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浙江重庆黑龙江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3-01-05 | 来源:央广网、中国交通新闻网
【上海】2023年上海春运预计对外交通到发总量2607万人次
央广网上海1月5日消息(记者唐奇云)2023年春运将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为期40天。记者从上海1月4日召开的2023年春运工作专题布置会上获悉,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上海市春运办预测,今年春运客流将呈现对外交通量稳定增长,市内客运量保持低位的特征,初步预计对外交通到发总量2607万人次;市内交通日均客流770万乘次,同比减少43%。
铁路仍为春运运输主力,发送高峰约为1月20日
据介绍,对外交通方面,上海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总量1331万人次,到达总量1276万人次。其中,铁路仍为春运运输的主力,预计铁路到发量约1800万人次,民航到发量约650万人次,公路客运到发量约155万人次,水路到发量约2万人次。
铁路仍为上海春运期间的运输主力,预计到发量约1800万人次(央广网发 上海市交通委供图)
因春节前学生流与返乡流叠加压力较大,发送高峰预计在1月20日(腊月廿九)前后,发送量约65万人次/日;节后返程客流预计在1月27日(正月初六)和2月6日(正月十六)前后呈双高峰,初六到达量约68万人次/日,其中虹桥枢纽约37万人次。
春节期间,地铁2、3号线将实施停运集中整治
上海市内交通方面,受疫情影响,客运量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490万乘次,公交日均客运量200万乘次,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75万乘次,水上客运日均客运量5万乘次。考虑到对外客流的增长,上海市内交通压力主要集中在对外枢纽的集疏运,预计客流在节前最后一周开始逐步减少,除夕为最低值,1月28日(初七)逐步恢复,2月6日(正月十六)基本达到节前工作日水平。
春运期间,预计上海市内交通客运量将处于较低水平(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值得注意的是,1月22日至27日,上海地铁2号线(虹桥2号航站楼站至徐泾东站)将实施停运集中整治,届时将采取提升地铁10号线运能、开辟公交短驳线等保障措施,应对虹桥枢纽返程高峰的大客流集散。1月21日至27日,上海地铁3号线(淞发路站至江杨北路站)将实施停运集中整治,涉及车站将临时封站。
跨省出行需求增加,常态拥堵点可能存在通行压力
随着2023年跨省出行需求增加以及疫情发展形势,市民和旅客更倾向选择自驾出行。据预测,春运期间高速公路日均车流132万辆次,对外公路道口日均进出58万辆次。预计2023年春运出行和到达高峰,以及春节黄金周等重点时段,上海G15江苏方向、G40长江隧桥以及G60、G50主线收费站等常态拥堵点在出行高峰可能存在通行压力。
此外,按照“乙类乙管”规定,上海将继续做好科学防控。2023年春运期间,上海各交通运输系统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乘客测温。不得随意暂停或限制客运服务,不得随意限制车辆、船舶正常通行。严禁在公路上非法设置各类检查卡点、随意拦截车辆。
2023年春运期间,上海各交通运输系统不再开展落地检(央广网发 上海市交通委供图)
【浙江】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2022年超145万标箱
从浙江省宁波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22年,宁波市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累计完成超145万标箱、同比增长超20%,创历史新高,南方海铁联运第一港地位全面确立。
2022年以来,宁波市加大海铁联运政策扶持力度。市海铁联运办坚持“急事急办”,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于2022年6月底向申报企业提前发放扶持资金,为企业纾困提供“及时雨”。
宁波努力开拓海铁联运市场,在省外不断深化与安徽宣城等地的合作。2022年12月初,宁波与宣城两地海铁联运箱量规模突破1万标箱。2022年12月9日,宣城国际陆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为宣城区域外贸企业提供灵活、高效、低成本、可持续的海铁联运大通道。此外,宁波积极打造渝甬精品班列,保持“天天班”稳定发。2022年11月,渝甬精品班列箱量规模突破5万标箱,超过2021年全年总量。
在省内,宁波积极挖潜既有货源,拓展新增货源,湖州、绍兴、萧山等地班列已实现“公交化”运作,开行班次持续加密。2022年10月20日,“义乌—宁波舟山港”太平船务海铁联运专列开通,这是“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2022年以来开通的第3条船公司海铁联运专列。同时,宁波不断加大腹地拓展力度,新开通至郑州、盐城、麻城等地的班列。截至目前,宁波海铁联运业务已辐射16个省、63个地级市,开通海铁联运常态运行班列23条。
