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江苏广西内蒙古河南深圳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2-11-18 |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南方都市报
【江苏】推行“七化”管理 打造省级平安工地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东(台)兴(化)高速公路1标项目部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绷紧安全弦,严守红线、底线,紧紧围绕“平安工地”建设这条主线,创新推行“七化”管理,盯紧目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奋力打造省级平安工地。
东兴高速公路起于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向西止于兴化市大垛镇,路线全长约38公里。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东兴高速1标段,主线里程长度约4.8公里,包含的主要工点有东台枢纽主线桥及部分匝道桥、战斗河中桥、红旗河大桥,以及盐城境内所有标段箱梁、板梁的预制、运输。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东兴高速1标项目部成立以来,全力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安全风险防控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强化年”“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安全专项工作,平安工地建设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筑牢安全防线。项目部结合标段建设特点,找准安全管理难点,创新推行“七化”管理方式,即:管理体系长效化,持续夯实安全基础;临建设施标准化,大力提升保障能力;风险管控精细化,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技术管理专业化,严格把控危大工程;应急保障实战化,不断强化响应能力;安全设施智慧化,显著提升警示效果;党建引领规范化,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东兴高速1标项目部将在盐城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地高标准、严要求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奋力创建省级平安工地示范工程,科技引领建设智慧化安全型梁场,努力打造成全省一流高速公路项目。
【广西】精雕细琢 南中高速横门西特大桥首片钢箱梁成功架设
11月17日,由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南中高速横门西特大桥首片钢箱梁成功架设。这是继11月9日洪奇门特大桥双主塔完成封顶之后,南中高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南中高速全长32.4公里,主线横跨广州、中山两市,南通珠海、西进江门、东达东莞,支线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可通达深圳。横门西特大桥是南中高速的控制性工程,采用独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结构,是国内在建的最大跨径独塔整体式钢箱梁斜拉桥。大桥全长912米,主跨390米,索塔高210米,全桥共设钢箱梁63片。此次吊装的钢箱梁长15米、宽43.2米、高3.8米,面积相当于1.5个篮球场;总重363吨,重量相当于242辆家用小轿车。
“精雕”智领钢箱梁智能制造“新高度”
在钢箱梁生产过程中,为进一步引领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广州交投集团、保利长大以BIM技术为基础建立“焊缝地图”搭建焊缝管理云平台,实现焊缝设计、施焊和检验等信息全面集成。运用板材型材智能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焊接生产线、片体和节段智能组拼焊接生产线、智能涂装生产线和智能制造信息管控系统,组成高度集成的“四线一系统”智能车间,充分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实现钢箱梁等钢结构件的工业化、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及制造精度,积极引领行业发展“新高度”。
“细琢”实现钢梁架设作业“新精度”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横门西特大桥横跨鸡鸦水道、小榄水道,主墩三面环水,受到潮汐影响,每日有效作业时间只有4小时。此外,钢箱梁重量大、结构设计复杂,吊装坐落精度要求高,给吊装作业带来巨大挑战。
为确保首片钢箱梁安全顺利架设,广州交投集团、保利长大精心部署、提前谋划,通过三维BIM模型精确分析梁体重心位置,并配合设计专用吊具,同步优化吊装工艺;组织专家研讨,提前演练和完善浮吊、拖轮及锚艇协同机制;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对参与桥梁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技术交底,确保钢梁架设作业全过程安全可控。
“奋发”推动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随着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横门西特大桥的建设进入大干快上新阶段。桥面吊机安装完成后,常规梁段架设将以“6天1对”的速度打开主桥建设新局面,主跨计划于2023年10月实现合龙。
南中高速计划2024年底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互联互通,增强广州核心引擎作用和中山节点连接作用,助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届时广州南沙至中山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15分钟以内,至深圳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20分钟以内。
【内蒙古】内蒙古发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3539万元
11月1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5月至9月,内蒙古共发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3539.2万元,惠及交通物流市场主体28户。
聚焦道路货物运输、物流配送企业,及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个体工商户、个体普通货运车辆车主,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通过“建立机制、广泛宣传、推送名单、定向服务”,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开展政策解读,助力贷款需求精准匹配,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推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迅速落地,为内蒙古地区交通物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的引导撬动下,9月末,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余额3536.1亿元,较年初增加104.1亿元,有效解决交通物流行业的融资需求。
【河南】河南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年底全覆盖
