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上海广东福建河北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2-12-05 | 来源:福建交通、中国交通新闻网等

【上海】上海MaaS系统再升级:一码通行,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务新体验

12月3日起,上海市民可以使用“随申行”APP刷随申码乘坐上海全网20条轨道交通路线(含磁悬浮),免扫场所码。除了轨道交通,还可使用“随申行”乘坐本市地面公交与全线轮渡。“一码通行”的智能行程规划时代真正来临。

上海MaaS出行即服务系统运营主体随申行公司在市交通委、市国资委指导下,与市大数据中心、申通地铁集团、交通卡公司等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实现公交乘车码、地铁乘车码、随申码的三码整合,全面推广上海MaaS出行即服务示范成果,方便市民出行。

一码通行,“随申行”地铁全覆盖“

随申行”APP于今年10月10日正式上线,是上海城市级MaaS系统建设的运营主体。“随申行”与“随申办”还建立了数据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进入“随申行”APP就可以一码展示“乘车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的状态,无需重复扫描“场所码”。同时,市民在进入商场等设置数字哨兵的公共场所时,可同样使用“随申行”完成防疫信息的登记。如今,随着地铁线路的全面覆盖,市民可摆脱不同出行应用程序之间的切换,体验“地铁、公交、轮渡”一站式的无缝出行服务。

智能规划,推进公众出行全链路新模式

“随申行”APP 集公交、轨道交通、轮渡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一键叫车、智慧停车等出行服务。现已覆盖本市全网20条轨道交通(含磁悬浮)、1560多条地面公交及全线轮渡(含三岛客运),提供全链路出行服务。


随申行APP覆盖本市轨道交通、公交、轮渡,提供全链路出行服务市民出行之前,打开“随申行”APP,输入目的地,“随申行”将推荐公共交通、打车、驾车、骑行、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于丰富的MaaS数据信息,并结合用户的出行习惯,“随申行”的智能行程规划功能可以推荐最合适的定制出行方案,如“地铁+公交”、“地铁+骑行”等组合模式,还可根据用户偏好以“时间短”、“费用低”等多种选择进行排列展示,帮助用户做出“更聪明”的出行决策。

随申行APP智能行程规划界面展示

低碳出行,开启碳普惠全民参与新时代

作为上海市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通过构建绿色积分体系,引导市民低碳出行。在本次地铁全线覆盖之际,“随申行”将推出“地铁随申乘,积分随心享”的用户活动,市民完成下载注册、实名认证、展码签约,实现地铁首单乘坐后即可获得积分奖励。预计今年年底,上海将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平台试行版。今后,市民骑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将获得碳积分,将低碳出行行为依托碳普惠方法学转换成碳减排量,真正做到记录和量化每一次减碳出行方式,助力城市绿色出行发展。

【广东】广州依托大赛开展体制机制改革

广州市科技局近年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核心动力,依托“双创”大赛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以赛代评”“以投代评” “免申即享”等联动创新机制,为企业“减负”;同时配套复合化资金支持、多元化增值服务等创新举措,为企业“赋能”,大力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明显成效。

“免申即享”补助7561万元!

近日,广州市科技局正式公布了2022年度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题“免申即享”补助资金的名单。记者从名单中看到,共有1195家企业获得资助,其中,广州先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艺电子)、广州诺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最高200万元资助。

据悉,这些获得“免申即享”补助资金的企业都是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2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双创”大赛)的参赛企业。

近年来,广州市科技局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核心动力,依托“双创”大赛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以赛代评”“以投代评” “免申即享”等联动创新机制,为企业“减负”;同时配套复合化资金支持、多元化增值服务等创新举措,为企业“赋能”,大力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明显成效。

探索复合化资金支持机制为企业“添金”

今年6月,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技象科技)完成了B+轮融资。至此,技象科技自天使轮融资以来已累计获得融资数亿元。

可是,有谁能想到,3年前的技象科技差点跌倒在创业路上。“我们的核心研发团队拥有20余年无线通信研发经验,但当我们带着技术从实验室走出来时,所需的大量研发投入让我们一筹莫展。”技象科技党支部书记兼副总裁罗思明回忆道,“尤其是当我们决定研发TPUNB窄带物联网通信系统原型技术时,公司账单上只够发全体员工2个月的工资。”

