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 村民不想搬出去,姑娘愿意嫁进来

时间:2020-08-17 | 来源:交通运输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交通运输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砥砺初心使命,奋力担当尽责,聚力攻克“三区三州”和六盘山地区深度贫困堡垒,青海省350万农牧民“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逐步实现,为青海省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建设“康庄大道路”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扎龙镇至碾伯沟公路。

位于“世界屋脊”上的青海省,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所有特点于一身。从交通扶贫的角度看,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特别是农村交通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截至2015年底,青海省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公路5.61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6.85%,青海省仍有6个乡镇、611个建制村不通畅,缺少必要的防排水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防灾抗灾能力差,行路难、运输难,制约了高原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脱贫致富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2016年以来,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资金、资源等各方面向兜底性、重点交通扶贫目标任务倾斜,建设国家高速公路116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4232公里、行政村通畅工程1.3万公里、村内道路硬化5900余公里、通自然村公路3793公里、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095公里、新建独立桥梁及改造危桥618座、窄路基路面拓宽3615公里,开展全省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畅工程“回头看”和“畅返不畅”整治工作,完成19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道路建设。到2019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38万公里,高速公路(含一级)达到4040公里,实现了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建成、所有县级行政区通二级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循化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随着全长90多公里的大力加山经循化至隆务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这里“四峡锁关”的交通窘况。

“高速路通了以后,循化到西宁的车程由半天缩短到两个小时,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我们的蔬菜运输方便多了。”黄河彩篮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现已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棚)800栋,智能连栋温室2万平方米,每年向市场提供优质绿色蔬菜近550万公斤,成为全省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试验、推广的样板园。

“要想富,修公路;要想快富,修高速”。老百姓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大动脉”对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加快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对外通道的运输能力,打通省际、县际“断头路”和瓶颈路段,不断完善贫困地区路网:

——建成了全长635公里、穿越多年冻土区、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的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结束了青海青南高原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也成为承载玉树新生的生命之路、富裕之路、景观之路、生态之路。

——建成了全长66公里,纵贯国家级贫困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川口至大河家高速公路,将原有96公里的崎岖山路缩短了30公里,直接或间接辐射全县82%的乡镇,惠及全县60%的各族群众。

——建成了青海首条八车道高速公路——京藏高速扎麻隆至倒淌河公路改扩建工程,畅通了海藏咽喉湟源峡,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旅游旺季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

——建成了交通运输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的民和至小峡一级公路,串联起青甘两省间3市、6县区、11个乡镇、64个行政村,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28万。

此外,还建成了花石峡至久治、牙什尕至同仁、德令哈至香日德高速公路,扎隆沟至碾伯镇二级公路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形成了外通内联的主干网络,为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对青海加快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城乡统筹“新海东”,推动海西转型发展、环湖地区特色发展、青南地区保护和建设绿色“三江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建设“四好农村路”

消除制约发展瓶颈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围绕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公路交通的投入,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水平、畅达水平和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交通脱贫攻坚之路: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青海交通运输部门研究编制了《青海省交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18年)》《青海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针对东部农业区,交通扶贫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改造建设一大批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针对牧业区建设条件差,建设里程长,冰雪灾害多、生态脆弱等困难,分别采取水泥路面和砂砾路面实施畅通工程,并确定差异化的补助政策。同时,开展了《青海省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五年实施方案(20182022年)》《青海省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中长期规划(20182035年)》研究,推动交通扶贫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齐心协力合力攻坚。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州)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青海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交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厅领导分片包干、联点督导等方式,加快推进交通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落实主体责任,行业内各级党组织全力以赴,主动作为,确保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内落地开花。

——公路质量显著提升。针对交通扶贫工程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加强对扶贫项目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环保等进行督查,青海省级对三级以上县乡油路和大桥项目的质量监督面达到100%,各地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养护成效逐步凸显。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四好农村路”精细化养护。全省范围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监管、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青海省所有的县(市、区、行委)设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具备条件的乡镇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青海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2019年农村公路养护优良路率和路况综合指数分别达到59.8%和76.7%。

