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丹东、沈阳……70年后,当我们重走这条路
时间:2023-07-26 | 来源:新京报
7月27日
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70年前的今天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195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浴血奋战
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
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人民用一场
威震世界的胜利
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新京报推出“重走胜利路”特别策划
跟随记者的脚步
我们走访集安、丹东、沈阳
这三处镌刻着抗美援朝历史的地方
寻找英雄的足迹
挖掘抗美援朝背后的故事
我们目睹两位老战士于鸭绿江上相遇
声泪俱下地回忆出征岁月;
我们聆听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文物故事
捕捉被定格的历史瞬间;
我们见证墓碑前的坚守与重逢
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在鸭绿江畔
这里回荡着永不褪色的英雄篇章
98岁志愿军老兵重走鸭绿江断桥
“就像在做梦一样”
98岁的孙佑杰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27军战地记者
随部队深入朝鲜战场
丹东曾是他入朝前的最后一站
他在鸭绿江畔亲眼目睹美军轰炸机
在15分钟内将朝鲜城市新义州
炸为一片废墟
我们和他来到了中朝边境城市丹东
一起踏上鸭绿江断桥
他说:
“我怎么70年后,还能走在鸭绿江桥上”
“就像在做梦一样”
在桥上
孙佑杰还偶遇了另一位志愿军老兵崔时卓
90岁的崔时卓
之前是一名志愿军汽车维修兵
他讲述道
当时部队没有时间处理牺牲战友的遗体
于是只能埋进雪中交给朝鲜地方政府
“你们一定要保存好,
我们祖国一定派人来取遗体的。”
时隔几十年
两位老者
在鸭绿江断桥上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
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
其中包括58件国家一级文物
是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战争
必须要拜访的一站
青年讲解员姜玥
带记者深入探访纪念馆
回看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
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被问到这份工作对自己的影响时
姜玥说:
先后9次
耄耋老兵亲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95岁的李维波
曾经是志愿军的一位高射炮兵
所在部队曾击落15架美军战机
击伤17架
创下了赫赫战功
九年间
李老先生连续9次穿着军服佩戴勋章
亲自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他在烈士英灵墙上找到了自己战友的名字
抬手敬了军礼
“老孟你好,安息吧”
烈士陵园守陵人曲贵仁:
七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一边磕头一边哭泣
曲贵仁是吉林集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守陵人
他的父亲曲富林自陵园初建时便在此工作
负责看护管理陵园中所有的烈士墓
两代守陵人的传承
共同守护着数百名长眠于此的烈士英灵
从那一刻起
曲贵仁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一心一意地对这里看护、管理
★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确实
在先烈的浴血奋战下
今天的我们才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
经历了70多年的奋斗
中国也早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再无任何人敢轻侮
铭记这场战争
本质上是珍视和平
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环境的渴望
不曾有一丝一毫的衰减
为此
中国人民不惧千难万险
依然会凝聚起当年那股不畏强暴、
遇强则强的精气神
向着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