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拉了他一把。2019年,他带着一项仅在实验室内调试成功的技术,忐忑地参加了广州赛区的比赛。“参赛时,TPUNB窄带物联网通信系统原型技术还没有取得应用,直到2020年底我们的第一款芯片研制出来之后,1.0系统才开始正式商业应用。”罗思明说。

令罗思明更受鼓舞的是,这项100%国产化的无线窄带物联网通信系统,得到评委和投资人的青睐。技象科技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广州市赛、广东省赛第一名,并进入全国赛,最终取得初创组第三名的佳绩。刚从全国赛舞台凯旋,技象科技便收获了3000万元融资,随后不断有资本找上门来。

“通过‘双创’大赛广州创投周等平台,我们获得了第一笔融资,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罗思明感慨道。他所提到的广州创投周,已举办了6届。每年的广州创投周依托“双创”大赛平台,集聚优质企业、金融资本、风投创投机构,解读政府政策,对接高校院所成果,全方位覆盖企业政策、融资、贷款、产业、技术等需求。现已促成参赛企业获得投融资金额高达322亿元。在今年的广州创投周上,金融机构共为参赛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60亿元,再创新高。

“广州创投周最初只是解决企业融资贷款问题,之后又不断迭代升级,已经成为企业链接政策、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重要的科创要素。从而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科技创新生态闭环。”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希望‘双创’大赛对科创企业,是‘扶上马送一程’,是锦上添花,也是雪中送炭,让企业感到温暖。”

“以赛代评”“以投代评”为企业“减负”

“今年的大赛继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双创’能级,将各项赛事整合优化,打造成了‘五赛合一’的广州创新创业系列赛事;并为企业搭建了国家级、国际化、多元性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今年的“双创”大赛启动会上,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如是说。

广州“双创”大赛的最大特色是,它并非仅仅是一场比赛,而是广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大赛场。

从2017年开始,广州市科技局率先探索“以赛代评”的激励机制,即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与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题深度融合,评审模式由“技术专家+财务专家”优化为“投资人+技术专家”。而最重磅的改革是,根据大赛结果直接决定拟立项项目。

在此基础上,2020年,广州市科技局首次探索实施“以投代评”机制,对在规定时间内获得风投创投机构投资达到100万元(含)以上的初创组企业和500万元(含)以上的成长组企业,可直接晋级大赛决赛。2021年,共有54家企业通过“以投代评”机制直接晋级决赛。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州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以赛代评”“以投代评”联动创新机制。对参赛优胜企业项目采取“事后立项、事后奖励性后补助”方式,将企业从繁重的申报证明材料、非专业的项目经费预算填报中“解脱”出来,为企业“减负”,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创新积极性。今年的“双创”大赛共吸引3284家企业参赛,最终有51家广州企业入围全国赛,占广东参赛企业数量近半。

“我们将原来的‘申报—评审—立项’流程简化为‘大赛比拼—立项’,申报时间由6个月压缩为3个月,财政资金下达效率提高2/3以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广州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着力打造科技经费政策兑现事项办理零见面、零申报、零费用的“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服务新模式。

通过“双创”大赛,广州市科技局把每年安排的1亿元资金奖励给优胜企业,满足企业创立初期开展科技创新事业的资金需求。自2017年以来,共有近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近4亿元市级财政支持。

“企业高速发展,‘政企投服’——政府、企业、融资、服务很关键。广州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获得今年“双创”大赛成长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一等奖的先艺电子创始人兼总经理陈卫民表示,广州“双创”大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以及全方位资源要素赋能服务。

多元化增值服务为企业“赋能”

在今年的广州创投周上,包括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舟生物)等5家参赛企业和投资机构现场进行投资签约,总金额超过3.5亿元。

科技日报记者发现,这是云舟生物第二次出现在“双创”大赛赛场上。“2017年,我们就参加了大赛初创组比赛。5年来,云舟生物把研发概念付诸现实,并且不断发现新的需求,通过科研市场的引流,衍生出其他服务。”云舟生物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蓝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大赛的专家指导让我们获得了更多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信息。”

