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进博会背后的交通“最强大脑”
时间:2020-11-10 | 来源:中国交通报

一整面墙十几块大屏幕
显示着进博会周边各交通节点画面
几十台电脑联机监控
一条条数据实时刷新

人们或三五个聚在一起在纸上圈画探讨
或独自紧盯监控画面细节
或指着一方大屏热烈讨论……
在和进博会场馆“四叶草”一路之隔的
虹桥世界中心L1座
记者探访了一个神秘的现场指挥部
11月10日9点多,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徐泾东站,大批专业观众和参展商走出地铁闸机,沿着通道里的指示,走向“四叶草”西登录厅。第三届进博会最后一天依然人流如织,但进馆全程都很顺畅。
不光是今天,进博会开幕以来,“四叶草”周边的轨道交通、公交、出租汽车、定制巴士、停车场等均运转平稳有序。11月6日当天,仅轨道交通徐泾东站进站客流就累计达到了6.65万人次。
交通是进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一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画面背后,有众多人在日夜辛勤保障,还有一个神秘的“最强大脑”——进博会交通保障现场指挥部在高效运转。
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这是一个32人的临时组合,也是一个精简干练的“超级团队”,人员全部都是上海各区域、各领域交通管理和运营关键负责人。
例如“区域联动”板块,由进博会场馆所在地相关联的青浦区交通委、闵行区交通委各派来1名最熟知情况的负责人。运输保障小组分为公交、出租、包车三个板块,由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久事公交、强生出租车汽车公司等单位的7位负责人,随时协调对接进博会相关短驳公交、出租车、酒店包车等事务。
轨道交通小组由上海市交通委轨道交通处负责牵头,现场协调员则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进博核心车站区域站长担任。设施管理组仅有1位负责人,却统筹管理着进博会周边所有停车场,只要和进博会停车设施、服务等相关的事务,他都会及时提供“一条龙”的协调和服务。
哪几天停车场压力会比较大?哪几天地铁客流将是高峰?为进博会提供保障的地铁、公交、出租、停车等各部门总能及时做好应对准备,重要参考信息来自现场指挥部的综合研判组。
综合研判组组长朱洪是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进博会举行的每一天,朱洪和5位同事都会编制一份综合研判日报,总结分析当日运行情况,对第二天的客流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预判。连续三届进博会证明,他们的客流预判准确度非常高。
这群人中,既有管理经验丰富的“老交通人”,也有很多“90后”,很多人都是连续三年出现在进博会交通保障现场指挥部名单中了。
防疫,重中之重
每天凌晨4点多,现场指挥部的监控大屏已经全部打开;深夜参展人员退场后,现场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
“今年进博会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防疫要求,防疫是重中之重。”现场指挥部综合联络组负责人吴学程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交通顺畅、尽量不发生人流聚集显得更为重要。
进博会交通保障中,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包车客运、停车管理等分别制定了专项疫情防控方案。
在地铁徐泾东站出站口,加装了高清探头智能监控和4套无感测温设备,乘客一走出通道,体温数值就在不到一秒之间闪现在屏幕上,如遇未戴口罩或体温异常就会自动报警。
今年进博会,许多参展人员都乘坐过“防疫版”进博接驳公交车。车辆驾驶室区域附近设置了人脸测温一体机,实现体温非接触式快速检测。这款公交车还配备4盏紫外线消毒灯,停车后自动启动杀毒,30分钟后可全方位消毒。
中运量71路公交车特别开行了进博会专线,直达进博会P1停车场。每一趟停靠站点的车辆,在下完客后都要进行消毒,而后再投入运营。
上海五大骨干出租车企业组建2500辆规模的新能源进博会专属保障车队,严格做到一车一消毒。出租车司机每天要对车辆进行两次消毒,没有体温测量和消毒记录的出租车不能接客运营。
吴学程介绍,从各种交通工具上下客的地点安排,到地铁“3+1”的分流方案,事无巨细,现场指挥部与各方紧密联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进博会做到‘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防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