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变了!

时间:2020-08-21 | 来源:中国交通报

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闭环管理各类污染物,布局推广岸电、LNG等环境友好型新能源;从各地独自探索,到跨区域资源共享、联动执法……近年来,特别是今年1月《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方案》下发以来,各相关方着力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

绿色长江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长航局 供图

1至7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3省市已累计完成2万余艘船舶的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接收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

今年以来,沿江省市共建成接收设施1.2万余个,长江经济带11省市港口船舶垃圾接收设施已实现全覆盖,绝大多数港口已落实船舶垃圾免费接收政策。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8省市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港口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



区域亮点

01

长三角

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的要求,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主管部门、海事部门和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扩展建立“长三角区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协同推进工作小组”,进一步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执法联动,保障相关方案推进和设施建设信息在长三角各部门之间及时通报、更新和共享。

在推进400总吨以下内河运输货船加装生活污水存储装置工作方面,沪苏浙皖四省(市)均相继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启动船舶改造工作;其中,江苏省推动本籍400总吨以上船舶生活污水储存装置或处理装置正常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浙江省组织开展内河船舶生活污水突出问题整治“百日行动”,改造总体进度达94%。

02

长航模式

“一零两全四免费”模式是长江航务管理局积极推动并配合沿江地方政府加快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即靠港和锚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全达标;内河船舶免费生活垃圾接收、免费生活污水接收、免费水上交通、免费锚泊。

目前,长江干线江苏段已全面实现船舶垃圾、生活污水“一零两全四免费”,形成了全行业共同参与的船舶污染防治共同体。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已实现大部分码头免费接收船舶生活垃圾。

长江江苏段过驳区、停泊区全面实施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免费接收。殷黎 摄

今年7月1日,“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长江干线全线实现了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信息有效衔接、互通互认。依托该系统,船员只需使用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即可实现一键申请投放污染物,极大提高船员交付水污染物的便利性和积极性。

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长航局 供图

2019年以来,在长航局多方协调下,长江干线多座集绿色航运、便利船民、污染防治等功能为一体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相继投入运营。

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林海 摄

03

浙江交通

浙江在全国首先实现省级区域范围内免收岸电服务费,实现岸电价格统一下调至大工业用电电价,基本与居民电价相当。今年前7个月,浙江省累计建成岸电设施65套,完成年度建设计划的130%;累计使用岸电340.8万度,为去年全年岸电使用量的123.4%。

浙江长湖申线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船民接取岸电。周雨顺 摄

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100—400总吨内河货船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5926艘,整体改造进度已达99%以上。今年以来,浙江累计接收货船生活污水2141.2吨,超出去年全年接收量66%。

“现在不用填表格了,只要扫一下这里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将船舶污水抽上岸了。”在长湖申线航道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码头,“浙安吉1261”号货船缓缓靠岸,船老大阳福四准备上岸去取排污接收证明。阳福四打开App,对着污水接收智能装置上的二维码一扫,水泵随即启动,污水很快就被源源不断地抽到岸上的处置点。与此同时,港航部门智慧海事系统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船舶的排污信息。不到10分钟,船上的生活污水全部抽上了岸。

北斗货船生活污水智能上岸系统。施梁 供图

04

长江海事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船员朋友们普遍关心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器操作难的问题……”打开“抖音”“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就可搜索到重庆朝天门海事处执法人员杨阳自导自拍的“船舶防污染学习视频”。通过这些平台,海事部门实现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继续开展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杨阳已录制学习视频10余条。

近年来,长江海事各单位紧密联系辖区实际,创新船舶防污染工作思路,疏堵点、解难点、消痛点。重庆海事局充分调动辖区防污染资源,推动重庆冠泰船务有限公司与重庆水上污染物接收单位签定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委托服务合同,标志着长江上游首家实现船舶所有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的航运公司正式运行。

海事人员检查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长江海事局 供图

宜昌海事局结合辖区枝江三宁化工公司所属码头生活污水固定接收设施实际,鼓励其进行改扩建,实现了辖区首个经营性码头生活污水固定接收设施投入使用。同时该局在长江宜昌段探索实施油污网格化监控制度,用服务加监管的办法助力船舶污染防治。

芜湖海事局充分发挥行业监管部门优势,积极提供海事方案,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并发布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率先于2019年实现辖区船舶垃圾免费接收。

05

湖南交通

湖南省坚持创新引领,加强技术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船舶。湖南制造的国内首艘LNG动力客船、省内首艘LNG/柴油双动力船舶、省内首艘太阳能电动船舶陆续下水,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岳阳君山港区LNG加注站、长沙金钩寺LNG油气加注站、郴州东江长盈头LNG加注站等建设加快,为船舶防污染工作深化开展储备了方案。

岳阳港城陵矶港区“胶囊”形仓库,长470米、宽110米、高46.5米,面积约5.1万平方米。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供图

在岳阳港城陵矶港区,湖南省投入4.1亿元,拆除3个泊位,提质改造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建造了亚洲最长、最高、面积最大的“胶囊”形网架结构港口散货料仓库。通过散货封闭堆存、皮带封闭运行、微动力除尘导料、污水净化处理等措施解决了环保问题;全程自动化运作,使港口1.5小时可完成一列55节车厢、3500吨散货装车,年吞吐能力可达1000万吨,效率提升近70%的同时,降低装卸成本25%。

06

湖北交通

在宜昌夷陵服务区,垃圾接收船将三根管道接上岸边环保趸船后,接收船上的生活污水、污油水和污油分别随管道进入趸船底舱,再顺着输送管道分流到岸上的污水中转池、沉淀池、储油池等设施,“三进三出”有条不紊。

繁忙的宜昌港白洋港区码头。黄纯青 供图

按照“六个一”(一艘综合接收转运船,一艘转运趸船,一套转运管网,一套预处理设施,一套标志标牌,一套管理制度)标准,湖北率先在长江建成功能全面、转运处置流程完善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码头,加快船舶污染防控接转处的相互衔接。

07

江西交通

提前6个月,江西省港航部门全面完成了全省现有1558艘400总吨以上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装置的改造工作,以及227艘100总吨至400总吨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装置改造工作。

长江“最美岸线”牛脚芜九江钢厂段。江西省港航管理局 供图

加快发展节能绿色水运。江西九江湖口液化天然气(LNG)储配项目基本完成后方一期储罐及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开展加注船设计方案比选。沿江5大港区109个泊位已建成岸电设施115套。南昌港7个泊位已建成岸电设施6套。目前全省6个集装箱专业化码头泊位已实现岸电全覆盖,完成了交通运输部《港口岸电布局方案》的任务目标要求。

08

江苏海事

在江苏海事的统筹、推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初步形成了“一零两全四免费”的三种模式。

免费接收货轮的船舶生活污水。江苏海事局 供图

由水上服务区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是以长江水上服务区为基础改造整合,在原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拓展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免费接收、免费交通等功能。

水上服务区在免费接收污染物的同时,实现了市场业务增量发展;码头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模式,是由码头经营企业作为接收船舶污染物的主体,组建企业联盟,为到港内河船舶免费提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收服务;政府出资运营模式,是由政府投建公共接收设施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港口靠港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和转运处置。三种模式下,污染物接收量分别占长江江苏段接收总量的16.1%、61.3%、22.6%。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