宁波市海铁联运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将努力克服全球需求疲软、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以及港口间竞争日趋激烈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力争增加2条以上班列,新增2家以上内陆无水港,新联通2个以上地级市,全面推动海铁联运向更高质量发展。
【重庆】中欧班列(成渝)线路覆盖40多国 “重庆造”沿开放大通道畅销全球
1月1日,在重庆市团结村年、小南垭、果园港3个铁路物流枢纽站,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多线开行,发往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当天,重庆的西向大通道——中欧班列(成渝)也开启了新一年的运行,开行了6趟班列。
新年开门红,四面八方的货物源源不断聚集重庆,沿着内陆开放大通道发往全球。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推动西部内陆与东盟等国家深化区域协作。首列中欧班列(成渝)2021年1月开行以来,已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发运箱量近90万标箱,运输线路覆盖欧亚超40个国家100个节点城市,成为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汽车出口实现突破
新年第一天,从重庆发出的铁海联运班列装载了全地形车、摩托车配件等重庆特色机械产品,罐头等农副产品以及纯碱、硫酸二钠等化工产品,货值超3000万元,运抵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后搭船出海。
“这批班列吹响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年的号角,也是在用实际行动推动重庆加速对接RCEP。”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2日起,RCEP对印度尼西亚生效,这批班列中,有货值近400万元的“重庆造”摩托车配件出口至印度尼西亚三宝垄,预计可减少关税0.4%至10%。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拓市场,获得更多订单。据统计,2022年1至10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12万标箱、同比增长30%,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44%。
加速发展的汽车产业背后有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支撑。1月1日,一列装载着新能源汽车的火车,从沙坪坝区团结村站出发,经由磨憨口岸出境,预计5至7天后运抵老挝万象。
借助开放大通道,“重庆造”汽车在出口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重庆出口汽车26.1万辆,同比增长41.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东盟数量同比增加772.7%。
多通道有效衔接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以来,成渝两地在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等方面展开多层次紧密合作。目前,中欧班列(成渝)已实现与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物流通道的有效衔接,为成渝地区重点企业提供稳定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
新年第一天开行的6趟中欧班列(成渝)中,有4趟为去程班列,分别去往德国杜伊斯堡、匈牙利布达佩斯、波兰马拉以及白俄罗斯,两趟回程班列从德国方向驶回重庆。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巴川江介绍:“目前,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黑龙江】黑龙江多部门协助补充近5000名快递员
据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消息,交通运输部门已会同邮政管理等部门协助快递企业补充从业人员近5000名,集中配送积压的邮件快件。截至目前,黑龙江省218处邮政快递分拨中心正常运行,所有停业网点恢复运营,快递从业人员到岗率达92%以上。
受疫情影响,快递从业人员到岗率低,运转效率下降。对此,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代理省长梁惠玲、副省长王一新听取专题汇报,要求限期清理积压邮件快件,保障民生物资和医疗物资寄递。
中国邮政集团黑龙江省分公司、各快递企业通过异地调配一批、后台支援一批、三方补充一批、招募试用一批、鼓励返岗一批“五个一批”方式,分类综合解决缺员问题;适度增加快递员薪酬稳定队伍;协调鼓励驿站、末端站点能开尽开,临时增设代投点,适度增加代投费用,提高末端投递效率;通过扩大作业场地、调整派送车辆、延长派送时间、增加派送频次等方法,尽可能加快派件进度;突破品牌壁垒,通过共同分拨、共同配送模式,缓解用工紧张、纾解业务压力。
据悉,黑龙江各地为快递员提供N95口罩11.48万个、药品1.44万盒、抗原检测试剂6730套,做好快递小哥关心关爱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