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文 :一级八一勋章载满将军报国伟绩

时间:2022-12-28 | 来源:河北青年报

白志文将军的一级八一勋章

这枚一级八一勋章为金质,通径60毫米,重60克,勋章正中央为“八一军徽”,代表人民军队。勋章四周有利剑标志,象征人民军队坚不可摧的战斗力和强大的凝聚力。白志文少将的一级八一勋章,现存于其后人手中。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有两位河北籍将领获授了一级八一勋章,一位是孙毅,另一位就是今天我们向您讲述的白志文。

白志文将军戎装像

白志文将军1929年即参加了红军,曾经在血战湘江战役中因失血过多昏迷了三天三夜,转战陕北后又为保卫中央驻地安全立下战功······这枚一级八一勋章,载满了白志文将军一生报国的丰功伟绩。

河北开国将领,两人获一级八一勋章

白志文出生于1903年直隶易县(今河北省易县),1929年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曾任红军团长、师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团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对部队军官的授衔、授勋评定工作。按照当时的标准,八一勋章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其中,担任过红军师级(含)以上干部的人,可授予一级八一勋章。白志文曾担任过红军补训师师长、陕北独立师师长,所以在授勋时,获得了这枚一级八一勋章。

1955年授衔的1000多位共和国将帅中,只有131人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而在首批授衔的河北籍开国将领中,只有孙毅、白志文获授了一级八一勋章。可以说,能拿到这枚勋章的人都是当时人民军队中的精英。除此之外,白志文还获授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湘江之战,中弹后失血过多九死一生

白志文是满族人,原生活于一个晚清武官家庭。清朝灭亡后,白家家道中落,后因水灾陷入了颠沛流离的境地。为了谋生,白志文曾到陕西的军阀部队当兵。

1929年,当时在湖北的白志文参加了程子华等人发动的“大冶兵暴”,由此脱离旧军队加入红军。在旧军队中,穷苦出身的白志文受尽了欺压,因而在参加红军后,他表现格外勇猛,在战斗中屡立奇功。

1930年,白志文在阳新县战斗中右腿中弹。战后,卫生员几乎是以“割肉刮脓”的方式为他疗伤,白志文咬牙坚持,回归部队后升任连长。1931年,红军攻打建宁城,他和17名战士俘虏了200多名敌军,战后他被破格提升为团长。湘江血战中,白志文九死一生。中弹后因失血较多,他昏迷了三天三夜,最后由担架员抬着转移。到达陕北后,白志文伤未痊愈便又继续投入了新的战斗。

留守陕北任师长,保卫中央驻地安全

1936年2月,红军主力东征,白志文留守陕北,担任了红军补训师师长。这支部队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训练新兵,提升战斗力;第二是负责中央军委和留守机关的安全。

一天,白志文接到通知,立刻回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总部,面见军委副主席周恩来。

周恩来给白志文布置了新任务:距中央驻地四五十里的地方有个旦八寨,由国民党武装占据,要拔掉敌人这个据点,保卫中央驻地的安全。

之所以给白志文安排这样的任务,是因为他在南方作战时有打土围子的经验,而且周恩来相信他的作战能力。当时,交给白志文指挥的有两个团。周恩来还委派了一个参谋、两个通讯员助战,并将自己的望远镜交给白志文使用。

白志文之女白银英回忆说:“湘江战役时,父亲的左后背被敌人子弹打穿,肺部重伤,肋骨也断了两根。到陕北后,伤口又开始化脓,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但还是义无反顾接受了战斗命令。”

合理运用战术,智取旦八寨传为佳话

旦八寨位于今天志丹县石洼庄村村北,是一个建在山梁上、平面呈三角形的要塞。敌人依山修建了寨墙,墙上有诸多枪口垛口。驻军于此的200余国民党兵,虽人数不多,却仗着粮弹充足又有飞机空投给养,气焰非常嚣张。白志文在接到任务的第二天,就来到旦八寨外围观察地形。当时红军枪弹缺乏,此战又是仰攻,如果强攻会付出巨大代价。

白志文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妙招。他发现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要塞,敌人会定期下山取水。于是,白志文安排一个连的战士在河边埋伏。白天,战士们躲在工事里防敌人冷枪。到了晚上,大家出来警戒,打击取水的敌人。同时,白志文还让一部分战士在后山埋伏,防止敌人突围。两个来月时间里,敌人先后派出20多批人取水,结果要么被击毙要么被吓跑。敌人的飞机盘桓空投,也没法保证水源,一来二去敌人陷入了困境。

一天夜里,突然枪声大作,警惕的白志文意识到,敌人这是要突围。他赶紧下令部队追击,务必全歼。最后,敌人无一漏网,匪首曹俊章被击毙。

此战,红军以合理的战术拔掉了旦八寨这个楔在军委驻地不远处的“钉子”,缴获了大批粮草韬重。白志文智取旦八寨的故事在当时传为佳话。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做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话,其中还特意提到了旦八寨战斗。

五位子女投身军旅,继续发扬老红军革命精神

除了英勇作战、不折不扣执行任务外白志文还保持着艰苦朴素、淡薄名利的“老红军传统”。

1955年授衔时,昔日和他搭档的战友有的都获得了中将、上将军衔,享受更高级别的待遇。对此,白志文不以为意。他例举战友的例子,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白志文的今天,能活到解放后,我已经足够幸运,再去争名逐利,愧对牺牲的同志们!

1962年,因心梗后身体欠佳,时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白志文主动提出离休,让贤给年富力强的同志。离休后,他义务到学校、机关厂矿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勉励大家在工作中再立新功。1986年,白志文在保定逝世享年83岁。他去世后,初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后又被子女迁葬到了双凤山陵园的“红军墓”。

年已八旬的白银英,在多年后还记起了关于父亲的往事。

白银英说:“按照父亲的职级,当时有专车,但他从来不会公车私用。到了周六日,父亲会骑着自行车带我们去郊游,我们从来没坐过父亲的公车。”

受到父母的影响,白家的六个子女中有五人参军,其中一人在原总参谋部任职,退役前是副师级军官。

白家的子女也收集关于父亲的革命资料,编著了相关著作。他们时常以将军的故事教育后代子女,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白志文去世后安葬于双凤山陵园的“红军墓”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