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广东重庆辽宁河北广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4-06-14 | 来源:南方+、广东交通集团、辽宁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广东】海陆空联动!深中通道举行通车前应急演练

“轰隆隆,轰隆隆”

一架红白蓝涂装的直升机降落在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停机坪上

随后两辆救护车呼啸而至

将“重伤人员”安置在机舱担架上

旋即,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往医院

……

直升机转运“重伤人员”

6月13日,深中通道举行“守护生命通道·2024”综合应急演练。这次应急演练,既是对深中通道通车前准备工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应急演练主会场

应急演练模拟了深中通道在通车状态下,一辆货车在隧道内因刹车制动失效,连续碰撞满载30多人的大客车和多辆小轿车,并引发火灾,造成多人受伤被困,两百多名司乘人员急需疏散转移的复杂情况。

应急演练设应急响应、现场处置、恢复与终止3个阶段,包括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启动响应、交通管控、人员疏散、消防应急救援、现场急救、现场清理、安全评估等12个科目。

隧道内消防应急救援

 综合应急演练现场 

“各小组注意,现启动隧道火灾一级响应,请根据预案开展行动!”总指挥一声令下,项目多方应急联动机制快速响应,交警与路政在深圳、中山两侧相邻路段及所辖收费站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并组成第一救援梯队迅速抵达、封控事故现场,上报相关信息,引导司乘通过中管廊疏散至已交通管制的对向车道,将轻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同时,监控中心开启隧道内喷淋系统、横向排烟风机,将隧道两侧的智能灯带转成红色警示提醒,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语音广播指引人员疏散,并不断将现场情况实时传送回监控中心。

救护车转运“轻伤人员”

由路政、消防等组成的第二救援梯队从深圳侧东人工岛进入隧道灭火,营救并疏散客车被困人员。紧接着,急救、养护、拯救等组成的第三救援梯队抵达开展救援,救护车将重伤人员转运至西人工岛,通过直升机、救生艇等送往医院。

救生艇转运“轻伤人员”

突发事件现场救援完毕后,各专业队伍及时完成事故现场勘验及路面清理,有序恢复道路通行。历经约2小时,应急演练圆满完成。

应急演练结束恢复交通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是世界级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长684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海底沉管隧道最深处位于水下40米,有6公里长纵坡,且无应急车道、无港湾式停车带、无车行掉头通道,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救援技术要求高。

“与建设期应急演练不同,运营期应急演练更突出多维度联合救援行动,各方出动了消防车、救护车、直升机、救生艇等多种应急救援装备,除陆地转运伤员外,还开辟了空中救援和海上救援通道,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赢得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深中通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海陆空立体救援模式的有效配合,极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目前,深中通道监控中心

已开始24小时值班

路政按预定线路有序展开巡查

相关设备、系统正进一步联调联试

为项目通车营运做好充分准备

坐等通车的好消息传来图片

【重庆】亚洲第一高墩矮塔斜拉桥磨寨乌江特大桥合龙

乌江边,崖壁旁,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磨寨乌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们经过5个小时的连续作业,6月14日凌晨,大桥最后一节连续梁顺利浇筑完成,该桥的合龙标志着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彭酉段全线贯通。

作为渝湘复线高速彭水至酉阳段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磨寨乌江特大桥全长708米,桥塔采用矩形混凝土桥塔,最高墩高216米、桥塔高44米,索塔顶距离乌江水面约320米,跨径和墩高均位于亚洲地区同类型桥梁的前列。

“磨寨乌江特大桥为典型的超高墩、大截面,加上大桥地处深切河谷、地势陡峭,这一切给磨寨乌江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一般桥梁设计需要两三个月,这座大桥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中铁一院桥梁设计负责人陈红儒介绍,大桥地处乌江“V”字形深切河谷,为确保施工将乌江水体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磨寨乌江特大桥设计成一跨跨越乌江和211国道,跨度为296米。  

“修建这座大桥并不容易。临江、临崖,施工场地狭窄,为建3号墩柱,建设者只得先建起一座钢栈桥作为临时运输通道。而与3号墩隔江相对,大桥的4号墩建设更难。4号墩柱在崖壁上,地势陡峭,还有滑坡。”现场技术负责人李小勇说,为防止滑坡,他们将重达百吨的抗滑桩,插入滑坡处,将边坡固定住。

