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行业加快公车公营改革步伐
时间:2017-05-18 | 来源: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2008年之前,我省公交主要由建设部门负责管理。2002年原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通知,主管部门对公交企业采取了低门槛准入政策,地方政府多采用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民营资本介入公交行业。同时,加之当时财政资金紧张,许多地方公交企业实行了国退民进,但带来的问题是公交服务质量不能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改革并未推动公交行业的发展。以十堰公交公司为代表,由国有改民营,后再由民营改回国有企业,最终实行服务品质和企业发展双提升。目前,全省地市级城市还有咸宁、随州、黄冈三家民营公交企业。民营公交企业整体呈现多、小、散的特点,服务质量普遍不高。近几年,由于我省民营企业普遍采用挂靠经营等方式,对老年人减免费等政策难以落实,政府补贴补偿普遍不到位,乘客投诉主要集中在这些企业上。
近年来,全省各城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交事业发展,一个显著标志是公交行业公车公营改革力度较加大。改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出资收购民营企业改制为国有,对改制后的企业车辆全部实行公车公营,如汉川市、京山县、咸丰县。二是将以挂靠经营的车辆改为公车公营,如钟祥市、应城市、监利县,基本都由政府出资,对原车辆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三是引进社会资本对原企业进行改造,如天门市、郧西县由国有企业出资进行改造,潜江市通过ppp模式对原企业进行改造。初步统计,近两年全省近十余个城市完成公车公营改革,涉及改造的挂靠车辆近500余辆,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全省公交企业仅剩16家是挂靠经营;新增公车公营车辆超过600辆,85%以上为纯电动车,为我省公交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和节能减排打下良好基础。
截至2016年底,全省80个市(县)实现县县通公交,公交营运车辆达2.2万辆、折合2.5万标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4300辆,空调车比例近80%,黄石市、鄂州市、咸宁市实现了全空调化。公交年运营里程15亿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2.3万公里,日均客运量近千万人次。武汉、宜昌两地开通BRT。城市优先发展公交已逐步成为共识,2016年全省各级政府划拨公交用地3500亩,对公交的补贴、补偿达到25亿元,其中购车补贴达5亿元,运营补贴达15亿元,政策补偿达3.5亿。