广州市科技局通过配套复合化资金支持、多元化增值服务等创新举措,持续为参赛企业“赋能”。除了提高财政支持额度,广州市科技局还鼓励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对大赛优胜企业进行配套支持,形成市区接续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合力。如黄埔区、南沙区对行政区域大赛优胜企业分别按全国总决赛、广东省赛区决赛、广州市赛区决赛奖励额度的100%、70%、50%予以配套奖励支持,优胜企业最高每年累计可获得各级财政支持达390万元。

同时,广州市科技局还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建立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开展科技金融特派员工作试点,首创“资金池”“工作站”“特派员”联动机制;并在广州的重点园区建立了110家科技金融工作站,从各银行、投资机构遴选出179名科技金融特派员,为参赛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完善的科创体系和政策支持下,云舟生物健康稳健发展,业务年均增长85%,实现了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今年4月,云舟生物在广州高新区启动建设4.5万平方米基因递送研发生产基地。

“依托‘双创’大赛和广州创投周,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王桂林说。

【福建】试运营!这里公交转地铁只需五分钟

近日

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试运营

这是厦门市岛外四区里

规模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

该枢纽集城市公交、出租车、“P+M”(停车换乘地铁)、商业、办公、宿舍出租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并与地铁2号线无缝连接,总面积超18万平方米,将打造成海沧区的公共交通综合出行中心,服务海沧区经济社会发展。

换乘便利,海沧枢纽站同步启用

随着海沧枢纽正式投入试运营,其公交首末站“海沧枢纽站”同步启用,地铁2号线马青路站在该枢纽内设的地下出入口也同步开放,形成与公交的无缝换乘。

在海沧枢纽,能够迅速换乘公交与地铁。到达位于负一层的“海沧枢纽站”公交首末站后,按照地面指引标识,步行约100米的距离,乘坐手扶电梯,便可到达地铁2号线马青路站4号口。经计算,前后耗时约5分钟。

“海沧枢纽站”的首末班时间与地铁2号线马青路站运营时间相匹配。目前该首末站启用3个公交站台,其中802路、380路停靠1站台、806路停靠2站台、M21路停靠3站台。此前,海沧枢纽的社会停车场已率先启用,市民也可通过社会停车场,直接通达地铁2号线马青路站。

功能齐全,集交通枢纽与办公于一体

海沧枢纽,位于海沧区钟林路和钟林北路交叉口处,周边有马青路、兴港路、南海三路等城市主干道,交通路网完善;以及西雅图、海沧宏庭里购物中心等海沧南部新城商圈,辐射更广域的客群人流。

海沧枢纽不仅能搭建起层次清晰的交通服务网络、强化公共交通服务功能,也能促进周边区域发展。此外,海沧枢纽拟建设充电桩75枪,建成后可服务于纯电公交车及片区纯电动出租车,实现公交场站充电桩资源复用。

今年以来,厦门已累计建成投用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和翔安洋塘南公交场站等2个公交首末场站。随着海沧枢纽的投入使用,海沧居民将得到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也将促进厦门与周边地区的连接,服务于厦门岛内外一体化,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河北】交通部点赞,15万平,唐山港的这个“气墩墩”不简单!

近日,唐山港京唐港区煤炭堆场气膜充气成功,这个单体面积约15万平的超大“气墩墩”受到了交通部、国资委、河北国资、《河北日报》等相关部门和权威媒体的关注。

▲交通部对唐山港气膜的关注

▲国资委对唐山港气膜的关注

据“国资小新”《河北日报》等相关报道:唐山港京唐港区气膜仓作为国内单体面积最大且首例应用在沿海港口的气承式膜结构条形仓,是唐山港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有效提升环保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创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港口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气墩墩”其实是个大型气膜条形仓,坐落在京唐港区36号至40号煤炭泊位堆场,长度为1130米,面积达14.74万㎡;整体分为基础墙和气膜两个部分,内部无梁无柱、空间利用率高,储存容量十分可观。

据了解,唐山港京唐港区煤炭泊位堆场由于封闭面积过大,在综合考察对比不同结构形式在造价、工期、环保性及消防验收等多个维度后,唐山港集团选择用气膜结构对该堆场进行封闭。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最终唐山港集团和中成空间达成合作。

此外,唐山港京唐港区煤炭泊位堆场气膜仓的建设还提供了气膜消防验收新标准和沿海港口超大型气膜建设经验,也将为整个气膜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