——运输服务全面提升。2016年以来,以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通客车为重点,出台《关于加快全省农牧区客运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印发《青海省农牧区客运服务规范》,青海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各地梳理建制村通客车情况,摸清底数,按照“一乡镇一档、一村一档”建立档案台帐。会同青海省财政厅对农村客运油补资金1250万元统筹使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农村客运。联合省公安厅、应急管理厅规范了九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从事农村客运的手续办理及后续监管行为。完善物流体系,推进“快递下乡”,建设县级客运站12座、乡镇综合服务站42座,推动交通运输与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领域物流资源整合。目前,青海省所有县城均建有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或能力适应的三级公路客运站,县级邮政快递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乡镇邮政快递物流节点覆盖率达64.11%。

——示范引领高效推进创新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北藏族自治州交通发展试点工作,制定完善管理体系,海北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种养殖园通水泥路、工业园区通等级油路等“十个100%”目标。同时,省交通运输厅加大对推进措施有力、建设资金落实好的县区指导与培养,发挥示范作用:湟中县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公共服务体系全部纳入县级公共财政预算,刚察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河南县率先在全省实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命名“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9个(农业区5个,牧业区4个),其中4个县区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全国示范县。

——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加快立法进程,颁布实施了《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青海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农村公路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从顶层得到明确。各地积极完善治理体系,黄南州探索试行路长制,成立路长委员会,由州长担任总路长;果洛州出台《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意见》,明确按照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规模3%计列检测、监理费用,由州县分别承担;海北州研究制定了《海北州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青海省逐步搭建起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农村公路管理共建共治的格局初步形成。


打造“特色致富路”

“交通+扶贫”显成效



牙同高速公路 海黄黄河特大桥。

“若不是这条乡村旅游扶贫专用公路建成了,卡阳村不会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湟中县乡趣卡阳景区负责人鲍武章一席话道出了卡阳村脱贫致富的关键。

昔日卡阳村,由于交通不便、农作物种植单一等诸多因素,许多村民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不少村民想搬出去,姑娘不愿嫁进来。而如今,这种情况有了彻底的改善。2016年8.6公里通村路建成后,有力促进了卡阳旅游业发展,当地打造起生态全域旅游,建成了花海旅游区、水上漂流、房车露营基地等,发展起40多户农家乐,养殖户10余家,在景区打工的群众有三、四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村。

“十三五”以来,青海交通运输部门充分拓展“交通+特色产业”等扶贫模式,投资超过16.6亿元,支持建设了湟中县乡趣卡阳、千紫缘,共和县龙羊峡新村,祁连县卓尔山,冷湖水上雅丹等乡村旅游公路;支持建设了海南文昌宫、海西野牛沟、玉树勒巴沟等地区旅游公路;配套完善了都兰东山扶贫产业园区及海北州贫困村合作社产业园道路;支持建设了果洛、玉树地区生态畜牧产业及海南绿色能源产业道路,建设里程2000多公里,基本实现全省乡村旅游景点、产业园区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乡亲们世代守护的山川秀色,成为游人如织的风景名胜。2019年,青海省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大关,旅游总收入增长20.4%。


打造“双帮”连心路

对口帮扶见真情



扎碾公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帮扶20个贫困村,涵盖青海省两市一州七县区,涉及贫困人口758户2777人。

为切实做好帮扶工作,2016年,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制定了《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机制的方案》,在厅系统内成立8个“双帮”工作组,分别帮扶20个贫困村,确定联点厅领导、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并精心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进驻贫困村。截至目前,全厅系统已组织79个党组织2886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结对贫困村“双帮”工作。扶贫干部下到基层,一山一水勘实地、挨家挨户访实情,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奔小康。

2016年以来,全厅参与帮扶人员共走访慰问贫困群众1.5万次以上,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100余万元,投入捐助慰问资金203余万元,支农资金48.62万元,组织劳务输出289人次,协调落实帮扶项目22个,引进各类项目资金743.7万元。青海省交通医院积极做好20个帮扶村的巡回医疗、义诊和相关村医培训等工作。2019年底,20个联点贫困村全部脱贫。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脱贫攻坚战目前已经进入全力冲刺阶段,青海交通人正抖擞精神,乘势而上,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紧实施以查缺陷、补短板、抓巩固、谋长远为重点,以做好通乡镇、行政村硬化路病害整治及养护、完善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落实好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的的交通脱贫攻坚“补针点睛”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交通扶贫成果,坚决打赢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A座一层

邮编:100011

秘书处:010-64956759/64958082

传真:010-649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