在施工大桥承台时,为避免浇筑的混凝土开裂,项目团队对混凝土养护采用了全智能温控系统,系统根据承台里的温度自动调节养护水的进出温差,保证施工质量;在浇筑大桥墩身时,项目部量身定制了一套超高墩、大截面、重型全封闭智能液压爬模系统,系统自带混凝土智能养护功能和钢筋绑扎平台,以此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效率。与此同时,项目部还克服了现场交叉作业、索塔截面尺寸渐变,外观质量线型控制、预埋件众多,钢筋交错布设及C60高标号混凝土超高泵送等技术难题,确保了大桥顺利合龙。

渝湘复线项目沿线分布有岩溶、危岩、崩塌等特殊地质,30次跨越乌江、阿蓬江等河流,生态环境敏感复杂,与既有及在建铁路、公路、地方道路交叉达52处,跨越高速6处,跨越地方国道、省道、乡道37处等,同时,项目桥隧结构多,共有桥梁139座,隧道62座,有“技术难度大、施工难度大、管理难度大”三大难题。

“300余名建设者经过1245个日夜的努力,共浇筑混凝土约15万立方米,安装钢筋约2.2万吨,提前完成合龙,为全线顺利通车争取了时间。”参与建设的中国铁建港航局现场负责人余涛介绍,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通过精细化管理,采用“互联网+”安全信息化平台,优化施工技术,创新工艺和工法,严格施工过程管控,先后克服了施工环境恶劣、工序复杂、资源协调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困难。

大桥以“大鹏展翅”的造型矗立在乌江之上,与青山秀水相呼应,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矮塔斜拉桥。在建设过程中,吸引不少民众前来打卡拍照。同时,它是一座技术含量极高的桥梁,先后完成科研、专利、技术成果等39项。

“磨寨乌江特大桥合龙后,开始进入护栏、桥面系等附属工程施工阶段。”余涛介绍。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总里程280公里,途经巴南、南川、彭水、酉阳、武隆5个区县,由巴南至彭水、彭水至酉阳、武隆至道真(重庆段)3个项目组成。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线总体建设推进顺利,已完成投资71.86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565.49亿元,已架通桥梁138座,已贯通隧道60座。

今年年内,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巴南至武隆段、彭水至酉阳段将建成通车。2025年,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有望全面建成通车。届时,重庆市民驾车从中心城区到酉阳和秀山,用时将缩短1小时以上。该路的建成通车还能保障渝东南方向大通道畅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沿线经济快速发展。

【辽宁】中共辽宁省交通运输行业委员会成立

6月13日,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交通运输厅共同召开中共辽宁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成立大会,从此交通运输行业的从业党员有了“新家”。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姚世明与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书记冯万斌共同为中国共产党辽宁省交通运输行业委员会揭牌。会议对全省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道路运输行业是个大行业、也是一个老行业,总的就业群体在我省超过120万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是交通运输从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两类群体党建工作是服务经济稳中求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以网约车、共享单车、网络货运等为代表的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快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一些成长的烦恼。我省将以党建为抓手,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接下来,我省将把加强两类群体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把手”要承担起第一责任,要坚持始终强化考核评估,把两类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同时,我省还将创新工作方法。以目标为着眼点,建好“四梁八柱”,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发挥综合效应;以问题为着力点,牵好“牛鼻子”,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确保行稳致远。各地要结合实际、注重实际,重视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加强相互交流借鉴。要健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运行机制,确保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

同时,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还要为党建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加大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党组织有充足的活动经费。推动行业党委实体化运行,加大对人员、经费、阵地等保障力度。健全机制,探索建立两类群体党建运行、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司机诉求闭环办理、关心关爱司机奖励激励、党组织规范运转保障等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推动党建工作持续、高效、务实开展。营造氛围,加强工作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关心两类群体,加大对基层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河北】首列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D5修在中车唐山公司竣工下线

6月12日,中车唐山公司在拥有143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轨道交通工业原点——路南分公司(装备服务事业部)现场,举行了全国首列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D5修竣工下线仪式。

唐山机车车辆监造项目部主任潘传宇,中车唐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军年,党委副书记苏旭,副总经理吴胜权,路南分公司总经理徐强、党委书记吴世瑞,中车唐山公司各主要部室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及路南分公司员工代表近500人出席了下线仪式。

潘传宇、周军年、苏旭、吴胜权、徐强为D5修竣工下线的首列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剪彩。

周军年表示,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D5修项目是中车唐山公司承担国铁集团的重要任务,也是公司全年生产经营重点工作之一,公司上下以极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统筹推进项目执行,通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产线改造升级、对标提升基础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完成了所有车型的检修工作。

