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北京湖北福建江西交通资讯概要

时间:2022-11-10 | 来源:[互联网]

【北京】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将实现“公交化运营”

近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铁集团、北京市政府近日联合批复了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北京西至良乡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预计将于年内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城市副中心线运能,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

据介绍,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全长31.6公里,途经房山、石景山、丰台三个区,共设置良乡、长阳、后吕村、衙门口、北京西5座车站。计划于年内开工,预计2024年建成投运。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现有线路于2017年底开通运营,目前每天开行6对列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市郊列车通勤服务功能。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城市副中心线运能,推动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届时,开通初、近、远期开行能力分别为每日18对、31对和44对,早晚高峰时段(4小时)开行能力达到每日8对、11对和22对。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副中心线贯穿北京东西方向,向东可延伸至燕郊等北三县区域、向西南可延伸至涿州地区,并可通过京唐城际铁路服务唐山及天津地区。项目的实施可实现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及环京地区的快速连通,将成为构建首都“1小时”通勤圈、服务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湖北】武汉上榜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城市湖北省总数增至5个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印发通知,发布第三批绿色货运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武汉市榜上有名,至此全国71个“绿色货运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湖北上榜5个城市,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2018年以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商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力争3年内在一批示范城市建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和织密交通公路网络,加大物流园区建设力度,鼓励城市绿色货运物流发展,出台政策、成立专班、安排专人,协调指导各地积极申报,会同各地认真落实实施方案,加强检查督办。申报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城市的各地,全力推进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城市配送通行管控、共同配送组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绿色能源推广应用和物流市场主体培育等六大工程,创建城市配送每吨公里运输成本、城市配送车辆平均日单车行驶里程、城市配送车辆百吨公里周转量燃料消耗等重要指标大幅下降,城市新能源配送车辆不断增长,不断满足和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城市货运配送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创建实效。尤其是疫情多点散发期间,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为无接触式配送打通了“最后一百米”,为全面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首批参与创建的襄阳市、十堰市已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验收,并获得“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荣誉,参与第二批创建的黄石市、咸宁市即将迎来“绿色货运示范工程创建城市”验收。

2018年初,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商务部,在襄阳、十堰及天津、广州等22个城市启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力争3年内在一批示范城市建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同时,探索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模式;建成一批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城市货运枢纽,形成若干集聚效应强的干支衔接公共货运枢纽站场;培育一批运作高效、服务规范、开展甩挂运输和实施共同配送的物流企业;更新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环保型运输与物流装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营运载货汽车比重大幅提升;打造功能健全、资源集约、协同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城市货运配送效率显著提升,物流成本、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

【福建】厦门港迎来地中海航运东南亚双线齐开

11月9日,隶属于地中海航运印尼线(航线代码:Dolphin |海豚)的“地中海凯普三号”轮满载着鞋服、轻工产品、机械等大宗货物,成功首航厦门港海天码头。“海豚”线直航印度尼西亚泗水港、雅加达港,最快航程仅9天,高效助力厦门港至印尼进出口货物往来畅通。

另一条地中海航运东南亚新线(航线代码:Seagull|海鸥)将紧随其后在厦门港开通。“海鸥”线覆盖越南头顿港、泰国林查班港、新加坡港、马来西亚槟城港及巴西古丹港。

此次东南亚航线“海豚”“海鸥”由地中海航运独家运营,共投入11艘集装箱船,将直航服务全面覆盖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所有核心港口,既是对厦门港区域航线发展前景的肯定,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厦门港的区域航线优势,丰富东西干线大通道国际中转网络布局。

厦门港东南亚双航线齐开,不仅加强港航企业合作共赢,还将进一步完善美洲与东南亚的中转网络航线布局,推动空箱调运战略部署。据悉,截至今年10月,地中海航运的国际中转业务提升显著,其国际中转业务量位列厦门港第二位,增幅超90%。

【江西】樟吉高速采用“黑科技” 助力工程高效推进

11月2日,在中铁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A1标经理部跨袁河特大桥钢栈桥施工现场,一个造型简易、灵活运转的自动焊接设备格外吸引眼球,它不断将摆放在平台上的钢管柱精准切割,然后完美焊接在一起。

钢管支撑柱是钢栈桥主要的承重构件,钢管焊接精度、垂直度及安全性要求高,按照传统的人工焊接方式,不仅耗费人工、机械,焊接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极易造成钢材的浪费。

焊接滚轮架技术极大满足了钢栈桥施工对钢管焊接的高要求,工作时将钢管放置在滚轮架焊接平台上,工人只需按动操作按钮,机器便能自主带动待焊接钢管360度旋转进行切割,操作平台整体的平直度保证了钢管切割的对接精度。焊接作业时,将切割好的钢管放在操作平台上,便能实现自主焊接。

“采用焊接滚轮架技术,原本需要5名工人完成的焊接工作,现在只需2名工人盯控便能完成,使用4台焊接滚轮架同时作业,一天下来,焊接数量也由原来人工焊接的10根钢管增长到15至20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项目总工程师张伟介绍,应用焊接滚轮架工艺,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同时,该项目还通过对滚轮机增设新的焊接支架,加装拓宽新的操作连接平台,调整焊接角度,全新推衍出新的操作工艺,满足“V”型坡口焊接的要求,高质高效地提升了钢管桩施工的对接质量。

“一个支架,四个小小的轮子,就能完成以前无法想象的任务量,这‘黑科技’既省时又省力,在保证焊接精度和垂直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焊接质量安全。”现场副经理王树均介绍,运用焊接滚轮架不仅降低了工人作业强度,也大大缩短了钢栈桥施工工期,为主体工程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