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飘红!我国港口业生机勃勃
时间:2024-06-14 | 来源:中国水运报
近期,我国主要上市港口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一季报。其中,上港集团实现营收89.51亿元,同比增长17.03%;净利润36.96亿元,同比增长4.1%。宁波港营收约69.14亿元,同比增加18.72%;净利润约11.23亿元,同比增加13.04%。
整体来看,今年前4月我国港口业开局良好,保持较快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4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5亿吨,同比增长5.2%,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3.5%和9.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403万标箱,同比增长9%,显示出我国港口业的勃勃生机。
港口业迎来“开门红”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除了上港集团和宁波港,今年一季度,其他港口上市企业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
北方的天津港实现营收约27.88亿元,同比增加4.66%,净利润约3.06亿元,同比增加9.14%;青岛港实现净利润13.17亿元,同比增长4.60%;辽港股份营收约28.89亿元,同比增加0.44%。
南方的广州港实现营业总收入32.38亿元,同比增长8.86%;盐田港净利润约2.57亿元,同比增加34.52%;厦门港务营收约63.32亿元,同比增加4.9%。
长江沿线的上市港口公司里,南京港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0.97%,净利润3324.87万元,同比增长3.12%;重庆港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43.04万元,同比上升200.8%。
除了经营业绩喜人,今年前4月,全国主要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也让人惊喜,其中,北部湾港以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21%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港口是观察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多个港口的经营业绩出色,吞吐量增长势头明显,这都彰显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向好势头不断巩固。
海关总署的数据也在印证这一观点。海关总署6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
其中,前4个月中国—东盟贸易总值为2.18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8%。“北部湾港是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战略支点,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正是受益于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一位行业专家告诉记者。
“绿智”发展成为主旋律
6月6日,一辆辆出口车辆从连云港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简称“物流中心”)有序驶出,搭乘滚装船前往目的地。记者走进物流中心,看到AGV机器人通过激光导航和地面二维码指引在自由穿梭。
“物流中心心结合数字孪生、集群调度等新兴科学技术,实现了集智能、安全、高效、可视化等特征为一体的智慧泊车管理。”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部长刘强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我国港口企业除了取得了不错的营收和利润,在深化前沿技术应用和赋能智慧港口进程中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宁波舟山港通过引进“技术+自主研发”的模式,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规模的远控自动化设备集群,实现了千万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混线作业;山东港口青岛港首创“玉衡”港口云边协同数智化平台,同样大幅提高了港口智能化水平;山东港口烟台港则发布《山东港口烟台港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和商品车智慧滚装系统、干散货智能清舱装备、油品装卸船岸智能对接系统等三项最新科技成果。
此外,天津港启动港口大模型PortGPT研发,描绘智慧港口建设从“局部提升”到“整体提升”,从“自动操作”到“智能操控”等多方面升级的新理念。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文卿表示,上述这些港口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探索,为我国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成熟,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等引领了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发展。”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研究员陈伟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正推动北斗导航、5G通讯、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在港口业集成应用,提供智慧生产、智慧物流、智慧口岸和智慧金融等服务,打造全球智慧港口发展的“中国样板”。
除了智慧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建设同样是当前港口发展的主旋律。4月22日,全球首制70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首航安全靠泊洋山港,标志着上海港集装箱货物运输开启“纯电动时代”;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单季岸电使用量首次突破500万,达50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75%。
在调整运输结构、污染物排放处置等方面,我国港口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天津港稳步提高大宗干散货铁路、水路集疏运比例,积极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和海铁联运,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超过65%;常熟成功构建船舶水污染物处置“船—港—城”一体化模式。
“随着交通运输部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等要求,绿色低碳已成为当前港口业发展的主基调。”谢文卿说。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港口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我国港口业的红火态势能一直延续吗?
“预计2024年我国港口吞吐量整体将保持3%—4%的涨幅,外贸吞吐量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扩张态势,内河港口发展仍好于沿海港口。”谢文卿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进,基础设施投资与消费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加之政府债务和通胀率均处于稳定可控水平,仍有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空间。按国内外专业机构预测2024年我国GDP增速大概率维持在5%以上,这给我国港口吞吐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根据其预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3.2%,但货物与服务贸易量增速则有望从2023年的0.3%回升至3.0%。
“货物与服务贸易量增速提升给全球港口持续增长带来利好。”谢文卿说,“但IMF报告也指出,但2024年全球受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极端天气、红海危机和多国大选等国际性事件影响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总体上仍面临重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近期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加收关税,对局部地区贸易发展造成一定冲击。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陈伟杰也认为,我国港口发展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近些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给港口的良好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如疫情、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冲突、货币政策(美联储加息)等都对港口经济的良性增长冲击较大。我们需要依托智慧化和绿色化的转型发展增加港口的发展韧性。”陈伟杰说。
谢文卿还认为,随着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后,国内港口运营效率和市场规范度大幅提升,同时区域内陆域、岸线和经营资源再平衡也进一步增强港口发展潜力。但也会让港口与地方城市和产业之间的互动或联系可能减弱。
“因此,目前港口发展中应进一步增强与地方城市、临港产业和腹地经济的协同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应用最新科技搭建数字化平台,提升港口物流全产业链上的协同与对客户的服务体验,使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谢文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