周军年强调,首列动力集中动车组D5修竣工下线,有力的支撑国家铁路客车迭代更新,为产品全生命周期技术研究和动力集中动车组技术持续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发挥中车唐山公司行业牵头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共谋发展,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释放产业综合效益。极大的促进公司三大核心竞争力打造,对于公司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质量、成本管控标准,打造全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次D5修项目也为路南分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活力、新优势,在动车组检修技术平台的带动下,实现了产业转型、管理转型、模式转型、机制转型,形成检修新市场的巨大增量,强力支撑路南分公司年产值保持在10亿级以上,全面推动路南分公司蜕变成为高端装备检修企业。

中车唐山公司路南分公司是中国铁路装备制造的原点,拥有143年的铁路装备造修历史,承载着中国铁路工业史的重要篇章。近年来,路南分公司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锚定高端配件制造,在保证既有铁路客车检修业务的同时,大力开拓动车和城轨的部件造修业务,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已经打造成为25型客车检修、动车、城轨部件造修多元化发展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基地。依托中车唐山公司先进制造平台,路南分公司发挥自身客车检修经验与优势,承接并完成首列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D5修项目,标志着百年轨道交通原点企业迈进了动车时代。

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是中车唐山公司领衔多家机、客车主机企业,以及铁科院等相关科研院校开展联合设计研制的,型号为CR200J型。作为“复兴号”系列品牌之一,该型动车组包括一等座车、二等座车、二等座车/餐车等车厢类型,除采用固定座椅外,基本与“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保持一致,为旅客提供了舒适的乘坐环境,大幅提升了普速铁路的运营品质,提高了旅客的幸福感、获得感。

D5修是动车组列车的高级检修,通常需要返厂完成。检修过程中,需对全车进行分解,较大范围地更新零部件并可根据需要对动车组进行升级和改造。首列完成D5修的时速160公里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编号为CR200J3-A-1002,2019年1月20日在中车唐山公司新造出厂,配属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至今已运行180万公里。这是该型动车组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返厂完成高级修工作,标志着中车唐山公司掌握了该型动车组全部检修技术,为承接批量检修业务奠定了基础。

徐强介绍说,首列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D5修进厂前,分公司做了长达一年的准备工作。成立了项目团队,开展了详细策划,制定了检修方案、检修计划,编制检修技术文件,从质量管控、资源协同、物料供应、人员选拔和培训等多维度策划实施,确保各项资源配备到位,各项管理流程符合要求。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路南分公司坚持“内在质量达标准,外在质量达新造”的质量理念,对标新造动车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成功完成首列动集动车组D5修。他表示,路南分公司在进入动车检修市场的同时,还获取了多个旅游车、公务车改造订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以路南分公司为龙头,周边已经汇集了诸多的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能够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将为唐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海平高速打造“近零碳”标准化服务区

改良黄土当路基材料、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打造“近零碳”标准化服务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境内的海(原)平(川)高速公路,在建设、管养和运营全过程中都凸显着绿色、智慧特点。

海平高速公路全长43.5公里,是宁夏高速公路网“三环四纵六横”中第5条东西横线寨科至海原公路的西延伸段,也是宁夏规划的16个省际高速公路出口通道之一。

在海平高速公路两侧,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分布式光伏太阳能板投用后,预计可实现年发电量约27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0吨、节约收费站和服务区电费约126万元。”宁夏海平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王杰说。

海平高速公路率先在宁夏践行“智慧+近零碳”服务区建设理念,设置了能耗监测、车流统计、停车诱导、智慧卫生间等平台系统,利用收费站和服务区屋顶、服务区停车区及部分路基边坡等空置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建设。

海平高速公路坚持全寿命周期理念,把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应用了智能自动养生喷淋、污水收集循环利用等系统,节约水资源超5.5万吨,节水率达23%;提出“全路段全幅全断面”和“防排系统一体化”的黄土路基综合治理方法,全线未设取土场,路基填筑材料均为挖方利用,是宁夏首例“零借方”工程,减少了对沿线原状地貌的破坏。

在运营阶段,海平高速公路应用气象自动检测、事故自动检测、悬臂式情报板等设备,实现了路段车辆、事故、气象等信息联动;在强震区近断层附近选取点位,开展桥梁缓冲消能限位构造研究,布设地震响应监测设备,与宁夏地震局对接进行长期监控,保障通行安全。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