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说,当年的“焦书记”又回来了

时间:2020-09-25 | 来源:交通运输部

“张书记,你歇会吧,就剩这几袋洋葱了,我自己搬就中了。”这天本来是个周末,可驻村干部张涛却还在河南尉氏县邢庄乡簸箕任村帮70岁的“五保”老人任留喜卖洋葱。在驻村队员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和联系帮扶单位,今年张涛共帮该村群众卖洋葱50000多斤、大蒜10000多斤。不出家门就把洋葱、大蒜卖了个好价钱,群众的脸上乐开了花。

张涛是开封市运管局的一名副科级干部,2019年1月代表开封市交通运输局、带领3名队员与开封市疾控中心、尉氏县法院共7名同志组成驻尉氏县邢庄乡簸箕任村工作队,张涛任驻村第一书记。那天起,他毅然带领队员进驻了这个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贫困村。

村里来了“赤脚医生

张涛(右1)组织协调医院人员为村民义诊。

过去,簸箕任村家家户户都比较穷,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曾有部分村民私自到地下采血站多次卖血,致使20多人因长期无序卖血而留下疾病,使本来就很穷的家庭雪上加霜。有的人因病无法劳动、打工,经济收入微薄,致使该村低保户增加到47户、贫困户22户、“五保户”11户,因病致残人员37人,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贫困村。工作队的同志们进村后,多次组织河大一附院等医院的专家到簸箕任村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测血糖、血压、发放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向村卫生室赠送常用药品。

近两年来,张涛带领队员们进村入户,调查摸底,送医送药,甘当村里的“赤脚医生”,不但帮他们治疗身体创伤,而且增强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不但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村里的基础设施、党组织建设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不但让贫困户脱了贫、致了富,而且使集体经济有了发展。过去,个别村民们因为自己是老病号而整日愁眉不展,现在通过驻村工作队员的启发、教育、帮扶和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而且慢慢从阴影里走了出来。特别是看到村里一天一个样的喜人变化之后,他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村民任留喜是村里的五保老人,体弱多病,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搞起了山羊养殖,并为他争取到了每只羊2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目前,他的羊群规模已达到10多只,每只按市场平均价1200元计算,总价值达到10000多元。任留喜以前体弱多病,现在身体骨硬朗了,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他高兴地说:“张书记他们不但帮我强壮了身体,而且让我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我现在吃穿不愁,他们好像当年的‘焦书记’又回来了,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安享晚年。”

精准扶贫的“领头雁”

张涛组织村民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包粽子。

工作队进村后,开始走街串户,调查摸底,发现部分因病致贫村民对脱贫致富信心不足。找到症结后,他们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决定先易后难,扶贫先扶志,先让他们树立信心,打消顾虑。同时对村委会班子进行整顿、完善、提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先后设置了党建活动室、成立了以留守妇女为主的盘鼓队,开展了“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评选等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常演常新,使一度死气沉沉的村民有了精气神,让毫无生机的家庭和村庄开始热闹起来。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两年来,他们通过多方努力,先后为村小学校筹集到了12000多元的教学用具和学习用品,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协调资金30万元为该村修建了2500平米的村文化广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有了好去处;筹措资金58万元新建400平方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并配备了3台电脑、11台空调、2台彩色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党员阵地、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积极争取公路专项资金760万元,铺设村级水泥公路10条2万多平方,解决了群众出行“一公里”问题,群众出行和生产不再难;协调资金7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40盏,结束了该村夜间一片漆黑的历史;积极协调爱心企业社会捐赠20万元,为簸箕任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户容户貌改造,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协调帮扶单位开封市交通运输局、开封市公路局和开封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等单位为该村募捐了沙发、家用电器、床、厨具等物质500多件总价3万多元,使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筹资8.4万元,为簸箕任村打深水井12眼,解决了农户抗旱浇水难的问题;积极联系开封市相关企业,安排12名村民在厂里打工,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张涛帮村民收晒玉米。

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张涛协助该村成立了“三变种植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农户既是股民又是工人,实施年底分红。2019年共引导农户入股土地170多亩,种植小米椒等经济作物,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带贫模式,每户纯收入增长1500元,同时充分利用县产业奖补政策,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大蒜、优质花生、养羊、养牛等产业,确保群众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村干部任文正动情地说:“以前我们村有一部分人破罐子破摔,过一天算两晌,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我们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疫情面前的“不倒翁”

簸箕任村有部分村民曾因卖血留下疾病,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张涛和队员们感到责任大,压力更大。但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及时转换角色,一心扑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群众的安全健康履职尽责。

大年初五,当村里的群众还沉浸在春节欢乐祥和的氛围里时,张涛带着队员提前进村,与村干部协商之后,决定立即封村,严格控制村民之间相互走动。张涛与村干部、队员开始入户排查、卡口防控、宣教劝导、卫生消毒、夜间巡逻。经过排查发现该村有一名武汉返乡村民时,他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立即将该村民进行自我隔离,并每天询问身体状况,确保其他村民不被交叉感染,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该返乡人员没有出现发热症状,他们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村民刘胜男今年春节定好要结婚,疫情突袭让他措手不及,这个喜事该怎么办,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就主动找到张涛和村干部要个“说法”。村干部不知如何表态,最后还是张涛定了个调:“定好的喜事一定要办,但必须从简,去一辆车把新娘和家人接过来,双方家人在一起聚聚,庆贺一下就可以了。”后来村里又有一户村民家要办丧事,前有车后有辙,也按丧事简办的原则办了丧事,不但减少了因人员聚集引起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而且移风易俗,减少了铺张浪费现象的滋生。

为了防疫防控和村民的健康,张涛每天组织村干部和驻村队员为困难户消毒2次,协调开封市交通运输局、开封市运管局为该村送来84消毒液200斤、酒精30斤、口罩200个,并亲自把84消毒液和口罩送到贫困户家中,告诉他们消毒液使用方法,如何佩戴口罩,赢得群众一致称赞。

张涛以村为家,一心扑在防疫防控第一线。从1月29日(大年初五)进村,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由于白天防疫、夜间巡逻,没有休息好,加上他患有高血压病,2月13日上午突然晕倒在工作岗位上。队员们及时找来村医给他输了4瓶水,病情好转后他回家洗洗澡、拿点药,暂短休息后又返回村里,带病坚持工作。他的父母住在城里,近在咫尺,却没有时间去探望。妻子在民政部门上班,大年初三也到防疫一线执勤,本来想着让他在家照看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可他却要到村里防疫,只好将孩子放到父母那里照看。张涛就像一只打不垮的“不倒翁”,顽强地屹立在田间地头和群众之间。

短短两年的时间,簸箕任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张涛却黑了、血压高了,但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一直不减。村民们高兴地说:“有这样贴心的驻村干部,我们脱贫有决心、致富有信心、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