。站在峡谷中,仰望头顶208米高的西拉沐沦特大桥,犹如仰望80层高楼,项目整体在钢筋使用上投入了约5万吨,混凝土达34万立方米。

高墩身、大跨径,把这样的“大物件”放进河流峡谷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面临的就是穿沙难题,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大的拦路虎。

西拉沐沦特大桥南北引桥均位于西拉沐沦河两岸风积沙岸坡上,岸坡表面风积沙覆盖层深度达60米,两岸坡度均在30°~40°之间,边坡高差大,自稳能力差,又高又陡的岸坡加上风积沙地质条件,极易发生滑坡、坍塌,修筑施工便道、开挖作业面及机械设备运输、提升、拼装极其困难。

“我们首次研发采用了台阶式高压旋喷水泥浆液加固方法和兼具岸坡加固功能的帷幕式钻孔护筒。”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赵鑫介绍,施工时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加固一级,开挖一级,逐级形成“台阶”状施工平台。同时借助高压旋喷桩,圈打咬合形成封闭环状圆筒,即水泥旋喷桩帷幕式护筒,代替了传统钢护筒,进一步加固了施工平台,提高了施工平台承载力,有效避免了边坡滑塌、失稳及设备倾覆的风险。

其次是越河问题。

西拉沐沦河为西辽河北源,发源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克什克腾旗境内,全长1250公里,在克什克腾旗境内全长约151公里,沿途汇入大小河流50余条,属于二级水质标准。

西拉木伦河以其河水哺育了其流域内的各族人民,为避免影响河道,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无数次,最终确定水中桩基础采用“整体栈桥及钢平台+气举反循环+深护筒+钻渣分离器+泥浆循环专用管道”成套技术施工方案,此技术不仅提高了桩基成孔质量、出渣效率及泥浆循环利用率,而且还避免了泥渣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减少了对河道的干扰。

最后还要克服“U”型大峡谷中复杂气候环境带来的各种困难。

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共有承台28座,其中最大承台尺寸为31.02×42.02×7米,混凝土方量达9200余立方米,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基于项目处于大风低温“U”型峡谷中,全年大风天气频繁、气候温差较大,混凝土开裂风险极高,温控难度高于同类工程。

“我们研发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首次提出了小梯度、慢冷却、精准控制的桥梁混凝土自适应温度调控新方法,开发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算法与智能温控云平台,研制了大体积混凝土成套温控装备,成功实现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自动化调节、智能化控制的温控效果,提高了混凝土施工质量。”赵鑫介绍说。

此外,由于大桥主桥墩身高、截面大,大风天气频繁,施工安全风险高,项目建设人员还研发了高寒大风区超高墩“日”字形断面墩身钢筋模块化制安技术,有效提高了墩身节段钢筋绑扎效率,降低了墩身高空作业风险和施工成本。

从2019年项目开工以来,建设者勇闯技术“无人区”,穿沙、越河、通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了重重困难与挑战,最终将世界首座风积沙峡谷区斜拉桥工程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内蒙古新地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基建实力,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