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山东湖北黑龙江内蒙古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2-12-09 | 来源:中交二公局、中国交通报等

【山东】山东省最大跨径跨海悬索桥——乳山口大桥威海侧索塔封顶

12月8日

二公局承建的

山东省最大跨径跨海悬索桥

威海最长跨海大桥

乳山口大桥

威海侧索塔封顶

大桥建设由下部结构转换至上部结构施工

乳山口大桥全长2683.4 米

主塔在桥面上高56米

此次封顶的威海侧索塔塔柱高135.35米

相当于45层楼高

设计采用带切角的三角形截面

内部设直径 3.2米空腔

分为23节进行施工,单节6米高

图 | 乳山口大桥项目威海侧索塔塔柱

攻坚克难  稳步推进

项目建设初期,为满足位于乳山口海湾中索塔的施工人员、材料、机具等运输、通行,项目在海岸边搭设栈桥,但由于海岸边覆盖层较薄,持力层岩石强度较高,项目采用冲击钻冲孔栽桩的方式解决浅覆盖层上搭设钢栈桥稳定性差的问题。

图 | 冲击钻冲孔栽桩 

针对海洋环境制定海水造浆配合比,确保主塔桩基施工质量,在桩基钢护筒之间设置平联加强整体稳定性,减小波浪、潮汐对桩基成孔的影响。在主塔承台外侧设计有钢套箱作为阻水结构,同时也作为承台施工的侧模板,钢套箱高度15米、内径21.83米、厚度1.2米,单个钢套箱自重约215吨,需下放到河床下7米左右。项目采用800吨浮吊将钢套箱整体吊装,再采用泥浆泵抽砂、钢套箱内加水助沉、钢套箱外设空气幕减小阻力、导向轮控制钢套箱位置等多种工艺结合的方式使得钢套箱精准下沉到位。

图 | 钢套箱成功下放就位

塔柱采用液压自动爬模系统进行施工,内侧设计有钢圆筒作为内模及施工防护,塔柱内部设置劲性骨架,用于钢筋固定、索塔施工导向和模板巩固。项目建立BIM模型,准确模拟每一节塔柱的尺寸,确保塔柱模板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图 | 塔柱BIM模型

勇于创新 技术攻关  项目团队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取得累累硕果。截止目前,项目已累计获得“一种双壁钢套箱围堰装置”、“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装配式护栏”、“一种防侧翻提渣桶”、“一种抱箍式连接装置”、“一种悬索桥锚固系统预埋管测量定位的调校装置”、“一种清洁安全节能的预制梁冬期施工保温棚”、“一种悬索桥锚固系统预埋管辅助测量装置”等7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党建引领 聚力生产  

在项目建设工程中,项目党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按照“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工作思路,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图 | 乳山口大桥项目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项目认真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要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强化安全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同时不断推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创建工作,为项目生产建设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启施工生产“加速度”,通过创建乳山口大桥项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Bulb-T梁施工技术研究党员示范岗,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攻难关、解难题,打造精品桥梁工程,实现项目生产目标节点和预期效益的顺利完成;强化党建工作引领,助推项目建设发展“向心力”,项目坚持围绕“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主线,大力开展“党建+”系列活动,全力推进管理、效益、执行再提升。

团队攻坚  全员冲刺

自开工以来,面对施工组织困难、安全管控难度大、疫情防控压力、材料供应紧张、海上极端天气及高空作业的不利影响,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充分发挥桥梁建设专业优势,以首件制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标准化、设备智能化等手段,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弘扬工匠精神,全面落实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打造绿色示范项目,提升企业的经营质效,努力创建内实外美的桥梁品质工程。

全体参建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稳中求进、稳中快进,不断强化关键节点控制,圆满完成索塔施工节点目标任务。

乳山口大桥建成后

将进一步建设完善山东省交通路网

有助于打造胶东半岛一体化

将全线贯通全长417公里的滨海旅游景观公路

使千里海岸线成为

带动威海、烟台经济繁荣的吸收源和辐射源

在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图 | 乳山口大桥效果图

【湖北】湖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收费期满,即将免费通行!

12月8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网站发布《关于武黄高速公路收费期满停止收费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网站截图

《通告》称,自2022年12月11日0时起,武黄高速公路(不含鄂东长江公路大桥3.98公里共线部分)停止收费,保留既有收费设施按照“零费率”方式照常运营,对通行本路段的所有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并代为收取其他路段的车辆通行费。

▲武黄高速公路。(资料图)

武黄高速公路被誉为“楚天第一路”,是湖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武黄高速(武汉至黄石)于1991年2月建成通车,全长70.299公里,设计日通行能力2.5万辆。

1995年,湖北省交通厅与湖北马鄂高速公路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鄂公司”)签订《经营权转让协议》,将武黄高速公路的经营权有偿转让给马鄂公司,转让期至2022年12月10日到期(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收车辆通行费的收费公路在原批准的收费期限基础上顺延79天)。

2022年11月28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武黄高速将自转让期到期后,于12月11日实行“零费率”通行。

▲武黄高速黄石段(大广南互通)。(资料图)

武黄高速连接武汉、鄂州、黄石三市,东连黄石长江大桥与黄黄高速相接,是武汉都市圈的重要干道,也是湖北东部出省的重要骨干线,同时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下一步武黄高速还将进一步改造,提升通行能力和等级,提升路面交通质量,有效促进“武鄂黄黄”之间进一步沟通和交流,推进“武鄂黄黄”由四个城市变成更加紧密的城市结合体。

【黑龙江】黑龙江完成本年度国省干线公路养护

近日,黑龙江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022年养护工程项目收官,顺利进入试运营阶段。项目覆盖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大庆4个地市11个县,涵盖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及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批复预算总投资5.1亿元,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顺利完成养护工程项目建设任务,黑龙江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专题研究、统筹谋划,建立工作推进专班,明确目标、细化任务、锚定时限、压茬推进;灵活采取远程视频等方式,召开专题会议,梳理关键节点,在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基础上,完成了招投标、审批等工作。

各参建单位积极与属地交通运输部门沟通协调,制定精细严密的施工策划方案,倒排工期,优化施工进度,采取“人停机不停”等措施,实现“开工即大干”;以工程质量为底线,牢固树立项目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理念。

【内蒙古】收费系统智能机器人相关研究通过验收

本报讯 近日,内蒙古高速集团组织召开《收费系统智能机器人应用研究》推广应用科技项目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内容及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通过验收,标志着智能收费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收费运营中完成了首次应用研究,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于今年6月立项,历经3个多月研究,完成了9项研究内容,解决了6大问题,得出8个结论,提交了9项研究成果,最终形成“9689”智能收费机器人研究体系。

项目研究成果丰硕,申请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编制了《收费系统智能机器人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和《收费系统智能机器人使用手册》,完成了入口和出口车道收费系统智能机器人布设方案、特情车辆数据分析报告及技术处理方法。

同时,正在着手编制内蒙古高速集团第一部企业标准——《内蒙古高速集团收费系统智能机器人技术标准》。研究成果及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内蒙古自治区智能收费领域技术及标准的空白。收费系统智能机器人项目研究应用后,可实现从“传统收费”向“智能收费”的转变,不仅能够降低公路收费运营成本,还能提升应急事件的远程化、多手段处理能力,其研究成果对大幅提升内蒙古高速集团收费运营智能化水平,推动全区公路交通智慧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