日前,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公路沿线服务区充电桩建设,提升河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保障能力。
许昌服务区是河南省首批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该服务区(双区)充电桩实现80千瓦直流快速充电,约40分钟充满,可同时满足16辆小汽车和4辆货车的充电需要,有效缓解司乘人员的里程焦虑。目前,该服务区已和蔚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引进换电站2座、充电桩8台,建成后该服务区(双区)可同时满足30辆车的充换电需求。
目前,河南省已优先完成国家级高速公路、省辖市和重点景区周边服务区充电桩新建,以及老旧充电桩升级改造;在116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建设了220个充电站、911个充电桩、1720余个专用充电车位,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由去年的30%提高至近80%。
“我们将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和广大司乘人员的出行需求,推进剩余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工作。”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孟巍表示,力争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计划到2023年年底,河南将完成具备条件的14处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年底前,全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加密优化,基本形成充电补电及时高效、群众出行保障有力的公路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格局。
【深圳】海底也能通地铁!12号线建成深圳地铁首条穿海隧道
南都讯 记者张艳丽 日前,深圳地铁12号线已顺利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即将与市民见面。12号线全长40.54公里,设33个车站,拥有深圳地铁首条穿海隧道。记者了解到,12号线与现有运营线路频繁交汇,并且下穿复杂地质,不仅施工前的征拆改迁工作繁重,施工时还需改造运用新器械、新工法来克服地质和环境困难,极大考验着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多种创新技法的运用下,深圳地铁12号线攻坚克难实现了多个突破,为深圳轨道交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造深圳地铁建设史上多个“第一”
地铁12号线沿线地下水水位较高且不良地层较多、地下水与地表海水具有较强的水力联系。其中,左炮台东至太子湾区间(以下简称左太区间)穿越海域破碎带,极大考验着盾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能力,设计风险等级为一级。
“左太盾构区间工程特殊,囊括了深圳地铁建设史上多个‘第一’。”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间施工是深圳地铁首次盾构下穿浅覆土海域,也是深圳地铁首次采用泥水盾构机进行掘进施工。”
地铁12号线穿海而过的左太区间隧道自左炮台东站,一路向东下穿海域后到太子湾站,全长911.983米,地铁12号线施工单位中国电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穿海区段地层稳定,项目组在盾构机下穿海域施工前,通过海面作业对该区域进行了注浆加固。“受海风和潮汐影响,现场注浆面临了孔位难以确定、工作平台标高不断变化等各种复杂情况,同时还要及时处理卡钻、断管、海面污染和海上作业等一系列风险。”该负责人表示。
为此,地铁12号线左太区间采用了为海底下穿隧道盾构工程量身打造的“ZTS6450”泥水盾构机。盾构机全长11米,盾构机刀盘直径达6.502米,高度5.45米。是深圳地铁首次应用于水下隧道施工的盾构机。
据施工单位介绍,在海底掘进的盾构机在左太区间左右线分别遭遇了77.4米和66.432米的断层破碎带,水深、浅覆土、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的反复多变给工程带来了严峻挑战。施工中,深铁建设者以智慧盾构数据平台为依托,实现对掘进参数实时智能监控、自动预警。同时,采用信息化BIM、5D及智能化监控等技术,对工程建设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感知,施工精度和监测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深铁集团联合中国电建通过深化设计、优化方案、盾构选型、专家论证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四新技术”,成功攻克了富水砂层、全断面硬岩、下穿海域、穿越既有线等众多施工难题。
岩石强度高挑战大
怀德至福永站区间硬岩段长、岩石强度高,为了高效率破解这一施工难题,工程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土压平衡/TBM双模式盾构工法。“双模盾构具有掘进速度快、刀盘耗损少、功耗低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及风险。”中国电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悉,12号线共有27个盾构区间,施工期间投入了36台盾构机。这些盾构机除了可以破解地形难题,还匹配了渣土环保处理系统,使得盾构渣土处理率达到70%、减量率达到40%,有效缓解了盾构渣土外运压力,在推进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地上地下限制多
深圳地铁12号线连接南山、宝安两区,整体线路跨度范围广,用地征拆、管线改迁等问题复杂难解。深铁集团负责人表示:“在建设前期,我们在沿线交通疏解、恢复改迁排水及中低压燃气、绿化迁移、零星拆迁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最终,地铁12号线征拆工作顺利完成,为线路施工稳固了基石。
前期筹备完成的下一步就是开展施工,在地铁12号线与沿线建筑、运营线路交汇区域的施工现场,“盖挖法”被频繁提及。“对于需要穿越公路、穿越建筑的工程段,地铁12号线采用了‘盖挖法’施工,也就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再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中国电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种工法的实施可以将地铁建设对沿线设施的影响降到最低。
换乘站多施工难度大
作为深圳轨道交通中的“换乘大王”,深圳地铁12号线换乘站多达20座(含远期规划),其中9座车站与既有运营线路换乘。在修建此类换乘站时,需要对已建成运营线路的车站进行局部接驳改造、严格控制沉降,从而保障既有线路车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营,极大增加了施工组织难度。
“施工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太子湾站至海上世界站区间。”中国电建施工管理人员回忆称。该区间需要在山岭段从下方以70°角穿越既有2号线,施工难度很大。“综合考虑后,我们首次采用了悬臂式掘进机施工,这种掘进机施工扰动小、工效高,能够保障既有线路安全运营。”
在深铁集团与中国电建建设者的匠心建设和通力合作下,深圳地铁12号线即将正式开通。未来,地铁12号线将有效提升综合交通的接驳效率,推动形成更为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便利市民通勤,助力西部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